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d_2_02_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发菩提心品讲录_太虚大师

科判pdf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发菩提心品讲录 科判

                                          罽宾国三藏般若 奉诏译 太虚大师 讲录

                                          释道净 整理 1稿 qq 973451196 校对 

 

 

1:(2表)                                                                   (依校对)

科判

经文

悬论分二

一、释题分二

甲 经题

乙 品题

二、提要分二

甲 经纲

乙 显胜

释经分

甲一、叙前启问分二

乙一、叙前

尔时、薄伽梵作狮子吼显明秘密总持门已,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一心合掌而白佛言:

善哉!善哉!大圣世尊能以大悲赞说如是秘密甘露胜陀罗尼,守护国界。

乙二、启问

惟愿世尊哀愍众生,宣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令诸有情未发心者云何发心?已发心者云何修行?复何因缘于大乘心得不退转

甲二、受请正说分

乙一、标发五心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应当先发五种胜心。

云何为五?

一者、于诸有情普发平等大慈悲心。

二者、于一切种智心不退转。

三者、于诸有情起亲友想,于险难中誓当救护。

四者、常于有情起负债想。

五者、恒怀惭愧,何时偿毕?能发如是五种心者,速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乙二、广明五心分

丙一、喻说分

丁一、喻初二心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云何于大乘中一心修行得不退转?

如往昔时有一商人,聪慧明达,常行仁孝,恒见父母宗亲贫苦,常怀忧恼逼切身心,以何方便而能给济?

作是思维:无过入海采如意宝而供给之,得离贫苦

以是因缘,发勇猛心,不惜躯命,从家而出,种种方便求觅资粮,及诸善伴船及船师。

丁二、喻后三心分

戊一、出其

障难

于其中路,遇一异人从海而还,乃问此人:如是忽遽,欲何所之?商人具答如上因缘,为救贫穷,今欲入海求如意宝以相资给。

彼异人言:我昔离家亦复如是,为济亲族贫穷诸苦;

既发家已,路经旷野,度大砂碛绝无水草,多有野象、虎、豹、豺、狼、毒蛇、狮子,或遇劫贼、大山、大河、饥渴、寒热惊惧怖畏种种危难。

与彼船师方至大海,又遇大风、大鱼、恶龙、雷电、雹雨,鼓浪洄澓,多有留难,不可具说。

虽受如是种种诸苦,尚不能获如意宝珠;但得资身,粗自供足,犹未能济贫乏之亲。

今劝仁者勿强艰苦,徒自疲劳!吾欲与仁别为经理,所以者何?然彼大海有种种难,黑风、黑山、药叉、罗刹、摩竭、蛟龙,众难非一,但曾闻有如意珠名,往者千万获无一二。

以是因缘,劝于仁者宜速回还

戊二、正喻

三心

尔时、商主闻是语已,倍复增进,发三胜心入海不退。云何为三?一者、父母兄弟宗亲贫苦若斯,如何空归不相救济?

二者、我之亲属,昔时富有惠我衣食怜愍于我,今者贫穷命不全济,如何放舍而欲退还?

三者、我在家时处理家务,策役驱使大小童仆种种呵责,如何贫苦不相赈恤令彼欢喜,而欲却还。

以是因缘,念酬恩德,发大勇猛决定前进,要当入海求如意宝,得已还家济于亲属,恣其所用永离艰穷。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 发菩提心品讲录 科判    1  /  2

 

2:(2表)    

释经分

甲二、受请正说分

乙二、广明五心分

丙二、法合分

丁一、合初二心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观于十方六趣、四生皆是我之 世父母,怜愍我故造诸恶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受诸苦恼。

以是因缘而自思惟:以何方便济斯苦难?作是念已。

唯有入于六波罗密多大法海中求佛种智,拯济有情生死之苦。

如是思已,发大勇猛无退屈心,精进勤求无有懈倦,种种方便求觅资粮,菩提善伴、法及法师。

丁二、合后三心分

戊一、合出其障

  中途,遇一魔王、领诸眷属,或现天身、或现人身、婆罗门身、或作商主、苾刍、苾刍尼身,或余种种异类之身。

  彼魔王问菩萨言:汝今匆忙,欲诣何所

菩萨答言:我为一切苦恼众生,今欲入于六度大海求佛种智如意宝珠,以救一切贫乏众生

魔王复云:我初发心亦复如是,为度一切苦恼众生出生死家,度大流转旷野砂碛,备受饥渴、盗贼、恐怖,众难非一,方至六度大法海中。

或遇乞头,或逢乞眼、耳、鼻、舌、身、手、足、肢节、心、肺、肠胃、肝、胆、脾、肾、国、城、妻、子、奴婢、仆使、如是种种随乞而施,不生悭吝,勤求智宝。

经无量劫,生死流转在于苦海,虽受种种诸苦难事,犹不能获无上菩提,而但回求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寂灭涅槃。

我今劝汝勿强劳苦,应自修持,吾欲与汝共阶此果。所以者何?我念三涂常受饥苦,心思吞啖,仰面向空,谁来入口充我一饱?

种种苦难逼切身心,人命无常过于山水,善知识者难遭难遇,若不信受后悔何追?生死海中流转不定,心如水月何有实耶!

恶知识者易见易逢,恒乐劝人行菩萨道,舍财舍命望趣菩提。

况诸佛出兴,时乃一现,求者千万,得无一二,以是劝仁不须劳苦,应求解脱自取涅槃。

又三无数劫受诸勤苦方能获得佛果菩提,此生、三生证阿罗汉,一种无学何用苦为?

无智 人心希佛果,备历艰苦经无量劫,尚未闻证阿罗汉果,何况能得无上菩提!

譬如有人获一小鸟,更见有一咖噜啰王,即放手中已所执鸟,便前捕捉咖噜啰王,大者飞翔,小者复失, 求佛果亦复如是。

弃此求余,二果俱失。既知是已,愿早回心,于此生中必证罗汉。

戊二、合正喻后

尔时、菩萨闻是语已转增勇猛,发三种心。

云何为三?

一者、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生死已来皆我所亲,或为朋友,现受苦恼未得免离,如何退还?

二者、一切众生从无始已来给我衣食,怜愍我深,今受轮回苦难非一,云何未报乃生退心?

三者、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皆我眷属,策役驱使转相呵责,未曾少分酬报彼恩,以是因缘不应退屈,更增勇猛求证菩提。

若证菩提一切智宝,用济生死苦难众生,是名菩萨摩诃萨于大乘中一心修行得不退转。

丁三、结成五心

复次、慈氏!当知即是菩萨摩诃萨修大乘行,发五种心。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

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

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诃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 发菩提心品讲录 科判    2  /  2

 

d_2_02_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发菩提心品讲录_太虚大师.txt · 最后更改: 2021/04/16 12:2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