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a_2_10_般若品释解义疏_净水如意宝

科判pdf

      般若品释解义疏 净水如意宝 偈颂 科判

                 寂天菩萨 造论  全知麦彭仁波切 释论  智圆法师 译讲

          释道净 整理 7稿 qq 973451196 校对 圆锦 罗文蕊 圆晗 夏凡

 

 

0:总表

科判

颂词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敬礼文殊师利尊!

大圣文殊欢喜光,住于彼心莲花蕊,佛子行香遍十方,寂天尊前我敬礼。

甚深大乘妙中道,唯仗佛力与宿习,此外大慧勤难证,况如我者何须言。

然随圣教以谛理,善见智者妙道时,尽离邪曲偏执行,无疑行此寂静处。

得蒙大圣文殊摄受、于菩萨行海咸得自在之稀有妙传遍传大地之共称具德寂天尊者,所造大论

《入菩萨行》之《般若品》,即此处所诠之法。

此亦分二

甲一、应须生起道之主要——般若之理

此等一切支,佛为般若说,

故求灭苦者,当生般若慧。

甲二、正明般若波罗蜜  多分

乙一、基立为实空分

丙一、正义分三

丁一、认定所证二谛

世俗与胜义,许此为二谛,

胜义非心境,心者是世俗。

丁二、明能证士夫之次第

见世间有二,瑜伽及凡庸。瑜伽世间害,

凡庸之世间, 彼亦由慧别,为诸上上害。

丁三、明如何证知(悟)之方式

以二共许喻。为果不察故。世间见有事,

执彼为真实,不许幻性故,诤于瑜伽师。

丙二、断诤分三

(表1

丁一、于所诠空性断诤分三

戊一、于基断诤分三

己一、断凡庸之诤

己二、断实事师之诤分二

庚一、教之断诤

庚二、理之断诤

己三、断唯识师之诤分二

庚一、断实相唯识师之诤

庚二、断虚相唯识师之诤

戊二、于道断诤

戊三、于果(利他)断诤

丁二、于能诠大乘教断诤

丁三、彼等摄义

乙二、道以理抉择为(道择为)无我分二

(表2

3表)

丙一、正说分

丁一、人无我分三(表2-1

戊一、遮俱生我

戊二、遮遍计我分二

己一、遮许我为识

己二、遮许我为色

戊三、于如是遮我断诤分二

己一、业果不应理诤

己二、兴悲不应理诤

丁二、法无我分四

戊一、身念住分二(表2-1

己一、明无有支

己二、明无支

戊二、受念住分四

(表2-1

己一、观察受性

己二、观察受因

己三、观察受果

己四、观察受者

戊三、心念住分二(表2-2

己一、明意识无自性

己二、明五根识无自性

戊四、法念住分二

己一、总说诸法无生分二                  (表2-2

己二、别察因体果分三

庚一、因抉择为无相分二 (表2-23

庚二、体抉择为空性        (表2-3

庚三、果抉择为无愿        (表2-3

丙二、证悟空性之作用分二

丁一、于自等离八法

丁二、于他无励生悲

颂曰:音韵优美义趣深,智者善说虽众多,常人难解韵何用,此处畅述易解文。重复回声即满意,已成颠倒行四依,虽如圣境智论说,现今谁耳生欢喜。然不随他观慧人,如盐入彼心水中,心得满足断诸疑,故出语如秽中金,吾以满含惑业口,善述善释得善聚,回此愿成正法日,永灭群生痴暗心。

由善知识思嘎玛再三祈请为缘后,于通达五明大班智达华智仁波切座前善受此论传讲,阅尽藏地所译本论印度诸释,及见多数西藏智者所著善说,且彼等法义亦善现心中的麦彭江扬南杰,自十五胜生周地虎年孟秋初一动笔,座间写之,当月十三圆满。

愿此释谁人见之即成为于胜乘中观之相获得离疑定解之因。祈愿吉祥!

1:丙二、断诤分三

科判

颂词

丙二、断诤分

丁一、于所诠空性断诤分

戊一、于基断诤分

己一、断凡庸之诤

色等谓现量,共许非量成,彼如不净等,谓净等虚妄。

己二、断实事师之诤分二

庚一、教之断诤

为引世间入,怙主说实有。真中非刹那,谓俗亦成违,

瑜伽俗无过,待世为见真,否则世间害,知女身不净。

庚二、理之断诤

供幻佛生福,一如供实佛。有情若如幻,死已云何生?

乃至诸缘聚,幻事亦现起。何以相续久,有情即实有?

 杀戮幻人等,无心故无罪,于有幻心者,当生罪与福。

咒等无力故,不生如幻心,种种缘生幻,亦复种种相,

一缘生一切,何处皆非有。

胜义中涅槃,轮回即世俗,则佛亦轮转,菩提行何用?

 诸缘相续集,幻现亦不退,诸缘相续灭,俗中亦不生。

己三、断唯识师之诤分

 

庚一、断实相唯识师之诤

若时识亦无,以何能见幻?若时幻不成,尔时亦见何?若处有非尘,

相分为心体,若时心即幻,尔时何见何?世间怙亦言,心不自见心,

犹如刀剑锋,不能自割自。若谓如灯火,能明于自体,然灯非所明,

以无暗蔽故。如晶青待他,有青不待他,如是亦见识,有待及不待,

于非青成青,定无自作自。所谓灯自明,由识知而说,所谓心自明,

以何知而说。若时俱不见,则观明不明,如说石女女,娇媚实无义。

设若无自证,岂能念彼识?受余相连故,能念如鼠毒。具余缘见故,

心何不自明?由涂眼药力,见瓶不见药。任何见闻知,此处非所遮,

此处遮苦因,计实之分别。

庚二、断虚相唯识师之诤

幻境非心外,计无异亦非,若实岂非异,非异则无实。

境无实可见,心能见亦然。轮回依实法,否则如虚空,

无实依于实,云何有作用?汝心无助伴,应成独一体,

心离所取时,一切成如来,若尔于唯识,观察有何德?

戊二、于道断诤

虽知法如幻,岂能断烦恼?何时于幻女,幻师亦生贪。幻师于所知,

未断烦恼习,故见幻女时,见者空习弱。习于性空故,当断实有习,

由习何亦无,彼亦后当断。若时全无事,不见所观事,无实离所依,

云何住心前?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尔时无余相,无缘极寂静。

戊三、于果(利他)断诤

譬如摩尼宝,如意树满愿,此由众生善,愿力现佛身。如成鹏咒者,

供处成已逝,彼逝虽久远,能作灭毒等。相应菩提行,成就佛供处,

菩萨虽入灭,能作一切义。由供无心者,云何有福果?供住世涅槃,

经云福等故。世俗胜义供,咸依教承许,如供实有佛,如何有果般。

丁二、于能诠大乘教断诤

由见谛解脱,何用见空性?经说无此道,不能证菩提。大乘若不成。汝教云何成?

二前成此故。初于汝不成。何缘信彼典,大乘亦同具。不然二许真,吠陀等成真。

大乘有诤故。外与教有诤,教内亦互诤,有诤故应舍。教本为比丘,彼亦难安住。

心有所缘者,难得入涅槃。若断惑解脱,彼无间应尔,彼等虽无惑,犹见业功能。

谓初无取爱,故定无后有,此爱非染污,如愚云何无?由受缘生爱,彼等仍有受。

彼有所缘心,犹于某中住,诸离空性心,灭已复当生,此如无想定,故应修空性。

何语入经藏,许彼为佛语。大乘经多分,岂非同汝经?若由一不属,一切皆非经,

亦以一分同,一切成佛语。何语迦叶等,尚无力测度,谁由汝不解,判彼不应持。

为利愚苦众,解脱贪惧边,成就住轮回,此即证空果。

丁三、彼等摄义

如是破空宗,着实不应理,是以当无疑,修习空性义。唯空能对治,烦恼所知障,

欲得遍智者,何不修空性?何事能生苦,于彼应生惧,空能灭诸苦,云何畏惧彼?

若有谛实我,当于彼生惧,既无尘许我,谁成畏惧者?

2-1:乙二、道以理抉择为(道择为)无我分二(总3表)

科判

颂词

乙二、道以理抉择为(道择为)无我分

丙一、正说分

丁一、人无我分

戊一、遮俱生我

齿发甲非我,骨血亦非我,涕涎脓非我,黄水亦非我,

脂汗亦非我,肺肝亦非我,余脏亦非我,屎尿亦非我,

肉皮亦非我,暖风亦非我,孔窍亦非我,六识皆非我。

戊二

、遮遍计

我分

己一、遮许我为识

声识若是常,恒时应取声。无所知知何,何因为能知。

无知若为知,木亦成能知。故境未现前,定无彼有境。

若由彼知色,尔时何不闻?若谓声不近,则无知彼声。

取声体性者,云何成取色?一人兼父子,假立非真实,

忧喜暗三德,非子亦非父,恒不见彼者,具有取声性。

如伎以余相,见异则非常,异相犹为彼,彼一未曾有。

余相若非真,当说彼自性,若谓一识性,士夫合成一,

心无心成一,何则同为有。别别为颠倒,何为同所依?

己二、遮许我为色

无心亦非我,无心则如瓶。与心相应知,则成坏不知。

设若我无变,心于我作何?无心离作业,虚空应计我。

戊三、于如是遮我断诤分二

己一、业果不应理诤

我若非实有,业果系非理,业作已灭故,成为谁之业?

业果基异体,我亦无作用,你我同遭此,相诤实无义。

因存见其果,此见不可能,依一相续说,作者受者一。

过去未来心,今无故非我。今心即是我。彼灭我亦无。

此如芭蕉树,层层析无得,如是以理察,我亦非实有。

己二、兴悲不应理诤

若无诸有情,于谁而兴悲?为果立誓境,以痴假立者。

无人谁得果,实然由痴许。为求灭苦故,不除求果痴。

苦因之我慢,我痴令彼增。谓彼亦不除,修无我为胜。

丁二、法无我分

戊一

、身念

住分

己一、明无有支

足胫非为身,腿腰亦非身,腹背胸非身,臂肋复非身,

手腋肩非身,诸内脏非身,头颈亦非身,此中何为身?

身若于诸支,各以一分住,诸分纵各住,身自住何处?

若为具支身,一一住手等,则尽手等数,应成等数身。

外内若无身,手等岂有身?手等外若无,彼身云何有?

无身于手等,以痴起身想,如以形差别,假人起人想。

乃至诸缘聚,身似现士夫,如是手等存,于彼现为身。

己二、明无支

如是指聚故,手亦为何物?指亦节聚故,节亦析为分,

分复析为尘,尘复以方分,方分离分故,如空尘亦无。

如是如梦色,具观者谁贪?若时全无身,尔时何男女?

戊二

、受念

住分

己一、观察受性

苦若自性有,何不损极乐?乐则以美食,忧等何不喜?

强力映蔽故,心不领受彼。何者非受性,云何可谓受?

 若谓有细苦,岂非除彼粗?谓彼即余乐,细亦乐一种。

若生违缘故,苦受不现起,岂非成立受,由分别耽著?

故于彼对治,此观串习修,观察田生定,此乃瑜伽食。

己二、观察受因

若根境有隔,彼二岂相遇?无隔应成一,谁与谁相遇?

 极微不相入,无入机同等,不入则无合,无合则不遇。

无分亦有遇,云何谓应理?相遇且无分,若见当指示。

识无尘聚身,相遇不应理。聚亦无实故,应如前观察。

如是无有触,则受从何生?辛劳为何义?以何损何人?

己三、观察受果

若时无受者,受亦不可得,尔时见彼义,云何爱不退?

己四、观察受者

此见乃至触,皆由梦幻性。与心俱生故,受非以心领,

受心先后生,是忆非领受。受非以自受,亦非他能受,

受者毫许无,故受非真有,如是无我聚,以彼云何害?

2-2:乙二、道以理抉择为(道择为)无我分二(总3表)

乙二、道以理抉择为(道择为)无我分

丙一、正说分

丁二、法无我分

戊三、心念住分二

己一、明意识无自性

意于根无住,于色中无住,于内外无住,余处亦不得。

非身非余物,非合非独立,彼无尘许故,心性本涅槃。

己二、明五根识无自性

识先于所知,彼缘何境生?识所知同时,彼亦缘何生?

所知后生识,彼时从何生?

戊四、法念住分

己一、总说诸法无生分

庚一、正说

如是诸法生,理当无了知。

庚二、断诤分

辛一、断所立不应理诤

如是无世俗,云何有二谛?俗以他心立,有情岂涅槃?

 此乃他分别,非彼自世俗,后定有则有,无则无世俗。

二、断能立不应

理诤分二

壬一、虽无实然观察应理

心与所观境,二者互依存,依照世共许,说一切观察。

何时能观者,以彼观察时,亦须观察彼,应成无穷尽。

观察所观已,能观无所依,无依故不生,说彼亦涅槃。

壬二、实有之观察不应理

彼宗于心境,极难立谛实,若由识成境,依何立识有?

由境立识有,依何立境有?由互观待有。二俱成无实。

无子则无父,子为从何生?无子必无父,如是二皆无。

如由种生芽,从芽知有种,由境所生识,何不知有境?

 以彼异芽识,虽知有芽种,然于知彼境,以何知有识?

己二、别察因体果分

庚一、因抉择为无相分

辛一、遮颠倒分

壬一、遮无因

首由世现量,知见一切因,莲之茎等别,乃由因别生。

因别由谁作,以前因别生。何故因生果,前前之因力。

壬二、遮非因计因分

癸一、遮具心自在天为因分

子一、观察因自在天

自在许生因,当说彼为何?若谓诸大种,

唯名何徒劳?地等是多体,非常净非天,

不动足所践,彼非自在天。自在非虚空,

非我前已遮。作者不可思,非思说何用?

许彼生亦何?

子二、观察其所生之果

彼我及地等,自在岂非常?识从所知起,

苦乐由业生,彼生何果耶?

子三、观察生果之相

若因无初始,彼果何有始,何不恒生果,

彼不观待余。无一非彼造,彼造复待何?

 待则聚为因,非为自在天,聚无自在生,

未聚无力生。不欲犹造作,自在随他转,

如欲亦随欲,岂是自在天?

2-3:乙二、道以理抉择为(道择为)无我分二(总3表)

乙二、道以理抉择为(道择为)无我分

丙一、正说分

丁二、法无我分

戊四、法念住分

己二、别察因体果分

庚一、因抉择为无相分

辛一、遮颠倒分

壬二、遮非因计因分

癸二、遮

无心色法为因

谓尘世间因,彼亦前已遮。数论许常主,众生之生因。

喜忧暗三德,平衡而安住,此则名为主,失衡名众生。

独一有三性,非理故彼无,如是亦无德,各复具三故。

无德有声等,应成极杳然,衣等无心物,不容有乐等。

事谓彼因性。岂非已遮讫;汝因亦乐等;彼不生衣等,

则衣生乐等,无衣无乐等。乐等为常性,常见不可得。

若有显乐等,何以不常受?若谓彼成细,云何有粗细?

舍粗成细故,粗细成无常,如是何不许,一切皆无常?

粗者不异乐,显然乐非常。若许因位无,不生由无故,

显者前无生,汝不许亦有。因上若有果,食成啖不净,

当以买布值,购穿棉花种。谓愚故不见,然知真者立,

世人亦有故,云何不见真?世间设非量,见显亦非真。

能量若非量,量果岂非假?汝修胜义空,依彼故非理。

未触所观事,不取彼事无,故事为虚妄,其无显然妄。

是故梦子死,以子无之想,障于子有想,然彼想亦妄。

辛二、说真义

故由如是观,知非无因生,非住于别别,

非住于合集,非从余处来,非住复非去。

庚二、体抉择为空性

痴心所计实,与幻有何异?应观幻变事,及与缘现法,

彼从何处来,复去至何处。何由何近见,无彼则无有,

虚现如影像,云何有谛实?

庚三、果抉择为无愿

若果已成有,于因何所需?若果为无性,亦因何所需?

纵以亿万因,无不转成有。无时岂成有,成有为何事?

无时若无有,何时当成有?乃至未生有,彼时未舍无;

时不舍于无,终无生有时。有亦不成无,应成二性故。

如是则无灭,有事亦非有,是故诸众生,恒无生无灭。

众生犹如梦,谛察同芭蕉,涅槃未涅槃,真实中无别。

丙二

、证悟空

性之作

用分

丁一、于自等离八法

如是诸空事,有何得与失?有何他敬事?有何他轻凌?

苦乐从何出?有何喜与忧?真实性中观,谁贪于何贪?

谛观生存世,谁于此处殁?谁生谁已生?谁为亲与友?

一切如虚空,当如我受持。

二、于他无励

生悲

诸求自乐者,争爱为起因,引发恼与喜,忧劳及争执,身互砍杀刺,以多罪劳活。

数数来善趣,数受诸安乐,死已堕恶趣,常受难忍苦。三有多险地,真实性非彼,

彼复相违故,三有无真实,彼中难可喻,无边苦海住。彼中善力弱,寿命复短促,

且为营寿康,饥饿疲惫眠,内外诸侵害,伴愚行无义。无义命速逝,慧观极难得,

复串习散乱,焉有遮方便?为令堕恶趣,彼中魔精勤,邪道复众多,难从疑超越。

暇满难再得,佛世亦难值,惑流难超越,呜呼苦相续!如是虽极苦,愚犹不自知,

众生住苦流,呜呼当悲愍!如人数沐浴,复数入火中,如是住极苦,犹自以为乐。

似若无老死,住于享乐者,先遭弑后堕,恶趣受极苦。何时能成就,无量福聚云,

善出乐具雨,熄众生苦火。何时心无缘,诚敬积福德,为著相衰者,演说空性义。

 

a_2_10_般若品释解义疏_净水如意宝.txt · 最后更改: 2021/05/10 22:53 由 kepanq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