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a_1_06_辨法法性论释

科判pdf

      辨法法性论释辨析智慧光明 讲记 偈颂 科判

           弥勒菩萨 造论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释 智圆法师 讲授

         释道净 整理 11 稿 qq 973451196 校对 李卫东 史先东 圆兴

 

 

13


科判

颂词

无分别智金刚王,极为摧毁二取山,获不思议智慧身,释迦导师前顶礼。护持深广之法藏,佛子文殊师利尊,补处自在弥勒尊,于其足宝稽首礼。

开显无上大乘藏,一切法中精华者,无分别智甚深义,大论之义今解释。

 

 

 

 

 

 

 

 

 

 

 

 

 

 

 

 

 

 

全论分四

甲一、名义

梵语云:达磨达磨大布别嘎嘎热嘎     藏语云:秋秋尼南巴结巴策累俄雪巴

汉语云:辨法法性论

甲二、译礼

顶礼怙主慈氏!

 

 

 

 

 

 

 

 

 

 

 

 

 

 

 

甲三

、正论分二

乙一、造论支分

由知何永断,有余所应证,欲辨彼等相,故我造此论。

 

 

 

 

 

 

 

 

 

 

 

 

 

 

乙二

、真实论义分三

 

丙一

、略说分四

丁一、认定自性

当知此一切,略摄为二种,由法与法性,尽摄一切故。

其中法所立,即是说生死,法性所安立,即三乘涅槃。

丁二、 宣说各自体相

分二

戊一、

有法之体相

此中法相者,谓虚妄分别,现二及名言。实无而现故,

以是为虚妄;彼一切无义,惟计故分别。

戊二、法性之体相

复此法性相,无能取所取,

能诠所诠别,即是真如性。

丁三、彼等成立之理

无而现故乱,即是杂染因,如现幻象等,有不现亦尔。

若无及现中,任随一非有,则乱与不乱,染净皆非理。

丁四、观察二者一体异体

此二非即一,亦复非别异,

以彼有无事,有别无别故。

 

 

 

 

 

 

 

 

 

 

丙二

、广说分二

 

 

 

 

 

 

 

 

 

丁一

、广说有法分二

 

戊一、总标

由六相悟入,诸法为无上, 谓相与成立,及非一非异, 所依共不共,悟入能所取,

现似而非有。

 

 

 

 

 

 

戊二

、分别解说分三

己一、前三已说

其中相成立,及非一非异,

如略标中说。

 

 

 

 

 

己二

、后三此处宣说分二

 

 

庚一、宣说 所依

不共分二

 

辛一、共同略说

诸于何流转,说彼为所依? 谓情界器界。器界即为共, 如共同所了,有情界有共,

复有诸不共。

 

辛二、广说 各义 分二

 

壬一、宣说共

托胎生名言,摄受与治罚, 饶益及违害,功德并过失,

由更互增上,互为因故共。

 

壬二、宣说不共

依及诸了别,苦乐业死生, 系缚与解脱,彼九不共故,

名不共所依。

 

 

 

庚二、悟入 无有 能所 二取 之义 分二

辛一、宣说

外境所取成立唯识宗义

分二

壬一、不存在内识外异体的外境(所取)

共现外所取,实即能取识, 以离其内识,外境义非有,

是共同性故。

 

 

壬二、对以不定发难的解释

于余不共识,为所取等义, 谓他心等法,等引非等引, 诸能取识前,更互非境故。于非等引时,自分别现故; 于诸等引前,三摩地行境,

现彼影像故。

 

辛二、由彼悟入无有能所二取之义

以所取若无,亦无似能取, 由此亦成立,无似能所取。然由无始来,等起而成立,

二取悉非有,亦善成立故。


23

 

 

 

 

 

 

 

 

 

 

全论分四

 

甲三

、正论分二

 

乙二

、真实论义分三

 

丙二

、广说分二

 

 

 

 

 

 

 

 

 

 

 

 

 

 

 

 

 

 

 

 

丁二

、广说法性分二

戊一、总标

由六相悟入,法性为无上,谓相与依处,抉择及触证,

随念并悟入,到达彼自性。

 

 

 

 

 

 

 

 

 

 

 

 

 

 

 

 

 

 

 

戊二

、其义广说分六

己一、相

相如略标说;

己二、依处

处谓一切法,及一切经等;

己三、抉择

其中抉择者,谓依大乘经,如理作意摄,一切加行道;

己四、触证

触为得正见,故以真见道,现前得真如,所以亲领受;

己五、随念

随念谓修道,为除诸垢故,于前所见义,菩提分所摄;

 

 

 

 

 

 

 

 

 

 

 

 

 

 

 

 

 

己六

、悟达分二

庚一、认定究竟转依之自性

悟达彼自性,谓真如无垢,一切唯真如,

显现彼即是,转依圆满成。

 

 

 

 

 

 

 

 

 

 

 

 

 

 

 

庚二

、广说其差别法分二

辛一、略说

由十相悟入,转依为无上:入性物数取, 别所为依住,作意及加行,过患并功德。

 

 

 

 

 

 

 

 

 

 

 

 

 

 

 

辛二

、广说分十

壬一、悟入转依之自性

其悟入自性,谓客尘诸垢,及与真如性,

不现及现义,即无垢真如。

 

壬二、悟入转依之有事

悟入物体者,谓共器界识,真如性转依; 及契经法界,真如性转依;并诸非所共,

有情界内识,真如性转依。

壬三、悟入转依之数取趣

悟入数取趣,初二谓诸佛,及诸菩萨众,

真如性转依,后亦通声闻,及诸独觉者。

 

壬四、悟入转依之殊胜差别

悟入差别者,谓诸佛菩萨,严净土差别, 及得智法身,报身并化身,能普见教授, 自在成差别。

 

壬五、悟入殊胜转依之所为

悟入所为者,谓宿愿差别, 宣说大乘法,即所缘差别,

十地加行别。

 

 

 

 

 

 

壬六

、悟入转依之依处或所依分二

 

癸一、略说

悟入所依住,谓由六种相, 入无分别智,即悟入所缘, 离相正加行,性相与胜利, 及悟入遍知。

 

 

 

 

 

 

 

 

癸二

、广说分六

 

子一、悟入所缘

当知有四相,初悟入所缘, 谓于大乘法,说胜解决定,

及圆满资粮。

 

 

子二、悟入离执著相

第二能悟入,离相亦四种, 谓由离所治,能治及真如, 并能证智相。此四如次第, 即所永远离,粗中与微细, 及常随逐相。

 

子三、悟入正加行

悟入正加行,亦有四种相, 谓有得加行,及无得加行,

有得无得行,无得有得行。

 

 

 

 

子四、悟入体相

悟入于性相,当知由三种, 谓由住法性,依住无二取, 离言法性故;第二由无现, 二取及言说,根境识器世, 悉皆不见故,此是此即明, 无所观无表,无住无所现, 无了无依处,无分别智相, 如经所宣说;由现一切法, 见如虚空故,及一切诸行,

见如幻等故。

子五、悟入无分别智之胜利

悟入胜利四:得圆满法身, 得无上安乐,得知见自在,

得说法自在。


33

 

 

 

 

 

 

 

 

 

 

 

 

 

 

 

 

 

全论分四

 

 

 

 

 

 

 

 

 

 

甲三

、正论分二

 

乙二

、真实论义分三

 

 

 

 

丙二

、广说分二

 

丁二

、广说法性分二

 

戊二

、其义广说分六

 

 

 

 

己六

、悟达分二

 

庚二

、广说其差别法分二

 

辛二

、广说分十

 

 

壬六

、悟入转依之依处或所依分二

 

 

 

 

 

 

癸二

、广说分六

子六

、悟入有关无分别智方面的了知之理分二

 

丑一、略说

悟入遍知者,当知有四相, 谓对治遍知,及自相遍知,

诸差别遍知,五作业遍知。

 

 

 

 

丑二

、广说分四

 

寅一、无误了知能作对治

其对治遍知,谓无分别智, 对治五妄执,即妄执有法, 数取趣变坏,异及损减性。

 

寅二、无误了知无分别智之自相

自相遍知者,远离不作意, 超寻伺寂静,自性执息念,

五种为自相。

 

寅三、无误了知差别

差别遍知者,谓不分别性, 及非少分性,无住与毕竟, 并其无上相,是五种差别。

 

 

 

寅四、无误了知作业

最后业遍知,谓离诸分别; 给无上安乐;令远离烦恼, 无所知二障;其后所得智, 而能正悟入,一切所知相; 严净诸佛土,成熟诸有情, 并能令生起,一切相智性。

五种业差别。

 

 

 

壬七、悟入转依之作意

悟入作意者,谓若诸菩萨,发心欲悟入,无分别智者, 当作如是意:由不知真如,起虚妄分别,名曰一切种, 为现二取因,依此起异识,故彼因及果,虽现而实无, 彼现法性隐,彼没法性现,若如是作意,菩萨即能入, 无分别正智。从缘知唯识,观识不得境;由境无得故, 亦不得唯识;由此无得故,入二取无别;二别无所得,

即无分别智,无境无所得,以是一切相,无得所显故。

 

 

壬八、悟入转依之加行

加行悟入地,于四相当知:由胜解加行,于胜解行地, 是顺抉择位;各别证加行,即于初地中,是触真实位; 由修习加行,于未净六地,及三清净地,是为随念位; 由究竟加行,任运佛事业,相续不断故,此即是达到。

彼智体性位。

壬九、悟入无转依之过

悟入过患者,谓若无转依,有四种过患:无断惑依过, 无修道依过,无诸涅槃者,施设依处过,三菩提差别, 施设无依过。

壬十、悟入转依之功德

当知彼相违,四相入功德。

丙三、以能表之喻摄义

于无而现有,喻如梦幻等,转依则喻如,虚空金水等。

 

甲四、末义

跋:辨法法性论弥勒菩萨撰造圆满。

译跋:克什米尔阿阇黎摩诃支那及雅玛译师比丘胜幢狮子译梵为藏。

2005 3 29 日讲毕 2008 8 月整理增减订正

 

 

Text Box: 虽然《邓噶目录》等中未曾说是前译时期所译,但有些史书中也有弥勒五论为前译时所译的说法, 因为当时正值菩提萨埵、莲花生大士等诸多班智达住世,且印度一切教法尚未失坏,故毋庸置疑应属前译时期的译作。
依于补处菩萨殊胜慧,如理宣说佛陀密意论,善释佛子路径此善根,祈愿无垢佛法十方兴。无分别智辽阔之海洋,无量圣法宝珠之来源,群生与我欢喜同入此,祈愿究竟圆熟净三德。
火牛年于噶脱寺经江拉活佛仁波切劝请,后又有诸求义者劝请,而且自己对此大论具有信解心, 由诸多因缘,后于木马年在大噶脱寺传讲《现观庄严论》时的三日间,麦彭降央南迦撰著圆满。茫嘎朗!(愿吉祥!)
2003 年弥勒圣诞译于喇荣 2008 年 9 月修订

附录:结尾

a_1_06_辨法法性论释.txt · 最后更改: 2021/05/02 22:13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