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a_2_20_1七十空性论释_科判

科判pdf

           七十空性论释 科判

         龙树菩萨 造 崔忠镇 原译 索达吉堪布 讲释

    释道净 整理 20240926 1 稿 微信 qq 973451196 禁止商用篡改 法律责任必究

12

科判

正文

 

 

 

 

 

 

 

 

 

 

 

 

 

 

 

 

 

 

 

本论分三

甲一、初义分二

乙一、论名

七十空性论

乙二、译礼

敬礼文殊师利童子

 

 

 

 

 

 

 

 

 

 

 

 

 

 

 

 

 

甲二

、论义分二

乙一、略说

生住灭有无,以及劣等胜,佛依世间说,非是依真实。

无我无非我,非故无可说,一切所说法,性空如涅槃。

 

 

 

 

 

 

 

 

 

 

 

 

 

 

 

 

乙二

、广说分三

 

 

 

 

 

 

 

 

 

 

 

 

 

丙一

、破生住灭自性成立分二

 

 

 

 

 

 

 

丁一

、真实分五

戊一、观察因而说无自性

一切法自性,于诸因缘中,

若总若各别,无故说为空。

戊二、观察果之有无而破因自性成立

有故有不生,无故无不生,

违故非有无,生无住灭无。

 

戊三、观察果而破因自性成立

已生则不生,未生亦不生,生时亦不生,即生未生故。有果具果因,无果等非因,

非有无相违,三世亦非理。

戊四、观察因力而破因自性成立

无一则无多,无多亦无一,

以是一切法,缘起故无相。

 

 

 

 

戊五、自性成缘起非教义分四

己一、观察刹那而说自性成立缘

起非教义

缘起十二支,有苦即不生,

于一心多心,是皆不应理。

己二、观察净乐我常而说成实无明非教义

非常非无常,亦非我无我,净不净苦乐,是故无颠倒。从倒生无明,倒无则不有,

以无无明故,行无余亦无。

 

己三、十二支互为观待故成实者非教义

离行无无明,离无明无行,彼二互为因,是故无自性。自若无自性,云何能生他,以缘无性故,不能生于他。父子不相即,彼二亦非离,

亦复非同时,有支亦如是。

己四、十二支如梦故成实非教义

如幻生苦乐,彼境亦非有,

如是缘起法,所依缘亦无。

 

 

 

 

 

丁二

、辩驳分十一

戊一、

小乘宗

若诸法无性,应无劣胜等,及种种差别,亦无从因生。

中观宗

有性不依他,不依云何无,不成无自性,性应不可灭。

自他性及灭,无中云何有,故自性他性,无性皆为倒。

戊二、

小乘宗

若诸法皆空,应无生无灭,以于性空中,何灭复何生。

中观宗

生灭非同时,无灭则无生,应常有生灭,无生则无灭。

戊三、

小乘宗

相续故无过,作因实已灭,

中观宗

此如前不成,复有断灭过。

戊四、

小乘宗

佛说涅槃道,空故非生灭,

中观宗

于此二互违,所见为颠倒。

戊五、

有事宗

若无有生灭,何灭名涅槃,

中观宗

自性无生灭,此岂非解脱。

若灭应成断,异此则成常,涅槃非有无,故无生与灭。

 

戊六、

小乘宗

灭谛常有

中观宗

灭若常住者,离实余应有,无实故此无,无实故彼无。能相与所相,相待非自成,亦非展转成,未成不能成。

因果受受者,能见所见等,一切法唯此,皆当如是说。

戊七、

有实宗

有实法有能立(有生住灭,故实有存在。

中观宗

不住相待故,乱故无体故,

无实故之时,非有唯分别。


22

 

 

 

 

 

 

 

 

 

 

 

 

 

 

 

 

 

 

 

 

 

本论分三

 

 

 

 

 

 

 

 

 

 

 

 

 

 

 

 

 

 

甲二

、论义分二

 

 

 

 

 

 

 

 

 

 

 

 

 

 

 

 

 

 

乙二

、广说分三

 

 

丙一

、破生住灭自性成立分二

 

 

 

 

丁二

、辩驳分十一

 

戊八、

俱舍论

生住灭是有为法的法相。

中观宗

由无生住灭,三种有为相,是故为无为,一切皆非有。

灭未灭不灭,已住则不住,未住亦不住,生未生不生。

有为与无有,非多亦非一,非有无二俱,此中摄一切。

 

戊九、

有实宗

世尊说业住,复说业及果,有情受自业,诸业不失亡。

 

中观宗

已说无自性,未生故不失,由我执生业,执从分别起。

业若有自性,所感身应常,应无苦异熟,故业应成我。

业缘生非有,非缘亦无有,诸行如幻事,阳焰寻香城。

  业以惑为因,惑行为业体,身以业为因,此三皆性空。

戊十、

若思

业、作者、果、受者皆是实有。

中观宗

无业无作者,无二故无果,无果无受者,是故皆远离。

 

 

戊十一、

若云

若无因果、作者、受者,则修道应成无义。

 

 

中观宗

若善知业空,见真不造业,若无所造业,业所生非有。

如佛薄伽梵,神通示化身,其所现化身,复现余变化。

佛所化且空,何况化所化,一切唯分别,彼二可名有。

作者如化身,业同化所化,一切自性空,唯以分别有。

若业有自性,无涅槃作者,无则业所感,爱非爱果无。

  说有或说无,或说亦有无,诸佛密意说,此难可通达。

 

 

 

 

 

 

丙二、破诸蕴自性成立分五

 

 

 

丁一、破色蕴

色从大种生,则从非真生,非从自性生,彼无非他生。

一中非有四,四种亦无一,依无四大种,其色云何有。

不取故彼无,谓因亦无因,从因缘生故,无因亦非理。

若许识取色,应自取自体,缘生故无故,无色云何取。

能刹那生心,不取刹那色,云何能通达,过去未来色。

显色与形色,异性终非有,不应取彼异,许同是色故。

眼识非在眼,非色非中间,彼依眼及色,偏计即颠倒。

若眼不自见,云何能见色,故眼色无我,余处亦同尔。

  眼由自性空,复由他性空,色亦如是空,余处亦同尔。

丁二、破受蕴

若触俱一起,则余者皆空,空不依不空,不空不依空。

性无住无故,三非有自性,则无彼性触,是故受亦无。

丁三、破识蕴

依止内外处,而有心识生,是故识非有,如幻如焰空。

识依所识生,所识亦非有,识所识无故,故无有识者。

一切无常者,无有常非常,实成常非常,其性岂能有。

丁四、破行蕴

爱非爱颠倒,缘生贪嗔痴,是故贪嗔痴,非由自性有。

丁五、破想蕴

于彼起贪欲,嗔恚或愚痴,皆由分别生,分别非实有。

所分别无故,岂有能分别,以是缘生故,能所别皆空。

 

 

 

 

丙三、唯证缘起能得三解脱

四倒生无明,见真则非有,此无故行无,余支亦如是。

依彼有此生,彼无此不有,有实无实为,无为即涅槃。

诸法因缘生,分别为真实,佛说即无明,彼生十二支。

若知有实空,见真故无痴,此即无明灭,故灭十二支。

行如寻香城,阳焰幻毛发,泡沫与魔术,梦境旋火轮。

无少自性法,此亦无无实,以从因缘生,实无实皆空。

以此一切法,皆是自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

胜义唯如是,然佛薄伽梵,依世间名言,施设一切法。

不坏世间法,真实无可说,不解佛所说,而怖此净说。

依彼由此生,世间不可坏,缘起即无性,怎成定彼有。

具信求真实,以正理随求,于此无依法,离有无寂灭。

了知此缘起,遮遣恶见网,断除贪嗔痴,得无染涅槃。

 

甲三、末义

七十空性论,龙树著终。

所谓七十空性论,阿阇黎龙树圣者著终,大译师学列确(胜童与朗达玛札

称)两位依克译师所译中校正而梵文译藏文。

原由崔忠镇译汉文,索达吉堪布于 1994 年春于汉僧显密经堂传讲时对颂文作了部分修改

 

a_2_20_1七十空性论释_科判.txt · 最后更改: 2025/03/03 21:29 由 kepanq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