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a_1_08_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_胜乘甘露喜宴

科判pdf

     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 初稿版 偈颂 科判

           弥勒菩萨 造论 麦彭仁波切 著疏 索达吉堪布 翻译

        释道净 整理 7 稿 qq 973451196 释圆乾 校对 圆兴 圆安 富海燕

 

 

 

 

0:总表


科判

颂词

那莫曼殊师利革玛绕布达雅

无等本师释迦王,补处自在弥勒怙,彼摄圣者无著尊,语生世亲大智者, 高徒具德安慧师,次第传承诸圣众,直授此道具大恩,诸善知识我敬礼。

胜乘法喜宴请众,大补处之此论典,唯怀恭敬利他心,释说胜乘甘露宴。

大祖师无著证得法相续等持后,于兜率天法宫中,

直接得受补处弥勒怙主亲传《慈氏五论》之一的《大乘经庄严论》。

 

 

 

 

 

 

 

 

 

 

以极其明了易懂的方式解说此殊胜论典分四

 

甲一、论名

梵语:玛哈雅那色札阿朗嘎绕那玛嘎热嘎藏语:特巴钦波多地坚意夏瓦策里哦雪巴

汉语:大乘经庄严论颂

甲二、译礼

顶礼一切佛菩萨!

 

 

 

 

 

 

 

甲三

(论义

)分二

乙一、造论之理  (第一  缘起品1

 

 

 

 

乙二

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分五

丙一(所建立——

成大乘是佛语)分二

丁一、总说

丁二(别说证成大乘是佛语)分二 第二 证成大乘品2

 

丙二(分别所了知)分四

丁一(皈依)分三 第三 皈依品 3

丁二(种姓)分三 第四 种姓品 4

丁三(发心)分四 第五 发心品 5

丁四(修行)分三 第六 修行品 6

丙三(所思维 分三

丁一(思维所证真如)分三 第七  真如品  7

丁二(思维所修六通威力)分七 第八 威力品 8

丁三(思维得诸功德之因成熟自相续分二 第九 成熟品9

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分三  第十  菩提品  (表 103

 

丙五

(解说) 菩提分法

分二

 

丁一(宣说前行 分五

戊一(信解品)分二 第十一 信解品 11

戊二(求法品)分五  第十二  求法品  122

戊三(说法品)分五 第十三 说法品 13

戊四(修法品)分三 第十四 修法品 14

戊五(教授随教品)分四 第十五 教授随教品 15

丁二(宣说正行

宣说菩提分法真正体性) 分六

戊一(能摄(方便品)分二  第十六  方便品  16

戊二(所摄(度摄品)分三  第十七  度摄品  172

戊三(供养依师无量心品)分四 第十八 供养依师无量心品

182

戊四(菩提分品)分三  第十九  菩提分品  (表 192

戊五(功德品)分二  第二十  功德品  202

戊六(行为究竟品)分四 第二十一    行为究竟品 (表 21

 

 

 

甲四

、末义

著跋:大乘经庄严论颂,圣者弥勒撰著圆满。

译跋:印度堪布释迦桑格(释迦狮子,主校大译师噶瓦拜则等翻译并校勘抉择。后由班智达巴绕呵达、大婆罗门桑匝那、大译师鄂罗丹西绕稍作修改,以传讲抉择。

奇哉!累劫难得大乘法理集,讲闻补处尊者此论义,

获得讲闻大乘诸法德,大师菩萨地论所说同。

胜乘之法甘露宴,为请无量诸众生,于殊胜教极恭敬,欲求利他而著此。愿勤此善皎月光,开启众慧之睡莲,善说芬芳遍诸方,净化众生心垢染。愿我亦于生生世,文殊补处弥勒尊,喜眸青莲含笑视,趋入如海佛子行。

愿诸天边无际众,皆入胜乘正道已,究竟圆满成熟净,获得遍知之果位。

铁猪年持诵文殊心咒闭关时,仅于夏季四十日之座间,

麦彭嘉扬嘉措参照安慧论师之《注释》而简明扼要撰著圆满。 愿善妙! 愿吉祥! 2017 12 21 日 译毕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科判

颂词

第一 缘起品 乙一、造论之理

知义讲义语句净,为救苦性悯苦情,示胜乘法宣行众,圆五义理无上性。如金打造莲花开,如饥饿人享美食,如闻佳音启宝箧,彼法此说亦最喜。如自具德貌美人,佩饰临镜见最喜,佛法恒具自性德,释义智者此最喜。

 

 

 

 

乙二

(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分五

 

丙一

(所建立

证成大乘是佛语

)分二

 

丁一、总说

如药嗅极臭,品尝则香醇,法亦住二种,当知义与文。广深此难法,如王难欢喜,若行令喜事,能赐胜德财。具种无价宝,不识人不悦,如是于此法,愚非智者悦。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一品释终

 

 

第二

 

证成大乘

 

丁二

(别 说证 成大 乘是 佛语) 分二

 

戊一、宣说能遣邪分别之正理差别

未授记俱出,非行境成立,有无同有无,对治别文故。诸佛现量眼, 亦护诸佛法,诸时智无碍,是故不应舍。不全及相违,非方便未说, 故此声闻乘,非谓大乘法。意乐及宣说,加行与所依,时违故下劣, 彼乘唯下劣。契入自之经,现调自烦恼,甚深广大故,不违于法性。寻思依不定,不遍俗弱者,凡夫许所依,故彼非彼境。

广大甚深故,成熟无分别,故此所说二,乃无上方便。

 

 

 

 

戊二、教诫断除于大乘邪执

众于非彼处,怖畏受逼恼,积非福大罪,历经久远时,无种姓恶友, 未积善学修,由怖畏此法,从此大义堕。彼外余非有,极深随行故, 种种众多门,恒常而宣说,非如所说义,佛密意极深,智者如理观, 终不惧此法。此初依闻已,尔后起作意,如理作意中,生真义境智。从中证得法,由法尽生慧,若无各自证,如何能决定?以自不了知, 谓佛非知深,甚深何以故,非是寻思境?何故觉深义,是即成解脱? 彼为畏惧处,此者不应理。信劣界极劣,劣伴普围绕,正说深广法, 无信成立此。随闻得具慧,于闻作轻毁,余种种无量,愚昧何能定? 依文思义时,我慢失智慧,亦舍善说故,自毁嗔法障。

意罪自性恶,非理色非理,疑法何须说,等舍善无过。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二证成大乘品释终

 

3第三 皈依品

科判

颂词

 

 

 

第三

 

皈依品

 

丁一

(皈依

)分三

 

 

 

 

戊一

(差别

)分二

 

己一、略说四种差别

遍行承诺证悟胜,以四类性义差别,为殊胜乘皈三宝, 彼谓皈依之第一。是因初此决定难,彼数千劫修行难,

成就利众义重大,故此大乘皈义胜。

 

 

己二

(广说其义

)分四

庚一、遍行之差别

行持救度诸有情,乘智遍行具善巧,

涅槃有寂平等性,当知具慧此遍行。

 

庚二

(承诺之 别) 分二

辛一、真实宣说

数喜希求大菩提,无有厌倦真难行,

成佛等同诸佛陀,当知具慧承诺胜。

 

辛二(以比喻说明其功德)分二

 

壬一、王子喻

善生佛陀殊胜子,具心慧资大悲心,无等种母胎乳母, 当知具慧承诺胜。种种妙相严其身,获得成熟众生力, 得佛无边大乐寂,知救有情大方便。诸佛大光赐灌顶,

真具一切法自在,知佛眷中示现相,勤以制学治惩摄。

壬二、大臣喻

如大臣入波罗蜜,恒视遍大菩提分,

恒正受持三密处,恒不间断利生故。

庚三、证悟之差别

大福超三界有乐,寂灭大苦胜慧乐,

法蕴胜常身善资,尽习气得解有寂。

庚四、胜伏之差别

具慧善广胜声闻,大义无边恒无尽,

彼善以世出世熟,自在蕴灭亦无尽。

戊二、具彼差别之皈依自性

知求彼性誓由悲,遍知利乐难无厌,

出离恒具乘证德,表法性得慧皈胜。

戊三、摄义

行此皈依具大义,彼增无量功德资,悲心周遍此众生,亦兴无等大圣法。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三皈依品释终


科判

颂词

 

第四

 

种姓品

 

丁二

(种姓品

)分三

 

 

 

戊一

(宣说有 姓) 分二

己一、以总纲略说

有殊胜法相,相及种姓类,过患与功德,二喻各四种。

 

 

己二

(广说彼等各自之义) 分八

庚一、有种姓

界性及信解,修行异类别,果异可得故,定说有种姓。

庚二、大乘种姓殊胜

彼善悉超胜,一切及大义,无尽之因故,是谓种姓胜。

庚三、种姓之法相

自性与随增,彼为所能依,当知有无性,功德度脱义。

庚四、种姓之相

加行前悲心,信解与安忍,真实行善法,定说种姓相。

庚五、种姓之类别

种姓定不定,诸缘夺不夺,如是若略摄,种姓分四种。

庚六、种姓之过患

习惑恶友伴,贫困随他转,简言当了知,种姓过有四。

庚七、种姓之功德

久远堕恶趣,能速得解脱,于彼受轻苦,具悲成熟众。

 

庚八(种姓之二喻)分二

辛一、如金

当知如金类,无量善根处, 智慧具无垢,亦是威力处。

辛二、如至宝

当知如至宝,大菩提因故, 大智圣等持,群生利益处。

戊二、宣说无种姓

有终定造罪,有尽灭白法,无解脱分善,善微远离因。

 

戊三、以赞叹胜乘种姓而总结此品

于为利他说,深广之大法,未知生大信,修行能安忍。彼等终究时,胜二圆满者,随增种姓知,菩萨具性德。生巨德觉树,得乐灭剧苦,利乐自他果,胜种如妙根。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四种姓品释终

 

5第五 发心品

科判

颂词

 

 

 

 

 

第五

 

发心品

 

丁三

(发心

)分四

戊一、发心之本体

喜大加行大,义大出生大,菩萨之思者,起具二利心。

 

 

 

 

 

戊二(发心之分类)分

己一、地分位之分类

发心于诸地,信解净增意,异熟许相异,如是永断障。

 

己二、以根本等而分

彼根本许悲,常思利有情,于法起信解,求智乃所缘。欲乐上为行,大戒彼所依,道障是违品,引发及持受。福慧乃自性,善增彼功德,恒行波罗蜜,彼即许出离。地乃此究竟,各自彼行持,菩萨之发心,决定当了知。

 

 

 

己三、以表示与法性所得而分

友力因根力,闻力习善生,不坚及坚固,说他示发心。近依正等觉,尽积福慧资,法无分别智,生故许彼胜。于法及众生,彼事胜佛陀,获得平等心,故彼极喜胜。生大喜悦彼,意乐亦清净,精通余出离,于此当了知。信解法种子,般若母中生,禅定生乐胎,悲育之乳母。为成十大愿,当知是广大,长难不厌倦,当知是欢喜。证悟大菩提,得彼方便智,当知意乐净,精通余地理。

作意依安立,知彼分别故,亦不分别彼,当知为出离。

戊三、发心之比喻

当知此发心,如地如纯金,亦如上弦月,如火大宝藏。当知如宝源,如海如金刚, 如须弥药王,亦如至亲友。当知如摩尼,如日寻香音,如王如仓库,如路亦如乘。发心如泉水,如雅音大流,佛子之发心,宣说如大云。是故功德富,欢喜真发心。

 

 

戊四、赞叹发心之功德

舍极应发心,思他利得方,大密见最真,弃乐趋寂灭。具慧生胜心,即护无边罪, 增二恒善慈,乐喜苦亦喜。利他尚不惜,身命受疲惫,岂能以他害,趋入行恶业? 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或兴或衰时,悉无惑苦惧。自德利生喜,故意生幻变, 严宴胜处戏,非悲尊不具。悲尊勤他利,无间亦执乐,世间他依处,生苦焉能惧? 恒依大慈师,他苦逼恼心,他事近在前,他劝诚惭愧!

首荷有情担,众尊缓行丑,自他种种缚,精进当百倍。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五发心品释终


科判

颂词

 

 

 

 

第六修行 丁四

(修行) 分三

戊一、总说圆满二利之修行

处行生果大,许佛子修行,恒诺大忍大,大义真修行。

 

 

 

戊二

 

(别说修行 他利 之理) 分六

 

己一、行他利方法

自他平等心,或爱他胜己,他利胜己想,自利即他利。

悲尊为利他,自愿遭剧苦,世人损恼事,他敌亦极悯。

 

己二、行他利之分类

下中上法性,善说令悦入,解义成熟善,授住慧解脱, 成就胜功德,生种授记灌,佛智无上果,利他十三性。

己三、行他利第一

随众无倒说,无傲我所通,忍调远无尽,佛子胜修行。

 

己四、菩萨之修行超胜

欲夫入大怖,喜有倒动乐,喜寂灭自取,悲尊恒灭取。愚人勤自乐,常苦不得彼,坚稳恒利他,行二利涅槃。

己五、修行不间断

佛子行持时,入根异行境,如是随理词,利生彼现行。

己六、不以邪行厌烦

恒罪无自在,具慧不执过,不欲倒行者,于彼反增悲。

 

戊三、以说修行殊胜性而摄义

此修胜有众,具足最寂灭,种种德资增,慈心恒摄生。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六修行品释终

 

7第七 真如品

科判

颂词

 

戊一、真如之法相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第七

 

 

戊二(抉择

己一、建立人无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真如之二无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痴明苦无苦,法性非彼性。现入缘生法,众生依他作,是因不见有,见无黑暗相。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己二、建立法无

真如品

我)分二

 

 

 

丁一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慧知心外无,复证心亦无,具慧知无二,住无彼法界。

具慧无念智,恒成普平等,依彼重罪净,如剧毒除毒。

(思维

 

所证真

 

如)分

戊三、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七真如品释终


 

科判

颂词

第八

戊一、威力之本体

生语心善恶,彼处出现量,神通遍行类,无碍获坚力。

戊二、威力之因

四禅得极净,无分别智摄,作意遍住中,可成第一力。

威力

戊三、威力之果

圣者天梵住,无比广恒住,行处真供佛,令众生清净。

 

 

 

成坏及有情,世界视如幻,如愿而自在,真实示种种。

 

 

丁二

 

戊四、威力之作用

放光令极苦,恶趣升善道,撼魔妙高宫,令魔生畏怖。

彼于胜会中,游戏无量定,工巧生胜化,诸时利有情。

(思维

 

智慧自在故,随意现净土,无佛传佛号,彼等至佛土。

戊五、威力所具功德

如翼丰满鸟,能成熟有情,得佛极赞叹,众生应受语。

所修

六通

戊六、(神通或)威力趋入或分

六通及三明,八解八胜处,十遍处等持,无量得坚力。

威力)

戊七、以赞叹六通等威力功德

胜自在具慧,无主臵自在,恒唯喜利他,行有坚如狮。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八威力品释终

分七

殊胜性而总结

 

9第九 成熟品

科判

颂词

 

 

 

戊一

(自成熟

)分三

己一、略说

喜信寂静悲,忍慧具威力,不夺具支上,佛子成熟相。

 

 

己二

广说

分九

庚一、喜成熟相

胜友等三勤,竟妙摄胜法,受持大妙法,悲尊成熟相。

 

庚二、信成熟相

知德心不退,速得定受果,诚信本师故,佛子成熟相。

 

庚三、寂静成熟相

极禁断惑念,无碍喜乐善,佛子除惑故,许真成熟相。

第九

庚四、悲成熟相

自慈见他苦,劣心尽断除,胜进众尊身,悲他成熟相。

庚五、忍成熟相

自坚抉择修,恒耐寒等苦,胜进喜乐善,许忍成熟相。

成熟

庚六、锐智(慧)成熟相

报净念闻等,尽知善恶说,可生大智慧,锐智成熟相。

庚七、威力成熟相

二善增二界,依能生果胜,如愿成众尊,威力成熟相。

庚八、不夺成熟相

理析妙法智,恒无魔作障,得胜驳他宗,不夺成熟相。

丁三

庚九、具支成熟相

积善依堪勤,现喜胜静善,佛子之具支,真实成熟相。

 

庚一、自成熟

九相成熟尊,能令他成熟,法性相续增,恒为众至亲。

(思

己三(摄

维得诸功

义)分二

庚二、成熟之比

如疮可破漏,食可用许熟,此依于二品,灭受说成熟。

 

己一、分类

许令离成熟,普熟极成熟,随善证成熟,恒熟上成熟。

德之因成熟自 分二

 

 

 

戊二

他成熟)

己二、意乐

佛子以利心,住此成熟众,父母友于子,及亲非善住。慈主利乐行,慈爱他众生,世人自不爱,何况极爱他?

 

 

 

己三(加行

庚一、布施

菩萨身受用,无有不施他,二益成熟他,等施不餍德。

庚二、持戒

坚性尤无害,自喜谨安他,二益熟等流,德转成熟他。

庚三、安忍

他害作利想,重害尚耐受,知方便忍害,令其真行善。

庚四、精进

佛子依胜勤,成熟有情众,为他一善心,久劫亦不厌。

 

分三

分七

庚五、禅定

自在得无上,他供定摧欲,令他向胜教,令善真增长。

 

 

 

庚六、智慧

解真如密义,尽除众生疑,故彼敬佛法,自他善德增。

 

 

 

庚七、摄义

菩萨悲利生,善趣及三善,是以下中上,有际平等化。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九成熟品释终

 


 

科判

颂词

 

 

 

 

 

 

 

 

 

 

 

 

第十

 

菩提品

 

丙四

(所获得

不可思议果菩提

)分三

 

丁一、略说

无量百难行,积累无量善,历经无量时,灭尽无量障。无有诸障垢,得一切种智,如开珍宝器,真实现佛陀。

百劳难行积众善,大劫久时尽众障,摧毁地属细障佛,如开大力珍宝器。

 

 

 

 

 

 

 

 

 

 

 

 

 

 

 

 

丁二

(广说彼之自性

)分二

 

 

 

 

 

 

 

 

 

 

 

 

 

 

 

 

戊一

(以十功德差别总说

)分十

己一、不可思议之功德

诸法本正觉,法者皆非有,彼虽白法性,依彼非诠彼。

 

己二、二利圆满之功德

珍宝法因故,犹如珍宝源,善庄稼因故,许彼如雨云。佛具一切法,亦离一切法,生广大法宝,故如宝法源,

于众降善说,无尽大法雨,极增白稼因,故彼如雨云。

己三(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分

庚一、成就自利

佛陀恒普救,所有烦恼聚,一切罪恶行,及与诸老死。

庚二、成办他利

救护诸损恼,恶趣非方便,坏聚小乘故,为第一皈处。

 

庚三、由彼二因证成无比皈处

许佛皈处无比胜,救离众怖坏聚乘, 恶趣多苦非方便,生死烦恼诸恶途。

佛法圆满身,妙法化情智,悲众至彼岸,许佛胜皈处。

尽除诸世间,众生之损害,富足诸圆满,许佛大皈处。

己四

(转 依之 功德 分二

庚一、解说转依

烦恼所知障,种子久恒具,断除极广大,诸相尽摧毁。获转依白法,最胜德即佛,极净无分别,大境智道得。

庚二(宣说彼超胜之 理)分二

辛一、解说佛之转依超胜声缘之

佛住彼见众,如居山王上,

尚悯乐寂众,况于喜有人?

辛二、解说彼之十分类

依入极入非趋入,舍离普入二不二, 平等超胜遍行性,承许如来之转依。

己五(周遍之功德)分二

庚一、真实

虚空恒遍行,许佛亦如是,虚空遍行色,佛遍行众生。

庚二、遣除疑

犹如水器破,月影不显现,恶劣有情前,佛影亦不现。如火依他燃,亦依他熄灭,如是亦当知,佛陀现不现。

 

己六、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

如鼓未擂击,普皆出音声,如来无造作,普皆出善说。犹如摩尼珠,无勤显自光,佛陀无造作,定显诸事业。犹如虚空中,世事不断现,如是无漏界,佛业不间断。犹如虚空中,事恒有坏生,无漏法界中,佛业有生灭。

 

 

 

 

 

己七

甚深难测之功德

分三

 

庚一

(法相甚深) 分四

辛一、清净之法

前后虽无别,无有诸障垢,真如许佛陀,非净非不净。

辛二、胜我之法

空性即清净,无我得胜我,佛得净我故,成大本性我。

辛三、非应授记

(法)之法相

是故佛非有,亦不说无有,问佛如是语,许为无记理。

辛四、解脱之法

譬如铁热息,眼翳已消除,佛陀心与智,不说有与无。

庚二、处甚深

无漏界中佛,无身如虚空,随从前身故,非一亦非多。

 

 

庚三

事业甚深

分十一

辛一、菩提分法如宝源事业

力等佛陀法,菩提如宝源。

辛二、成熟众生事业

于众善庄稼,亦许如密云。

辛三、趋于究竟事业

福智圆满故,承许如满月。

辛四、说法事业

智慧放光故,承许如大日。

辛五、幻化等事业

犹如日轮中,无量光融合,恒常行一事,亦能照世界。如是无漏界,无量佛融合,同行一事业,显现智慧光。

辛六、智入事业

如出一日光,是集诸光辉,当知诸佛智,出生亦如是。

辛七、无分别事业

犹如日光辉,照耀无我所,如是佛陀智,入亦无我所。

辛八、顿知(见

种(相)事业

如射一日光,能照诸众生,如是佛陀智,顿现诸所知。

辛九、智不入事业

犹如许日光,云等作遮障,如是佛陀智,众生过遮障。

辛十、相应解脱也属

智慧事业

犹如以结牵,染衣艳不艳,如是引力牵,众智显不显。

辛十一、(甚深之) 摄义

说此无垢界,佛陀之法相,处事业甚深,空中画图案。


 

 

 

 

 

 

 

 

 

 

 

 

 

第十

 

菩提品

 

丙四

(所获得

不可思议果菩提

)分三

 

 

 

 

 

 

 

 

 

 

 

 

 

 

 

 

 

 

丁二

(广说彼之自性

)分二

 

 

 

 

 

 

戊一

(以十功德差别总说

)分十

己八、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

真如于一切,无别然清净,即是如来故,众生具彼藏。

 

 

己九

无量财富

(自在) 之功德) 分二

庚一、财富之差

声闻之财富,胜伏世间财,辟支佛地者,亦胜声闻财, 彼者之财富,不及菩萨财,菩萨之财富,不及如来财。佛陀之财富,为何何如何,几何何时入,无量不可思。

 

 

 

庚二、彼之分类差别

五根转依时,照了一切境,生千二百德,获得妙自在。意者转依时,则随自在行,无分别智净,获得妙自在。根识转依时,如愿显受用,清净佛刹土,获得妙自在。分别转依时,智慧诸事业,恒常无阻碍,获得妙自在。所依转依时,佛陀无垢处,不住之涅槃,获得妙自在。欲染转依时,安住佛大乐,见女无烦恼,获得妙自在。空想转依时,想事得降临,行走驾驭色,获得妙自在。

佛陀无垢处,转依无有量,成办无边事,自在许无量。

 

庚一、成熟之所为

世间诸方所,如来之善说,增善世间者,清净至最胜, 未曾积善者,增善至最胜,如是未熟熟,恒行非无余。

 

己十

(成熟有情之 德) 分七

庚二、所成熟之补特

伽罗

世间诸方所,坚稳恒诸时,难得大菩提,胜德具足胜,

常坚成无依,依怙大稀有,由行妙理故,亦非大稀有。

庚三、成熟之种种方便

佛顿时有前,转数百法轮,有前不现生,有前异生行, 有前现证觉,有前示涅槃,彼处中不动,同时行一切。

庚四、成熟无分别

诸佛无是想:此为我成熟,此当余今熟,

然于诸方所,恒常以三门,善法成熟众。

庚五、无偏堕成熟

如日无勤中,光芒照诸方,无边众光明,成熟众庄稼, 如是具法日,寂灭法之光,无边照诸方,成熟诸有情。

庚六、辗转成熟

犹如一灯燃众灯,无量无数彼无尽,

一者成熟化众熟,无量无数彼无尽。

 

庚七、无厌足无增减不间断之理

如此大海不餍水,百川流入彼不增, 佛界趋入恒不断,不餍不增最稀有。

 

 

己一、真实

诸法之真如,二障清净相,缘性缘彼智,无尽自在相。知真如一切,由修真实生,诸时令有情,生二无尽果。身语意幻化,加行方便事,等持总持门,具足二无量。

自性法受用,幻化相异入,此者即名谓,佛陀法界净。

 

 

 

 

己二

别说分类之义

分二

 

庚一

(解说所依三身) 分二

辛一、略说

佛陀身类别,自性及报身,别者即化身,初为二所依。

戊二

辛二

广说

 

报身于诸界,摄眷刹名身,圆满受用法,事业悉相异。自性身平等。细微与彼系,随意示受用,许是报身因。佛无量幻化,承许为化身。二利圆满者,一切相住二,

恒示工巧生,大菩提涅槃,佛陀此化身,解脱大方便。

(以

壬一、分

具彼

说三身

功德

 

之菩提体因果

等六

 

壬二、宣说归摄平等恒常三者

当知以三身,摄集佛陀身, 是说三身者,自他利所依。所依及密意,事业平等性,

自性不间断,相续恒常性。

安立

 

辛一、略说

镜智不动摇,三智依于彼,平等妙观察,成所作唯此。

而宣

 

 

镜智无我所,恒具不偏堕,所知皆不昧,恒非偏向彼。诸智之因故,如智大源泉,即是报身佛,现智影像故。平等性智者,许修有情净,不住而寂灭,许为等性智。彼于一切时,具足大慈悲,依有情信解,定示佛陀身。妙观察智者,所知恒无碍,唯是如等持,总持之宝藏。于诸眷属中,示现诸自在,斩断诸怀疑,普降大法雨。成所作智者,诸界以种种,无量无边化,成办众生利。

佛陀彼幻化,恒行成作别,数刹于诸时,当知不可思。

说)

庚二

 

分二

(解说

 

 

能依四

辛二、广说

 

智)分

各智

 

 


 

 

 

第十

 

菩提

 

丙四

(所获得

——

不可思议果菩提) 分三

丁二

(广说彼之自性

)分二

戊二

(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 分二

己二

别说分类之义

分二

庚二

解说能依四智

分四

 

辛三

(宣 说能 得此 等智 之因 分二

 

壬一(异熟之因)分二

 

癸一、真实

受持平等心,尽宣真实法,

成办所作故,真实生四智。

 

癸二、引申义

种姓别有义,圆满无始故, 佛非一净住,无异故非多。

壬二、清净 能得

之因

是无真如者,许为有之最,不缘一切相,许为缘之最。修行不观相,许为修之最,无见获得中,亦许得之最。视为上远相,我之精进胜,菩萨我慢者,名为远菩提。

如是诸宣说,视为唯分别,菩萨无分别,名定得菩提。

 

辛四、宣说一切道究竟为佛

如河非地下,处异水亦异,水少作用异,微小水生用。入海则一切,处一水一大,用一水群生,恒常大受用。未入佛坚稳,依异慧亦异,证小自作异,少众常受用。

入佛则彼等,依一大证一,事业合为一,大众大受用。

 

丁三、摄义——缘无上菩提而教诫发心(以赞叹大菩提教诫发心而总结本品)

佛具无比白法故,亦是利乐之因故, 安乐善妙无尽源,具慧应受菩提心。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菩提品释终

总结

初成皈种姓,发心自他利,真如义威力,成熟及菩提。

 

11:第十一 信解品

科判

颂词

 

 

 

 

 

第十

 

信解

 

戊一

(信 品) 分二

 

己一

(总说信解差别) 分三

 

庚一、信解之二十六差别

已生与未生,能所伴受自,谬正现非现,音生求见夺,

杂不杂违品,下广覆无覆,勤非积未积,坚稳远行信。

 

庚二、信解之十六障碍

多时不作意,懈怠瑜伽乱,恶友善法微,非理之作意,

放逸及少闻,满足少闻思,唯寂而我慢,如是许未熟, 不厌及厌离,有覆不精勤,以及未积资,当知信解障。

 

庚三、信解之十一功德

大福及无悔,意乐与大乐,不唐捐坚固,如是胜进行,

现证一切法,得自他利最,速通彼等即,信解之功德。

 

 

 

己二

(别说信解大乘) 分二

 

 

庚一、宣说信解大乘

欲者彼如犬,定者彼如龟,利自彼如仆,利他彼如王。

如犬常饥苦无餍,如龟水中蜷缩住,如仆常惧身行游,

如王以令统领域,当知散住利自他,种种信解恒超胜, 如理明知大乘胜,坚稳恒常寻求此。

 

庚二

教诫不怯懦趋入大乘)分

辛一、不怯懦趋入大乘

因已转为人,无量每刹那,获正等菩提,故莫甘怯懦。

辛二、生大福德

故欢喜趋入

犹如施他食,福德得增长,自食非如是,利他所依法,

传讲则获得,经说大福德,自利所依法,宣说非获得。

 

辛三、此品总结偈

(以说三功德趋入而结尾)

如是大圣广大法,具慧恒生大信解, 广大福德不断增,无量功德大本性。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一信解品释终


 

科判

颂词

 

 

 

 

 

 

 

 

 

 

 

 

 

 

 

第十二

 

求法品

 

戊二

(求法品

)分五

 

 

 

 

 

 

 

 

 

 

 

 

 

 

 

 

 

 

己一

(所求之法

)分二

 

 

 

庚一

(寻求所说教法) 分三

 

辛一、寻求所缘经典

三藏二亦可,摄故因许九。种习了悟寂,彻证令解脱。经对法及律,略摄许四义,具慧了知彼,获得一切智。说处法相法,及义故是经。对向故反复,胜证故对法。堕罪犯起堕,离堕数取趣,制戒及类别,决定故为律。

辛二、寻求获得所缘所说

承许所缘法,内外及二俱,以二义得二,二者不可得。依意诠说义,净信显现义,认定唯言诠,心名安住故。

以闻等三慧,获得法所缘,获得三所缘,真实依前宣。

 

 

辛三、寻求能求作意

三种姓行事,有无害所依,安住于信解,别者强欲乐。下圆二所依,有诠无诠二,是与智相应,瑜伽因本性。彼是间杂缘,不共而缘者,五种及七种,此之遍知五。具足修行相,四种三十七。彼是二道性,二功利得受。加行及自在,小大之本性,瑜伽此作意,许是一切性。

 

 

 

 

 

 

 

 

 

 

 

庚二

(寻求所证义法

)分十一

辛一、寻

求真如

恒离二迷所依者,非诠离戏真如性,所知断净性无垢,如空金水许惑净。

众生清净别少无,无余众生愚昧心,舍弃本有耽著无,世间愚相何其重!

 

 

辛二

、寻求如幻

以如幻术说,非真之妄念,以如幻相说,迷乱为二法。犹如彼无彼,如是许胜义, 犹如可得彼,如是许世俗。如彼无有时,彼因了可见,如是转依时,可见非真念。世间未迷者,随意享彼因,未迷持戒者,随意享转依。彼有彼行相,非有彼实体。如是幻术等,说为有与无,彼有非无有,无有非是有。于幻等亦说,有无无差别, 如是有二现,非有彼实法。如是于色等,说为有与无,彼有非无有,无有非是有。于色等亦说,有无无差别。增益与损减,诸边所破故,为遮入下乘,如是而承许。迷乱因迷乱,承许色之识,及非有色识,无故另亦无。执取幻象色,迷乱故说二, 如实虽无二,可得二者法。执著骨锁相,迷乱故说二,如实虽无二,可得二者法。迷乱法相法,如是有与无,有无无别故,有无如幻术。凡属对治法,如是无与有, 无故无法相,亦说如幻术。犹如魔术王,为余幻王败,见法之佛子,彼等无我慢。如是当了知,佛陀觉者说,一切有为法,如幻亦如梦,如阳焰影像,如光影回响,

犹如水月影,亦犹如幻化,承许六六二,二六三一一。

辛三、寻求所知

邪分别非正,非邪不分别,非分不分别,名为诸所知。

辛四、寻求染净

自界显现二,无明烦恼俱,尽生转分别,断除二实体。获得所缘法,具住自界故,真如无二现,趋入如皮箭。

辛五、寻求唯识

心者显现二,承许现贪等,或现信心等,非有惑善法。

是心现种种,趋入种种相,显现彼有无,是故非法性。

 

 

辛六、寻求法

佛为利有情,真实说事相,法相及名相,一切细分类。心及有见者, 彼位不迁变,此摄是事相,详分无有量。依诠作义想,因与彼习气, 从中亦现义,遍计之法相。依于名与义,显现名与义,非正分别因, 遍计之法相。显现三三相,所取能取相,非真分别念,依他起法相。无有及有者,有无平等性,非寂寂无别,圆成实法相。

缘于等流法,如理而作意,安住心法界,见义有与无。

彼中成等性,圣种极无垢,平等复超胜,无减无增相。

 

 

辛七、寻求解

种子转异故,显现处境身,转依无漏界,彼所依遍行。意能取分别, 转依无分别,刹土智事业,是为四自在。不动等三地,获得四自在, 一者二自在,余地许各一。具慧证诸有,亦知二无我,彼知平等已, 持彼入真如。复意住彼故,彼彼亦不现,彼者乃解脱,殊胜离所缘。资粮基有生,得见唯名称,见唯名见彼,后亦不见彼。

心及彼堕罪,我见之索缚,极其而流转,内住许还灭。

辛八、寻求无本性

自与自性无,自本体不住,如执无有故,承许无本性。前乃后所依,无性无生灭,本来即寂灭,自性涅槃成。

辛九、寻求无生法忍

始真实他性,自相自变异,染污及差别,名无生法忍。


 

 

 

第十二

 

求法品

 

戊二

(求法品

)分五

 

己一

(所求之法) 分二

庚二

(寻求所证义法) 分十

 

辛十、寻求一乘密意

法无我解脱,等同种姓异,得二意乐化,究竟故一乘。为引有些者, 为余真受持,于诸不定者,圆佛说一乘。声闻不定二,见未见乘义, 见义离未离,贪者此低下。彼二得圣道,转世驾驭故,真具不可思, 驾驭之投生。一者以愿力,而能成投生,另者不来故,幻化尽成办。彼二屡屡数,具有自心生,欢喜涅槃故,许是缓证悟。

未行义投生,无有佛陀时,求化勤禅修,获得妙菩提。

辛十一、寻求五明

若未勤五明,大圣不成佛,故为折摄他,自遍知精进。

 

 

 

己二、以如何作意寻求

得因而欢喜,所依随念彼,欲求共同果,信解依菩提。是以四威力,喜悦定不厌, 违品及对治,修行有四种。净信真得受,乐于布施他,披甲及发愿,爱乐所为意, 布施等六种,得力与成熟,供养及依止,真实胜踊慈。未行造恶者,惭悔欢喜境, 厌倦作敌想,安臵及诠慧。施等圆觉依,非自在天等,以无碍解知,二者过与功, 随念积累喜,及与见大义。瑜伽无分别,受持欲值遇,断七颠倒执,获得之威力。稀有无稀有,各为四种想,于有情平等,现见大本性。求他功德报,愿三及相续, 为修佛说故,菩萨不住此,彼于衰兴众,不喜极欢喜。于修伪与真,不信及起信, 不纳受作意,授记喜决定。现见后世故,入心观平等,以入殊胜法,认定自胜故。

十度因所生,此等善作意,是为能恒常,增长菩萨界。

己三、(宣说)寻求之分(差)别

增胜意乐大,许坚稳求法,有断无所断,如是得自在。菩萨之寻求,无身有得身,圆身多我慢,细慢无我慢。

己四(求法之果)分二

庚一、成就功德

坚稳法有色,无色相无疾,神通之财富,无尽法为因。

庚二、断除所断

有无与增损,一多自差别,如名如义执,佛子真应断。

己五、

(以宣说求法殊胜而)摄义(偈)

慧善依勇勤,如实求二法,恒成众生师,如海满功德。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二求法品释终

 

13:第十三 说法品

科判

颂词

 

 

 

 

 

第十三

 

说法品

 

戊三

(说法品

)分五

己一、宣说应无悭吝为他说法之合理

坚稳见命财,难得无实质,极喜于苦众,恒发大布施。法广普利众,亦非极难得,尽施无尽增,何况非一次。

己二、说法之必

各别自证故,佛陀未说法,悲尊如巨蟒,说法如气息,引众至彼法,寂灭如口门, 真实而安臵,净广共无尽。如是瑜伽修,彼则非无义,如是善逝说,彼亦非无义。

唯闻若见义,修则成无义,未闻若行修,说亦成无义。

 

己三

(如何说法之 式) 分二

庚一

菩萨说法之方式 分三

辛一、讲法之差别

菩萨尊说法,教证自在中,一切口色法,虚空出法音。

辛二、意义善妙

广大断怀疑,信受示二真,此名诸菩萨,圆满之说法。

菩萨尊说法,文不骄不厌,明亮种种理,解无染遍行。

 

辛三、词句善妙

佛子句不弱,可意善说称,如应及无染,适宜如是广, 略说及释说,随顺乘易解,共称及如理,出离随同故, 略名菩萨尊,文句之圆满。

 

庚二、佛陀说法之方式

善逝语无边,六十支难思。语句极合理,依辨除怀疑,多番具能立, 略说广解者,佛陀此宣说,三轮皆清净,此亦离八过,是所应了知。懈怠及不解,不予说法机,未定不断疑,离彼不解说。

厌烦与吝啬,此等许语过,无有彼等故,佛说成无上。

 

 

己四

(所说法之自性) 分二

庚一、法共相

诚信喜慧因,故此法为善,具二义易受,示四德梵行。与他不共同,圆断三界惑,体性净垢白,具四梵行德。

 

庚二

(别说秘密意趣) 分三

辛一、解说四种秘密

令入相对治,及转变秘密,于声闻本性,如是调过失,

讲说甚深性,秘密此四种。

辛二、解说四种意趣

平等及别义,别时之意趣,数取趣意乐,当知四意趣。

 

辛三、宣说八障之对治胜乘法(宣说对治八意趣及所说之功德)

轻佛及轻法,懈怠以少足,我慢行贪欲,后悔不定退, 众生之障碍,对治说胜乘。彼等断彼障,一切之过失。是以句与义,受持二偈颂,具慧有情尊,获得十功德。界性尽增长,命终最极喜,如愿而受生,忆念诸生世。

值遇诸佛陀,彼前闻胜乘,信解具智慧,二门速证觉。

己五、以赞叹说法功德而(如是宣说之)摄义

妙慧无厌慈,名扬知妙轨,菩萨之说法,众中昭如日。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三说法品释终


 

科判

颂词

 

 

 

 

 

 

 

 

 

 

 

 

第十四

 

修法品

 

戊四

(修法品

)分三

 

 

 

 

己一、总说

具慧于二者,断除邪与真,以三遍了知,人法二无我。知义即了悟,诸法如航船,断以闻满足,故名遍知法。异生之智慧,如是证悟二,为圆彼智慧,随法尽修行。菩萨于一地,与得彼本性,一切皆平等,出世无上智。真实尽见断,一切诸烦恼,为断所知障,修行妙加行。

安住无分别,智慧俱同行,如是诸余地,行持随同法。

 

 

 

 

 

 

 

 

 

 

 

 

己二

(别说

)分三

 

 

庚一、修行顺缘

具慧修行境,善得与善处,善地善友伴,瑜伽具乐德。菩萨具多闻,见谛善讲说,无厌慈悯者,当知是大士。缘善所依善,方便定生善,加行善妙性,名为真专注。

欢喜生闲暇,无病及等持,辨别能作因,即昔行福德。

 

 

 

 

庚二

(修行本体

)分二

 

 

辛一

(略说) 分二

壬一、宣说不视轮回为过患刻意断除烦恼之无缘智慧

是除法界外,无有他法故,诸佛之密意,以贪离贪等。是除法界外,无有他法故,宣说染污法,具慧密意许。是故于贪等,如理而趋入,从彼得解脱,依彼离彼等。

壬二、

宣说不舍众生之方便是获得大菩提之方便

(宣说舍弃众生独自趋入寂灭与大乘修行相违)

为众住地狱,苦剧非害彼, 有寂视过功,入下乘念害。具慧住地狱,不障大菩提,

余乘凉利己,极乐亦障彼。

 

 

 

 

辛二

(广说) 分二

 

 

壬一、宣说无缘智慧

当知无有法,可得无染净,犹如幻术等,如是如虚空。犹如如理画,本无现高低,非真分别前,恒无二现二。如水混浊清,澄清非彼生,彼离彼垢已,如是心同理。

心性恒光明,是以客尘染,法性心外心,非光明自性。

 

壬二、菩萨不舍众生之慈悲

(宣说大悲)

菩萨于众生,如母待独子,彻骨大慈爱,恒常欲能利。为利诸有情,生贪不成堕,此与嗔恨众,诸时皆相违。如鸽爱自子,怀抱自之子,如是与嗔违,慈尊亦同彼。

因慈与嗔违,寂与害心违,利与诳心违,令安违令畏。

 

 

 

庚三、以比喻说明修行方式

如患依良药,能入于轮回,如医于病患,能行众生利。如调不成仆,能行于自身,如商贾经商,能行诸所求。亦如染衣人,能行诸善业,如父于幼子,能行不害众。如求火燧木,能行于恒常,如托可信人,能行未圆定。

犹如幻术师,以慧修所知,彼许菩萨尊,依上而修行。

 

己三、摄义

恒具大精进,勤于二成熟,渐以无别慧,修行趋无上。

大乘经庄严中第十四修法品释终


 

科判

颂词

 

 

 

 

 

 

 

 

 

第十五

 

教授随教品

 

戊五

(教授随教品

)分四

 

己一、如何获得教授之理

无数劫定生,信解得增上,如水入大海,善法真圆满。如是积资粮,佛子原清净,善知心善修,即是妙加行。彼时法相续,佛前得寂止,广大智慧故,获得广教授。

 

己二

(如理作意教授

)分二

一、以思维作

彼初勤戒者,辨别经等法,以及不二义,心住经等名。尔后彼依次,伺察词句类, 亦于各别内,如理析其义。认定彼等义,复次总结法,为得彼之义,复次彼发愿。意诠持续寻,各自而思择,作意无言诠,一味亦伺察。

法名总结此,当知寂止道,当知胜观道,分析彼之义。当知双运道,是为总结彼。

沉心极摄持,掉举亦可寂,复于彼所缘,平等住等舍。于彼恒常行,恭敬而修行。

 

 

二、以修行作

专心于所缘,莫散彼相续,散动速认知,复次安住彼。具慧愈向上,心亦向内收, 复见功德故,等持心调柔。由见散动过,止息不喜彼,贪心不悦等,兴起当寂灭。复尔勤戒者,心真实有行,自然而获得,习彼成无行。尔后彼身心,获得大轻安, 当知有作意,彼彼增上已,以增上远行,彼住正行得。希求神通者,净彼最堪能。静虑得神通,真实成就彼,为供无量佛,闻法往世界。依此无量劫,承侍无量佛, 于彼承侍故,心成最堪能。是故彼等前,获得五功德。彼成最无上,清净之法器, 一一刹那中,灭尽身粗重。身心遍轻安,了悟诸法光,不断真实相,未察尽得见。如是为圆满,法身清净故,具慧一切时,恒常摄持因。

 

 

 

 

 

 

己三、经行地道之理

尔后成如是,菩萨以入定,除非意诠外,不见诸外境。为增法光明,精进坚稳行, 法光增上已,安住唯心中。复次诸现境,尽觉是自心,彼时即断除,所取之散动。尔后唯剩余,能取之散动,彼时速触及,无间之等持。如是彼末际,断能取散动, 此等依次第,当知是暖等。尔后彼获得,出世无分别,无垢离二取,无上之智慧。彼此之转依,承许是一地,彼此无量劫,成为极清净。现量得彻证,法界等性时, 恒得诸众生,与己平等心。众生同无我,痛苦行利益,不求报心平,与余佛子同。三界有为法,非真分别念,彼以极清净,无二义智见。见无彼等性,解脱诸见断, 是故决定说,彼时得见道。了知无空性,如是有空性,自性空性故,是名解空者。无相之基者,分别真实灭,无愿之彼者,非真分别念。佛子随觉分,一切种种相, 恒见之彼道,承许俱同得。慧行知有为,无我苦唯增,断实无我见,得大见大义。无我见见我,无苦成极苦,如自于利己,利生不求报。解胜心解脱,缚无尽久缚, 虽不见苦际,尽行而行持。一世自痛苦,尚且不能忍,况累世他苦,菩萨与之反。佛子于众生,喜慈行无厌,世间大稀有,平等非稀有。复彼于余地,修道之此中, 修行二种智,是故能尽净。彼无分别智,佛法能净治,余如所安立,成熟众有情。圆满二大劫,修道至究竟,获得最后修,菩萨依灌顶,得金刚喻定,分别不可坏,

转依臻究竟,无有诸障垢。住彼即获得,尽成利群生,了知一切相,无上之果位。

己四、宣说教授随教之殊胜功

恒见难见佛,无等闻生信,内心恒满足,无此更大义。安住法门中,如来常亲传, 如由罪林中,牵头引菩提。佛陀恒赞叹,真行己事善,谴责颠倒行,最胜勤安住, 辨别之众生,断依善逝教,广修违顺法,如理此宣说。彼见极清净,菩提无分别, 胜世除重暗,如大日普照。恒积善充满,佛前得大教,菩萨得广定,趋至德海岸。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五教授随教品释终

总结

众多之信解,求法与说法,以及修行法,教授与随教。

 

16:第十六 方便品

科判

颂词

第十六

己一、所摄之业

林众生山河,所依终是地,智者三种业,是施等善依。

方便品

己二

庚一、不厌倦

极难业众体,累劫竟勤尊,佛子身语意,性业净无厌。

戊一(能

(能摄

庚二、断除作意劣道

如欲利己身,离毒刃雳敌,佛子三业性,能遮二下乘。

(方

之三方

 

恒时不分别,作者业所作,此真方便摄,业净至彼岸。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六方便业品释终

便品)

便)分

庚三、无分别智慧


 

科判

颂词

 

 

 

 

 

 

 

 

 

 

 

 

 

 

第十七

 

度摄品

 

戊二

(所摄

(度摄品

)分三

 

 

 

 

 

 

 

 

 

 

 

 

 

 

 

 

己一

(能圆满自佛法之六度

)分二

庚一、总摄略说

数法相次第,定义修功德,分摄违品德,互定当了知。

 

 

 

 

 

 

 

 

 

 

 

 

 

 

 

 

 

 

庚二

(广说彼义

)分十

 

 

辛一、定数

受用身眷行,圆满增上生,恒不随惑转,所为不颠倒。精勤众生利, 施不害忍行,处解脱俱基,是行诸自利。不贫不恼害,忍害行不厌, 令喜善说故,他利即自利。不爱诸受用,极敬不厌二,瑜伽无分别, 大乘仅此已。于境不贪道,得彼禁散乱,不舍众生增,余者净障碍。

是就三学言,佛真说六度,初三末二者,二学一属三。

 

 

辛二、法相

布施断违品,具不分别智,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持戒断违品, 具不分别智,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安忍断违品,具不分别智, 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精进断违品,具不分别智,满足诸所愿, 成熟有情三。禅定断违品,具不分别智,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智慧断违品,具不分别智,满足诸所愿,成熟有情三。

辛三、次第

依前而生后,下劣殊胜故,粗大细微故,如此说次第。

辛四、定义

能令离贫穷,获清凉灭嗔,胜行及持心,了知胜义故。

辛五、修法

是说一切修,依实依作意,依思依方便,以及依自在。

 

辛六

、分类

能舍一切事,依于根本心,圆满身受用,摄二能圆满。彼亦具无吝,法财无畏施, 遍知施如是,智者真实行。六支寂意摄,善趣赐安住,所依灭无畏,具足福德资。表示法性得,安住戒者具,遍知戒如是,智者真实行。堪害耐苦知,悲悯依法故, 真说五功德,彼能行二利。具诸难行首,承许彼三种,遍知忍如是,智者真实行。真实喜善法,依信及欲乐,念等功德增,烦恼之对治。具无贪等德,彼等有七种, 遍知勤如是,智者真实行。心于内安住,依正念精进,能生诸安乐,驾驭神通住。位居白法首,彼等具彼三,遍知禅如是,智者真实行。正辨诸所知,依于三摩地, 解脱诸染污,善说续慧命。一切法之最,彼等具彼三,遍知慧如是,智者真实行。

辛七、归摄

当知诸白法,散乱入定俱,是以二二二,波罗蜜多摄。

 

 

辛八、断违品

菩萨施未贪,非贪无贪著,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菩萨戒未贪, 非贪无贪著,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菩萨忍未贪,非贪无贪著, 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菩萨勤未贪,非贪无贪著,亦非贪未贪, 非贪无贪著。菩萨定未贪,非贪无贪著,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菩萨慧未贪,非贪无贪著,亦非贪未贪,非贪无贪著。

 

 

 

 

 

 

 

辛九

功德

分二

 

一、宣说具四功德

佛子遇乞命亦舍,悲不图报所欲果,施将众臵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佛子恒受禁勤戒,不求善趣得不贪,戒将众臵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佛子忍极难行害,非求善弱畏见利,忍将众臵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佛子铠行勤无喻,摧自他惑得妙觉,勤将众臵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佛子众定成静虑,妙禅乐住悲生下,定将众臵三菩提,智摄世间存无尽。

佛子知如尽所知,不著涅槃况轮回?智将众臵三菩提,摄众世间存无尽。

广大及无染,大义与无尽,当知是施等,一切四功德。

 

壬二

复说其余功德

分四

 

 

 

癸一、以清净功德超胜之理

乞见圆满喜,不喜及慕求,施者具悲悯,超胜恒胜伏。慈悲于众生,性命受用妻,恒施极欢喜,何不护断彼? 圣不惜心平,无畏悲普施,岂能以害他,言说颠倒语? 悲欲平等利,极畏他生苦,心勤调众生,远离语三罪。普施具悲心,精通缘起法,如何能甘受,意之诸烦恼? 悲尊受害时,利他于自苦,恒得益想喜,于何何所忍? 于他离他想,恒爱他胜己,难行故悲尊,勤非难极难。三定小安乐,自乐执退失,穷尽许有痴,菩萨定反之。

如夜手摸触,罩灯三种慧,悲尊之智慧,无比如日光。

 

 

癸二、布施等堪为最

布施所依事,缘由普回向,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持戒所依事,缘由普回向,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安忍所依事,缘由普回向,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精进所依事,缘由普回向,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禅定所依事,缘由普回向,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智慧所依事,缘由普回向,因智田及处,承许最殊胜。


 

 

 

 

第十七

 

度摄品

 

戊二

(六度四摄品

)分三

 

 

 

 

己一

(能圆满自佛法之 度) 分二

 

 

 

庚二

广说彼义

分十

 

 

 

 

辛九

功德

分二

 

壬二

复说其余功德

分四

 

 

癸三、以赞叹布施(功德)为例宣说

菩萨之布施,为一众生乐,累劫受害喜,何况实反之。众生为求财,坚稳施众生,众为身求财,坚稳百番施。施身尚心乐,轻物何须说,彼喜出世间,是为最无上。具慧施一切,求者喜而喜,乞者得所乞,欢喜非如是。具慧施无财,思自具财富,乞者圆受用,不思自富有。具慧施如理,满愿思大益,乞者得多财,不感施者恩。

如享路边果,有情受广财,无虑自受用,乐施唯菩萨。

 

癸四、

别说精进度功德 分二

子一、略说

首因作用别,相别所依别,四违对治别,知精进佛说。

 

 

子二、广说

善资精进胜,依彼随得彼,精进胜乐住,成就世出世。精进得世愿,精进净成上,精进离坏聚,精进证大觉。减增之精进,解脱断违品,入真如转依,大义许别词。初善如理行,不怯及不退,不满之精进,诸相佛尽宣。依勤三乘士,意慧具弱广,下中上精进,承许小大义。

精进财不败,精进惑不败,精进厌不败,精进得不败。

辛十、互定

互摄类别故,法性故因故,六度一切时,决定当了知。

己二

(能 成熟 众生 之四 摄事)

分五

庚一、本体

承许布施同,说彼令行持,自随行爱语,利行及同事。

庚二、定数

能利之方便,令持及令行,如是能随行,当知四摄事。

庚三、作用

初者令成器,第二令信解,第三令行持,第四令清净。

庚四(分类)分二

辛一、摄为两类

财摄及法摄,所缘之法等,是以二种摄,许为四摄事。

辛二、分为三类

当知以相别,分下中上摄,多无义有义,一切皆有义。

 

庚五、功德

相应摄眷属,真实依此理,普成一切利,佛赞妙方便。已摄及将摄,现今正摄受,如是彼一切,成熟众生道。

 

己三、此品总结

恒不贪受用,寂禁勤住性,不分有境相,依彼摄群生。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七六度四摄品释终

 

18-1:第十八 供养依师无量心品(2

科判

颂词

第十

 

供养依师

无量

一、供养

具足清净心,为圆二资粮,佛前以衣等,现非现量供。发愿佛出世,自他皆有义, 不缘彼三轮,是圆满供佛。余者能成熟,无量诸有情,是以物内心,信解与发愿, 悲悯及安忍,真实行持门,专注基证悟,解脱真如别。缘由普回向,所依事与因, 智慧以及田,处供尽宣说。因果及自他,利养恭敬性,修行彼分二,小大有无慢,

加行与行趣,以愿许远近。自心供养佛,信法思自在,无别方便摄,普入一义胜。

 

 

辛一、略说

所依依止事,缘由普回向,因智净佛土,及处尽宣说。

心品

 

戊三

养依

师无

 

己二

止善

知识)

庚一(依止善知识之方式)分二

 

 

辛二、广说

依师当调柔,寂灭功德胜,勤富教悟真,善说悲无厌。恭敬利养侍,修行依上师,依事具慧者,知法意敬往。彼无求利养,为修普回向,坚稳依教行,真令师心喜。通三乘慧悟,精勤修自乘,成熟无量众,修行佛净土。

为享法缘德,依止非为财。

量心品 分四

分三

庚二、依止之分类

具慧因与果,法门随行外,闻思及瑜伽,有无慢依师。

具慧以行趣,加行愿依师。

庚三、殊胜依止

自心依上师,信法思自在,无别方便摄,普入一义胜。

 


 

 

 

 

 

 

 

 

 

 

 

 

第十八

 

供养依师无量心品

 

戊三

(供养依师无量心品

)分四

 

 

 

 

 

 

 

 

 

 

 

 

 

 

 

 

 

己三

(修

(四无量心

)分二

庚一

(解说四无量

)分六

辛一、本体

坚稳梵断违,具无分别慧,趋入三所缘,成熟诸有情。

辛二、所缘

坚稳缘求乐,苦逼具乐者,具惑彼等法,悟入彼真如。彼义真如故,得寂清净故,二业灭惑故,乃无缘慈心。

辛三、分类

彼等动不动,著味不著味,菩萨不动摇,善住离贪中。

非入定本性,小中及下地,意劣有我慢,皆下余为胜。

辛四、果

具慧住梵住,恒常生欲界,圆满诸资粮,成熟众有情。悉不离梵住,远离彼违品,放逸彼之缘,猛烈亦不变。

 

辛五、违品

菩萨具害心,损恼不欢喜,嗔心及贪心,招致众过患。惑毁自他戒,有失利养微,护神师责罚,恶名转无暇,

失得未得故,心生大痛苦。

辛六、功德

善住慈心等,不生此诸过,非惑为利生,不舍于轮回。佛子于有情,慈等心生此,众生于有德,独子非如是。

 

 

 

 

 

 

 

 

 

 

 

庚二

(别说悲无量心

)分九

辛一、(悲心)所缘境

炽盛随敌转,苦逼暗遮覆,普入难行道,真具大束缚。

贪杂剧毒食,舍道入歧途,弱势之有情,是生悲心境。

辛二、果

断害大觉种,生乐恼欲因,本性依五法,佛子近菩提。

辛三、(具智慧之悲心)作用

大悲胜慧知,轮回皆苦性,无我而不厌,亦不为过损。

世间苦视己,悲尊如实知,彼苦净方便,爱怜亦不厌。

辛四、分类

悲尊此悲悯,自性妙抉择,先前具串习,除违得清净。

 

壬一、真实宣说

非等恒胜意,非行非离贪,非无缘非悲,无悲非菩提。

辛五

壬二(以

癸一、

悲忍及思维,愿生成熟众,初根终胜果,此是悲妙树。

宣说大悲之差别 分二

比喻说 明(其) 大悲之 殊胜性)

分二

略说

 

癸二、广说

若无根本悲,不能忍苦行,具慧不耐苦,不思利众生。离思不发愿,清净之投生,不得善妙生,不能成熟众。悲润是慈心,彼苦以乐广,如理而作意,树枝繁茂增。愿力不间断,舍受叶二缘,成就故花果,得生当了知。

 

 

 

 

 

 

辛六

赞叹功德

分二

壬一、以三种差别总说

大悲功德源,谁不悯众生?为此纵痛苦,悲生无量乐。悲摄慈悯尊, 尚不住寂灭,何言贪世间,安乐及自命?彼慈非无罪,亦非出世间, 具慧慈悲心,无罪出世间。痛苦汹涛中,痴重暗世间,引导之方便,

岂不成无罪?世菩提缘觉,罗汉无彼慈,其余何须言,岂非出世间?

 

 

 

 

 

壬二、别说难以证

菩萨无痛苦,悲悯成痛苦,彼初普畏怖,证得极欢喜。悲生苦胜伏, 世间一切乐,行利尚不具,何有更稀奇?坚稳悲布施,布施令安乐, 享用三界乐,不及彼一分。利生以悲悯,不舍苦轮回,悲尊为利他, 何不甘受苦?悲尊悲布施,受用彼生慈,摄受生彼力,成乐恒增长。以悲广行增,以施成熟乐,一切普引领,如教懦弱者。悲苦成痛苦, 苦者未得乐,悲尊何能乐?他乐自方乐。悲尊教自施,不求自安乐, 受用令他乐,不异自非乐。彼乐乐己施,及果施众生,汝于我有作, 果皆予彼等。施者不求财,财丰遇善妙,我非求安乐,如此辗转施。我常以悲悯,一切皆施舍,待彼汝当知,我不求彼果。得果若不舍, 不成乐布施,刹那有不施,非是乐施者。未作不生果,希报非我宗, 无视汝回报,果报尽施他。佛子悲悯施,无罪清净物,引乐予随护, 无寻无染污。佛子悲悯施,一切广主常,欢喜无染净,向觉亦向善。

三乐心意足,悲尊普施喜,享用受用者,非有如是喜。

辛七、生悲心之因

悲贫悲恶劣,悲乱悲放逸,悲悯随境转,悲执颠倒者。

由乐苦彼因,菩萨生悲心,由因师自性,菩萨生悲心。

辛八、菩萨悲心以平等

性差别超胜

菩萨之悲心,当知是平等,意乐行离贪,不缘清净故。

辛九、最胜悲心

自心修慈等,信法及思维,自在无分别,合一故最胜。

己四、此品总结

于佛生净信,物敬持续供,依多德益师,悲众得成就。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八供养依师无量心品释终


 

科判

颂词

 

 

 

 

 

 

 

 

 

 

 

 

 

 

 

第十九

 

菩提分品

 

戊四

(菩提分品

)分三

 

 

 

 

 

 

 

 

 

 

 

 

 

 

 

己一

(因

)分八

 

 

 

 

庚一

(知惭

)分八

辛一、知惭之法相

知惭断违品,具无分别智,无罪下劣境,熟众坚稳相。

辛二、所惭之处

菩萨于六度,违增对治减,生起大惭愧,坚稳依六度,

懈怠随惑法,享用更惭愧。

辛三、知惭之分类

非入定本性,小中及下地,意劣有我惭,皆下余为胜。

 

辛四、无惭(无愧)之过患

具慧无惭愧,非理纳烦恼,嗔舍及我慢,摧毁众生戒。后悔及丧失,恭敬利养微,具信非人众,本师亦臵之。同行佛子责,于世间人中,现法得恶名,他世生无暇。

是故失已得,未得诸白法,由此处痛苦,心亦不正住。

辛五、(有)惭(有)愧之功德

有惭诸佛子,不生此诸过,智者常真实,受生人天界。具慧以有惭,速圆正觉资,佛子不厌倦,成熟众有情。彼恒离违品,不离对治法,有惭之佛子,得彼等功德。

 

辛六、赞叹有惭(有愧)

凡愚著妙衣,离愧有罪垢,佛子知惭衣,无遮离罪垢。佛子具惭愧,如空法不染,佛子内集聚,知惭妙庄严。

菩萨以惭愧,如母慈所化,惭愧于轮回,能防一切罪。

辛七、有惭有愧之验相

能受于一切,亦不受一切,不行行一切,愧者愧成相。

辛八、殊胜有惭有愧

自心修惭愧,信解法思维,自在无分别,合一堪首位。

 

庚二

(坚稳) 分二

辛一、略说

菩萨之坚稳,较彼其余众,以法相分类,不变而超胜。

 

辛二

(广说) 分三

壬一、坚稳之法相

精进定与慧,许为勇耐稳,菩萨以此三,无惧尽趋入。

怯懦动摇痴,诸事生畏惧,故知三本性,是为坚稳名。

 

壬二、坚稳之分类

自性及宏愿,无所顾惜性,众生颠倒行,听闻深广法, 所化难调化,佛身不可思。种种诸难行,轮回皆不舍, 无有烦恼性,坚稳生坚稳,其余无伦比,许具坚稳最。

壬三、不变

飞蛾飞禽海,不能动须弥,恶友苦闻深,不能动坚稳。

庚三、不厌

菩萨不厌最,三事闻不足,精勤耐受苦,依于惭坚稳。欲求大菩提,具慧之不厌,诸地未圆满,圆满极圆满。

庚四、知论典

坚稳知论典,基所为业相,无尽成果胜,等持总持摄,

能成熟有情,亦能持妙法。

庚五、知世间

坚稳知世间,

是以身语意,知谛无伦比,超胜彼其余。坚稳常含笑,诚实而言语, 为众堪法器,为令修妙法。因许以二谛,令世间恒生,以二令隐没, 了此知世间。为寂为获得,具慧修真谛,具慧知谛故,定称知世间。

 

庚六、知四依

依于经典法,彼义具密意,了义具正量,获得彼无诠。是为遮舍法,依文倒执真,获得有言诠,于此说四依。于信解分析,他前如实闻,无诠智慧中,坚稳不退失。

庚七、(宣说)四无碍解

异门及法相、

词智了知故,菩萨无碍解,四种无伦比。极其精进说,说何以何说, 所说法与义,唯以词智说。法即略广说,诸时得二者,答复辩方故, 无碍解为四。等性各自证,复次尽了知,能断一切疑,名为无碍解。

庚八、二资粮

菩萨之资粮,

福慧无伦比,福得增上生,依慧无惑转。施戒为福资,智慧乃慧资, 余三属二资,五度皆慧资。平时得修行,反复行持善,坚稳之资粮,

能成一切利。是为趋入地,无相任运成,灌项及究竟,坚稳修资粮。

 

 

己二

修行或道

本体) 分二

 

 

庚一

(广 说三 十七 道品 分七

 

辛一、四念住

具慧修念住,是以十四相,无等故胜余,所依对治入, 所缘与作意,获得观修胜。

随应及随行,遍知与受生,广大殊妙性,修行真成就。

辛二、四正

坚稳之正断,有情无伦与,是为修念住,过失之对治。轮回享受用, 为除诸盖障,为舍劣作意,为入一地等。为住于无相,为获佛授记, 为成熟有情,是为得灌顶。为净佛刹土,是为究竟性,具慧诸菩萨, 修违品对治。依于欲乐已,瑜伽有相修,一切诸正断,决定称对治。

辛三、四神

坚稳四神足,法相具超胜,是为成自他,一切利益生。所依与分类, 方便及修行,安立具慧者,神足一切相。依于禅定度,是说四类别, 以及四方便,六种真成就。一是能精勤,第二饶益性,第三能专注, 第四为对治。能见及教言,安住行游戏,宏愿与自在,得法成就故。


 

 

 

 

 

 

 

 

 

 

 

 

 

 

 

 

第十九

 

菩提分品

 

戊四

(菩提分品

)分三

 

己二

(修行或道之本体

)分二

 

庚一

(广说三十七道品

)分七

辛四、五根

菩提及行为,闻胜与止观,当知信等基,能成利益时。

辛五、五力

信等趋入地,许为有染污,违品薄弱故,彼等称为力。

 

辛六

(七 支) 分四

壬一、何时安立

承许入地者,安立为觉支。

壬二、以何安立

证悟一切法,众生等性故。

壬三、为何安立为七

了知克胜故,正念即普行,此之择法慧,能摧分别相。此之精进支, 为速证悟入,正法光明增,欢喜恒长养。脱离一切障,轻安获得乐, 由定自在得,心中所想事。等舍于一切,随意而安住,后得无分别,

安住恒住胜。此德之菩萨,安立如轮王,常以如七宝,觉支所围绕。

壬四、七支归为五支

自性安住支,第三出离支,第四功德支,三种无惑支。

辛七、八圣道

其后则随行,如实所证悟,如实证安立,趋入所安立。

三业皆清净,修行诸所知,正道胜功德,障碍之对治。

 

庚二、略说(分析)止观

依于正安住,住心为寂止,尽辨一切法,是故为胜观。止观即遍行,一分非一分,许因证出离,无相及无行。清净极清净,止观之瑜伽,遍行一切地,能成一切利。

 

 

 

 

 

 

 

 

 

 

己三

(修行

)差别支

)分四

庚一、轻易无欺能成办大利之善巧方便

圆满佛陀法,成熟诸有情,速得成所为,精通道不断。

菩萨一切地,方便无伦比,依彼巧方便,能成一切利。

 

庚二、不忘先前所受持法之总持

异熟闻串习,等持之总持,小品及大品,大品亦有三。具慧未入小,入地不清净,诸地为中品,净地总持大。如是诸菩萨,反复真依彼,常宣及受持,微妙之正法。

 

庚三、能获得未来功德之发愿

坚稳之宏愿,具思维欲乐,彼依智劝勉,诸地无伦比。当知彼为因,唯心成就故,由心即具果,彼成未来利。

种种大菩提,诸地愈向上,彼愿愈清净,菩萨成二利。

 

 

 

 

庚四

(能清净道之等持及四法印

)分二

 

辛一、宣说有境三等持

三等持行境,乃为二无我,执我之所依,恒常善寂灭。所取能取体,当知有三种,无分别背离,具足极欢喜。是为遍了知,断除及现前,普宣空性等,三种等持义。

 

 

 

 

辛二

宣说其对境四法印

分二

壬一、总说四法印

欲利诸有情,三种等持因,四种法印义,说于诸菩萨。

坚稳四法印,无义分别义,唯是遍计义,寂灭分别义。

 

 

壬二

别说依理证成无常与无我

分二

 

癸一

、证成无常分二

子一、总说证成一切有为法皆

是无常

不容因生故,相违自不住,无故相定故,随行泯灭故, 变异可得故,彼因与果故,执受主宰故,清净随众故。

子二

别说

分二

 

丑一、证成内诸行无常

初生渐大生,随增所依事,变异及成熟,如是劣与胜。光明不光明,行余境具种,无种之本体,以及影像生。于此十四生,以因及量别,增无义非理,所依不容有。安住不容有,初存终不变,如是劣与胜,光明不光明。

无行住非理,末者不容故,随行于心故,有为皆刹那。

丑二、证成外诸行无常

大种与六境,说为刹那性,干涸与增长,性动增减故, 相系彼大故,四种变化故,色香味及触,同故与彼同。依柴运行故,渐大可得故,随心问难故,外亦刹那性。

 

 

癸二、证成

人) 无我

(别

说人假立有,而非实体有,不得及颠倒,染法烦恼因。因有二过故, 不说一与异,诸蕴应成我,彼应成实体。若说我实有,亦需说必要, 不可说一异,无需非应理。相世见论言,犹如薪与火,不可说一异, 非理是二故。有二生识故,彼非缘无义,故不成见者,直至解脱者。是主则不令,无常不欲求,彼需立法相,妨害三菩提。三过故见等, 能作非自生,亦非彼之缘,无有能见等。非作无常故,同时恒行故, 见等之能作,自生非应理。如是住与灭,前无无常故,亦无三品故, 是缘非应理。诸法无有我,胜义为空性,缘于我实有,唯一说过失。染污清净位,断定之分别,趋入相续别,是以人我说。

我见无需生,串习无始时,人有则一切,无勤解无解。

此品总结

如是恒时具,彼德菩萨众,不舍自利益,亦能成他利。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九菩提分品释终


 

科判

颂词

 

 

 

 

 

 

 

 

 

 

 

 

 

第二十

 

功德品

 

戊五

(功德品

)分二

 

 

 

 

 

 

 

 

 

 

 

 

 

 

 

己一

(修行

(之

)功德

)分十七

 

庚一、稀有功德

施自身持戒,圆满皆能舍,于弱能安忍,不顾身与命, 而发起精进,禅定无著味,智慧无分别,具慧之稀有。生如来种姓,得授记灌顶,尽获大菩提,亦许大稀有。

庚二、非大稀有(非衡有)

离贪与慈悲,胜修平等心,是故行彼等,亦非大稀有。

 

庚三、平等心

犹如具慧者,极慈诸有情,众生于自妻,子亲非如是。

于求无偏堕,恒常不失戒,普忍一切故,发起大精进。恒常妙禅定,智慧无分别,当知彼菩萨,如是心平等。

 

 

庚四

(饶益

)分二

辛一、以六度饶益

堪为作法器,安臵于戒律,于害能安忍,能利而行持,

令入此佛教,能断诸怀疑,此许具慧者,饶益有情性。

辛二

、宣说饶益之七种比喻

恒时于众生,意乐平等摄,令生圣者地,令善得增长。尽防造罪恶,令听闻纯熟, 五事诸佛子,犹如众生母。恒常于众生,能令起信心,教增戒学等,修行解脱故。祈请正等觉,断除彼等障,五事诸佛子,犹如众生父。于诸不应说,众前能保密, 谴责破学处,赞叹圆满者。能施授教言,救护离恶魔,五事诸佛子,犹如众生亲。于诸染净法,自慧不迷乱,世间出世间,圆满尽能授。无厌无退转,恒常欲利乐, 五事诸佛子,犹如众生友。成熟诸有情,恒常具精进,真实说出离,安忍诸邪行。能施二圆满,善巧彼方便,五事诸佛子,犹如众生仆。欲求令获得,无生之法忍, 宣说一切乘,成就瑜伽行。相貌妙庄严,不求报异熟,五事诸佛子,如众轨范师。利生极精进,令圆满资粮,积资速解脱,能断诸违品。

世间非世间,圆满皆令行,五事诸佛子,如众亲教师。

庚五、报恩

不贪诸受用,戒律悉无失,具有报恩者,复令行持故,

如是行六度,一切诸有情,于诸菩萨众,如是报恩德。

庚六、希求

恒求增与减,有情尽成熟,于地趋胜进,求无上菩提。

庚七、不唐捐

断畏真发心,斩断诸怀疑,修行之教言,佛子恒不失。

庚八、真实行

无求之布施,不求后世戒,一切皆安忍,功德源精进。禅定非无色,智慧具方便,于六波罗蜜,坚稳真实行。

庚九、退失与胜进(法之)差别

贪受用有失,我慢及享乐,著味及分别,坚稳退失因。

当知住彼等,对治之菩萨,遮除退失故,胜进具缘法。

 

庚十、形象与真实性(之)差别

显示与诈现,外貌显庄严,如是暂时行,身语似寂静。圆满通言辞,彼等离修行,说为菩萨众,非净真实相。反之上等行,彼等真实性。

庚十一、调伏

具慧于诸地,修行布施等,彼等能调伏,众生六违品。

 

庚十二、行者授记分类(授记)

以行者时别,具慧授记二,菩提与授记,此外说为大。获得无生忍,断我慢勤作,与诸佛佛子,成为一本体。复彼刹土名,时间与劫名,眷属法住世,许为彼授记。

庚十三、决定

具慧一切时,圆满生不厌,恒常能修行,等持无退失。成利决定得,任运之法忍。

庚十四、无疑所为

供养真受戒,慈悲修善法,静处不放逸,闻义不厌足, 诸地坚稳者,无疑所应为。

庚十五、恒常所为

了知欲妙过,思维诸迷乱,甘受诸痛苦,修行诸善法。不著禅乐味,不分别相状,诸地坚稳者,恒常所应为。

庚十六、首要所为

(或最胜所为)

法施清净戒,获得无生忍,精进大乘法,竟具住悲心, 般若许具慧,波罗蜜多首。


 

 

 

 

 

 

 

 

 

 

 

 

 

 

 

第二十

 

功德品

 

戊五

(功德品

)分二

 

 

 

 

己一

(修行

(之

)功德

)分十七

 

 

 

 

 

 

庚十七

(说法安立

)分五

辛一

所说法之差别安 )分

壬一、宣说法安立

以契经等别,安立为明处,当知一切地,坚稳法安立。

壬二、宣说谛安立

依于七真如,安立真实谛。

壬三、宣说理安立

安立理与乘,四种及三种。

如理而作意,正见具有果,量辨不可思,当知为四理。

壬四、宣说乘安立

意乐及宣说,加行与资粮,成就之差别,承许为三乘。

 

 

 

辛二、遍知法

(其)义安立

名事相互间,寻求为客性,于此二假立,寻求唯此性。一切不得故, 真实四种智,诸地坚稳者,能成一切利。束缚之所依,受用种子因, 心心所及依,有种而束缚。前存相状法,本性而住相,悉灭具慧者, 获得大菩提。缘于真如智,断除能所取,现前习气身,具慧能灭彼。缘于真如智,修相无异体,现前有无义,名驾驭分别。

凡夫障真性,普现非真实,菩萨遣除彼,普现真实性。不现实无有,显现真实有,彼即为转依,随行名解脱。

境大一切时,他法现同类,是能障碍故,遍知断除彼。

辛三(说法者菩萨(五种)

无量功德安立

所熟所清净,所得堪成熟,真实解说事,具慧之无量。

辛四、(如是)说法之果安立

令生菩提心,令得无生忍,低下无垢眼,一切漏法尽, 妙法久住世,知断及受用,了知行于彼,具慧说法果。

 

壬(辛)五、大乘特法及归摄安立(摄大乘法安立)

由从所缘大,如是修行大,智慧精进大,善巧方便大, 真实成就大,佛陀事业大,具足此大故,决定谓大乘。种姓信解法,发起菩提心,行持布施等,趋入无过患。

成熟诸有情,清净佛刹土,不住之涅槃,大觉及示现。

 

 

 

 

 

 

己二

(赞叹之功德

)分二

庚一、赞叹对境菩萨之分类

一即具信解,增上意乐净,有相及无相,无有现行行, 当知此五种,诸地之菩萨。

 

 

庚二

(真实赞叹

(五种菩萨之法相

)分二

 

 

 

辛一(以修行因波罗蜜多心力不退而赞叹菩萨名义)分二

 

 

 

壬一、以欢喜菩提等九种差别赞叹

不贪三业净,伏嗔勤胜德,法不动见真,喜菩提菩萨。欲利无害见,堪受他害坚,不放逸多闻,勤他利菩萨。知执过不贪,不恨瑜伽通,三相无恶见,乃住内菩萨。怀慈知惭德,受苦不贪乐,正念入定性,乘不乱菩萨。除苦不令苦,忍苦不畏苦,脱苦不计苦,承受苦菩萨。不喜喜性法,诋法真勤法,自在法无暗,首行法菩萨。受用与调柔,守护与行善,乐法不放逸,不放逸菩萨。不敬微过惭,不忍退失惭,流散小见惭,他乘惭菩萨。

此他与等舍,具行得自在,相应说大果,菩萨行饶益。

壬二、宣说菩萨异名

菩萨摩诃萨,具慧胜光明,佛子佛陀基,能胜如来芽, 具力及圣尊,商主与胜称,悲尊大福德,自在及具法。

 

 

辛二(从(以) 证悟菩提因果侧面(而)赞叹菩萨名副其实之功德)分二

 

壬一、真实 宣说

证真证大利,证诸义恒证,以及证方便,是故名菩萨。随我证细见,证悟种种识,证非真分别,是故名菩萨。证未证随证,证无实证生,各别证未证,是故名菩萨。证实无胜义,证诸义所有,证所证证基,是故名菩萨。

证成就证处,证胎证次第,证悟除怀疑,是故名菩萨。

 

壬二、分类

具慧慧证得未得,善住证悟随证悟, 妙说无说有无我,未熟真实成熟慧。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二十功德品释终


 

科判

颂词

 

 

 

 

 

 

 

 

 

 

 

 

第二十一

 

行为究竟品

 

戊六

(行为究竟品

)分四

己一、菩萨之相

慈悲说爱语,坚稳与伸手,决定解密意,此等具慧相。摄受得信解,不厌摄集故,意乐加行中,可知五种相。

 

己二、受生 之理

菩萨于恒常,在家成轮王,生生世世中,利益诸有情。诸地具慧者,出家由受得, 及以法性得,余示出家相。诸位出家者,功德无有量。精勤持戒者,胜在家菩萨。诸地坚稳者,他世令悦果,此生令行善,欲令得涅槃。

不净净极净,许众生意乐。诸地具慧者,发愿心平等,成为君主者,集眷普摄持。

承许具慧者,以业以愿力,以及等持力,自在而投生。

 

 

 

 

 

 

 

 

 

 

 

 

 

 

己三

(住

(得

)地之理

)分二

庚一、略说

法相人学处,蕴及成就相,释词与获得,安住即地者。

 

 

 

 

 

 

 

 

 

 

 

 

 

 

 

 

庚二

(广说

)分八

 

辛一、地之法相

殊胜证空性,诸业不虚住,安住于禅乐,其后生欲界。复次菩提分, 回向于轮回,内心无烦恼,成熟诸有情。故意而投生,随护染污法, 与一行道系,唯定无相道。无相任运成,清净诸刹土,其后则成就,

成熟诸众生。等持与总持,菩提清净性,依此等安立,当知地法相。

辛二、(住十地之)行者

菩萨见清净,戒极净入定,断法慢相续,染净异慢无。刹那获得慧,净土善熟众,大力身圆满,善巧示灌顶。

辛三、十地者能圆满学修三学之理(学处)

证悟诸法性,于此随学修,增上戒定慧,智慧二行境。法之真实性, 入不知知等,智慧行境故,二地住有彼。学修及修行,余有四种果, 无相有行住,是为第一果。真如无现行,清净诸刹土,承许第二果,

成熟诸众生。等持及总持,成就微妙果,此等四种果,真实依四地。

辛四、诸地如何清净无漏五蕴之理(蕴)

尽证法性已,于此净戒蕴,其后则清净,定蕴及慧蕴。此外诸余地,解脱四种障,亦解质碍障,清净解脱智。

辛五、安立成未成就功德之理(成就)

当知一切地,未成就成就,成就亦承许,未成就成就。当知成就地,作意依安立,了知是分别,彼亦不分别。

各别自证故,佛陀行境故,修行一切地,成就不可思。

 

辛六

(得地之相) 分二

 

壬一、真实相

有现及信解,不怯不软弱,不仰仗他者,一切尽证悟。于诸心平等, 无转无贪爱,知方便生眷,承许是众相。并非无希求,无贪恼嗔怠, 无非慈悲意,恶慧不可夺。无散乐不夺,不为痛苦害,依师勤闻法, 精进供养佛。了知胜方便,真汇广大福,共同一日中,回向圆菩提。生善恒行善,神通功德戏,当知彼佛子,最上功德藏。

壬二、(宣说)具相

地之功德

诸地一切时,具慧之功德,承许止与观,二俱五本性。

辛七

、释词

见近于菩提,成办众生利,生起极欢喜,故名极喜地。离破戒勤垢,故名无垢地, 放法大光明,故名发光地。如此菩提分,具有尽焚焰,彼地焚二障,是故名焰慧。成熟诸众生,亦能护自心,具慧行难行,故名难行地。依于般若度,复次现前此, 轮回与涅槃,故名现前地。随系一行道,故许远行地,不为想动摇,故名不动地。无碍解妙慧,故名善慧地,如云遍法空,故名法云地。于行种种善,欢喜恒安住,

菩萨之诸地,承许名为处。无量无畏故,不可估量故,后后胜进故,彼等许为地。

 

 

辛八

、得地

获得

得地有四种,即是以信解,趋入诸行为,证悟及成就。信解大乘者,信解小乘者, 二者为欲求,及与为调化,坚稳之四行,依经随同说。慈悲有情尊,值意离意尊, 不离意趣尊,利乐汝前礼。决定脱诸障,胜伏诸世间,智遍诸所知,心解汝前礼。摧毁诸众生,无余诸烦恼,破惑于惑众,悲悯汝前礼。任运无贪执,无碍恒入定, 能答诸所问,是尊汝前礼。所能依所说,语知为能说,智慧恒无碍,善说汝前礼。前往知众行,了知彼等语,来去及出离,善授汝前礼。有情现见您,知是大丈夫, 唯见令极喜,是尊汝前礼。受住及舍弃,幻化及转变,等持与智慧,自在汝前礼。方便皈处净,于大乘出离,欺惑众生魔,摧之汝前礼。说自智与断,他利离道障, 一切诸外道,不损汝前礼。无护无忘失,眷中庄严语,永断二染污,摄眷汝前礼。遍知您出游,安住皆恒常,无非遍知行,如实汝前礼。于利诸众生,您恒不越时, 恒常行有义,不忘汝前礼。于诸世间中,昼夜六时见,具足大悲心,垂念汝前礼。行为与证悟,智慧及事业。声闻缘觉众,上师汝前礼。三身大菩提,证得一切相, 于诸众生疑,尽断汝前礼。无执无过失,无垢不舍臵,不动于诸法,无戏汝前礼。成就殊胜义,出离一切地,成为众生尊,令众得解脱。无等无尽德,显现诸世间, 亦现佛坛城,人天皆不见。此亦依彼力,如随所化缘,世界存在间,事业不间断。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二十一行为究竟品释终

己四、以赞叹究竟功德宣说

 

 

a_1_08_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_胜乘甘露喜宴.txt · 最后更改: 2021/05/02 21:47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