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_2_04_大乘起信论义记_海会寺讲记

科判pdf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马鸣菩萨 造 梁西印度三藏法师真谛 翻译 贤首国师 道源长老 讲记

                                                             释道净 整理 1 稿 qq 973451196 校对 

 

 

 

              0-1:(2 表) 总表 (依佛陀教育基金会 2015 年出版道源长老《大乘起信论讲记(海会寺版)》电子版校对)

科判

论文

悬论

解释序文(表 0-2

大科分二

甲初题目分二

甲二序文分二

甲初序分分二(表 1

乙初明归敬三宝分二

乙二申其敬意分三

乙初标益起说

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

丙初标数

说有五分。

丙二列名

云何为五?

一者、因缘分。二者、立义分。三者、解释分。 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劝修利益分。

丁初因缘分分二(表 2

戊初标

戊二释分四

丁二立义分分二(表 3

戊初结前生后

戊二正彰立义分三

戊初结前生后

已说立义分,次说解释分。

己初标数

解释分有三种。

己二列名

云何为三?一者显示正义,二者对治邪执,三者分别发趣道 相。

辛初

总释

分三

壬初依法开门

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

壬二列其二门

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 心生灭门。

壬三二门

该摄分二

癸初立

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

癸二释

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

癸初释真如门分二 (表 4

子初举如体离言,以明观智境, 释上真如义分二

子二依言辨德,以明生信境,释 上真如相分三

寅初

就体

总标

分三

卯初标体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 有生灭心。

卯二辨相

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 和合,非一非异。

卯三立名

名为阿黎耶识。

寅二

依义

别解

分三

卯初释上心生灭分三(表 5-13

卯二释上生灭因缘分二(表 6-12

卯三释上生灭相分三(表 7

丑二辨染净相资分四(表 8-13

子二释生灭门中所显之义大分二(表 9-12

壬二明会相入实,显动静不异分三(表 10

庚二对治邪执分二(表 11-12

辛初就本总标

辛二别明障治分二

庚三分别发趣道相分二(表 12-14

辛初总标大意,以显其名

辛二别开分别分三

丁四修行信心分分三(表 13-14

丁五劝修利益分分三(表 14

甲三流通分分二(表 15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1 / 23

 

 

 

0-2:(2 表) 解释序文 

甲初题目分二

乙初序题

大乘起信论序

乙二人题

唐西太原寺沙门法藏述

丙初叙一心法

夫真心寥廓,绝言象于筌 ;冲漠希夷,忘 境智于能所。

丙二显真如门

非生非灭,四相之所不迁;无去无来,三际 莫之能易。

丙三明生灭门

但以无住为性,随派分歧;逐迷悟而升沉, 任因缘而起灭。

丙四

二门

不二

分三

丁初

法分

戊初正明不二

虽复繁兴鼓跃,未始动于心源;静谧虚凝, 未尝乖于业果。

戊二释成无碍

故使不变性而缘起,染净恒殊;不舍缘而即 真,凡圣致一。

丁二喻

其犹波无异湿之动,故即水以辨于波;水无 异动之湿,故即波以明于水。

丁三结

是以动静交彻,真俗双融;生死涅槃,夷齐 同贯。

丙初反显

但以如来在世,根熟易调,一禀尊言,无不 悬契。

丁初

序谬

述迷

分二

戊初总叙

大师没后,异执纷纶,或趣邪途,或奔小径。

戊二

别显

分二

己初迷理

遂使宅中宝藏,匿济乏于孤穷;衣内明珠, 弗解贫于佣作。

己二迷教

加以大乘深旨,沈贝叶而不寻;群有盲徒, 驰异路而莫反。

戊初悲叹人法

爰有大士,厥号马鸣,慨此颓纲,悼斯沦溺。

戊二述造论意

将欲启深经之妙旨,再曜昏衢;斥邪见之颠 眸,令归正趣,使还源可即,反本非遥。

戊三

正造

诸论

分二

己初广论

造广论于当时,遐益群品。

己二

略论

分三

庚初出所以

既文多义邈,非浅识所窥。

庚二正造论

悲末叶之迷伦,又造斯论。

庚三彰功益

可谓义丰文约,解行俱兼;中下之流,因兹 悟入者矣。

 

1:(1 表) 甲初序分分二

科判

论文

乙初

明归

敬三

宝分

丙初显能归诚至

归命

丙二

明所

敬深

广分

丁初明所敬分齐

尽十方,

丁二

辨所

敬三

宝分

戊初明佛宝

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 大悲者。

戊二明法宝 分二

己初标

及彼身体相,

己二释

分二

庚初释体大

法性真如海,

庚二释相大

无量功德藏,

戊三明僧宝

如实修行等。

乙二申其敬意 分三

丙初举所为人

为欲令众生,

丙二明所成益 分二

丁初令得离过益

除疑舍邪执,

丁二得成行益

起大乘正信,

丙三成益意

佛种不断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2 / 23

 

 

 

2:(1 表) 丁初因缘分分二

科判

论文

戊初标

初说因缘分。

己初问

问曰:有何因缘而造此论?

庚初举数

答曰:是因缘有八种。

庚二辨相分二

辛初总

云何为八?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为令众生离 一切苦,得究竟乐,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

辛二别

二者为欲解释如来根本之义,令诸众生正解 不谬故。

三者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于摩诃衍法,堪任 不退信故。

四者为令善根微少众生,修习信心故。 五者为示方便,消恶业障,善护其心,远离 痴慢,出邪网故。

六者为示修习止观,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 七者为示专念方便,生于佛前,必定不退信 心故。

八者为示利益,劝修行故。

庚三总结

有如是等因缘,所以造论。

己三难

问曰:修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

庚初与彼问辞

答曰:修多罗中虽有此法。

辛初举根缘二相 以立宗分二

壬初根有同异

以众生根行不等,

壬二缘有增微

受解缘别。

壬 初 说听俱 胜,经文尚无 纸素之传,何 况须论?分二

癸初约胜时 以明根胜

所谓如来在世,众生利根。

癸二明胜缘

能说之人,色心业胜,圆音一演,异类等解,则不须论。

壬二

明根

缘微

劣,

须经

须论

分四

癸初第一种

若如来灭后,或有众生能以自力,广闻而取 解者。

癸二第二种

或有众生亦以自力,少闻而多解者。

癸三第三种

或有众生无自智力,因于广论而得解者。

癸四

第四

种分

子初辨根劣

亦有众生复以广论文多为烦,心乐总持少文 而摄多义能取解者。

子二对此劣根, 明教之兴

如是此论,为欲总摄如来广大深法无边义故,应说此论。

3:(1 表) 丁二立义分分二

科判

论文

戊初结前生后

已说因缘分,次说立义分。

己初标总开别

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

己二寄问列名

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

辛初举法总立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

辛二开门 别立分二

壬初责总立难

何以故?

壬二开别释成

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 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壬初标

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云何为三?

壬二释 分三

癸初体大

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

癸二相大

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癸三用大

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辛二释 乘分二

壬初标果望因以解乘

一切诸佛本所乘故。

壬二举因望果以成运

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3 / 23

 

 

 

4:(1 表) 癸初释真如门分二

科判

论文

子初

举如

体离

言,

以明

观智

境,

释上

真如

义分

寅初正显如体分三

卯初就实略标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体, 所谓心性不生不灭。

卯二会妄显真

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卯三结真离妄

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 名字相,离心缘相。

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 是一心,故名真如。

寅二

会执

释名

分二

卯初

释分

辰初正会治执

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 不可得故。

言真如者,亦无有相。

辰二约名释 疑分二

巳初立名分齐

谓言说之极,

巳二立名之意

因言遣言。

辰三约相释遣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 故。

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卯二结

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 真如。

丑二问答释疑分二

寅初疑真绝修问

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 随顺,而能得入?

寅二举真劝修答

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 可说。

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 离于念,名为得入。

子二

依言

德,

以明

生信

境,

释上

真如

相分

丑初举数总标

复次此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 义。

丑二开章略辨

云何为二?

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 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 性功德故。

广

寅初释空分三

卯初略明

所言空者,从本已来,一切染法不相 应故。

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 故。

卯二广释

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 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 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 相,非一异俱相。

卯三总结

乃至总说,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 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 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

寅二释不空分四

卯初牒

所言不空者,已显法体空无妄故。

卯二释

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

卯三结

则名不空。

卯四释疑

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证相 应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4 / 23

 

 

 

5-1:(3 表) 卯初释上心生灭分三

科判

论文

辰初开数辨德

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

辰二寄问列名

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

午初略辨始本 二觉分二

未初本觉 分二

申初显本觉体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

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 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申二释本觉名

何以故?本觉义者,对着始觉义说。 以始觉者,即同本觉。

未二始觉

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 故说有始觉。

广

申初总标因果二觉

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

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

广

戌初初位分四

此义云何?

 

亥初能观人

如凡夫人,

亥二所观相

觉知前念起恶故,

亥三辨观利益

能止后念令其不起。

亥四结观分齐

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

戌二

第二

位分

亥初能观人

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菩萨等,

亥二所观相

觉于念异,

亥三辨观利益

念无异相。以舍麤分别执着相故,

亥四结观分齐

名相似觉。

戌三

第三

位分

亥初能观人

如法身菩萨等,

亥二所观相

觉于念住,

亥三辨观利益

念无住相。以离分别麤念相故,

亥四结观分齐

名随分觉。

戌四

第四

位分

亥初能 观人分 二

角初总举

如菩萨地尽,

角二别明 分二

亢一方便道

满足方便,

亢二无间道

一念相应,

亥二举所观境

觉心初起,

亥三辨观利益

心无初相。

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

亥四结观分齐

名究竟觉。

酉二引经释 成,心源无 念分四

戌初引经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 则为向佛智故。

戌二重释前文

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

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

戌三举不觉之失

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

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 始无明。

戌四显觉者之得

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 以无念等故。

申三明始不异 本分二

酉初标

而实无有始觉之异,

酉二释

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5 / 23

 

 

 

5-2:(3 表) 卯初释上心生灭分三

广

酉初总标

复次本觉随染分别,生二种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

酉二列明

云何为二?一者智净相,二者不思议业相。

亥初

直明

净相

分二

角初因

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如实 修行,满足方便故。

角二果 分二

亢初断果

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

亢二智果

显现法身,智淳净故。

角初问

此义云何?

亢初法

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 无明之相,不离觉性。

非可坏,非不可坏。

氐初真随妄转喻

如大海水,因风波动,

氐二真妄相依喻

水相风相不相舍离,

氐三真体不变喻

而水非动性。

氐四息妄显真喻

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 故。

氐初合海

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

氐二合风起水成 于波浪

因无明风动。

氐三合相依

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

氐四合水非动性

而心非动性。

氐五合风灭

若无明灭,

氐六合动相灭

相续则灭,

氐七合湿性不坏

智性不坏故。

戌二

明不

思议

业相

分二

亥初标

不思议业相者,

角初依体总标

以依智净,能作一切 胜妙境界。

角二

别辨

分四

亢初横显业德,广多无量

所谓无量功德之相,

亢二竖显业相,深穷来际

常无断绝。

亢三显业胜能,无功应机

随众生根,自然相应。

亢四显业胜利,益润不虚

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酉初总标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 等,犹如净镜。

酉二别释分四

云何为四?

 

戌初如实空镜分二

亥初标

一者如实空镜。

亥二释

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非觉 照义故。

戌二

因熏

习镜

分二

亥初标

二者因熏习镜。

亥二

释分

角初能作现法之 因

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 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

角二作内熏之因

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 足无漏,熏众生故。

戌三法出离镜分二

亥初标

三者法出离镜。

亥二释

谓不空法,出烦恼碍、智碍,离和合 相,淳净明故。

戌四缘熏习镜分二

亥初标

四者缘熏习镜。

亥二释

谓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 善根,随念示现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6 / 23

 

 

 

5-3:(3 表) 卯初释上心生灭分三

午初

明根

本不

觉分

未初依 觉成迷 分三

申初法

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 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

申二喻

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则无有迷。

申三合

众生亦尔,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则无不觉。

未二依 迷显觉 分二

申初明妄有起净之功

以有不觉妄想心故,能知名义,为说真觉。

申二明真有待妄之义

若离不觉之心,则无真觉自相可说。

申初总标

复次依不觉故,生三种相,与彼不觉,相应 不离。

申二别解分三

云何为三?

 

酉初无明业相分 二

戌初标

一者无明业相。

戌二释

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

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

酉二能见相分二

戌初标

二者能见相。

戌二释

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

酉三境界相分二

戌初标

三者境界相。

戌二释

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

离见,则无境界。

申初总标

以有境界缘故,复生六种相。

酉初智相分二

云何为六?

 

戌初标

一者智相。

戌二释

依于境界,心起分别,爱与不爱故。

酉二相续相分二

戌初标

二者相续相。

戌二释

依于智故,生其苦乐,觉心起念,相续不断 故。

酉三执取相分二

戌初标

三者执取相。

戌二释

依于相续,缘念境界,住持苦乐,心起着故。

酉四计名字相分 二

戌初标

四者计名字相。

戌二释

依于妄执,分别假名言相故。

酉五起业相分二

戌初标

五者起业相。

戌二释

依于名字,寻名取着,造种种业故。

酉六业系苦相分 二

戌初标

六者业系苦相。

戌二释

以依业受果,不自在故。

午三结末归本

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 是不觉相故。

午初总标

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

午二列名

云何为二?一者同相,二者异相。

广

未初同相 分三

申初喻

言同相者,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

申二合

如是无漏无明,种种业幻,皆同真如性相。

申三引证 分二

酉初正引

是故修多罗中,依于此真如义故,说一切众 生本来常住,入于涅槃。

菩提之法,非可修相,非可作相,毕竟无得。

酉二释疑

亦无色相可见。

而有见色相者,唯是随染业幻所作,非是智 色不空之性,以智相无可见故。

未二异相分二

申初喻

言异相者,如种种瓦器,各各不同。

申二合

如是无漏无明,随染幻差别,性染幻差别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7 / 23

 

 

 

6-1:(2 表) 卯二释上生灭因缘分二

科判

论文

巳初总标

复次生灭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 识转故。

午初问

此义云何?

未初释所依的心

以依阿黎耶识,说有无明。

申初略明

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念 相续,故说为意。

广

酉初标

此意复有五种名。

戌初业识分二

云何为五?

 

亥初标

一者名为业识。

亥二释

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

戌二转识分二

亥初标

二者名为转识。

亥二释

依于动心,能见相故。

戌三

现识

分二

亥初标

三者名为现识。

亥 二

释 分

角初法

所谓能现一切境界。

角二喻

犹如明镜,现于色像。

角三合

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 后。

以一切时,任运而起,常在前故。

戌四

智识

分二

亥初标

四者名为智识。

亥二释

谓分别染净法故。

戌五

相续

识分

亥初标

五者名为相续识。

亥二释

以念相应不断故。

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 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 能令现在已经之事,忽然而念。

未来之事,不觉妄虑。

酉初正结属心

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

离心,则无六尘境界。

广

戌初问

此义云何?

戌二答

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 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

心不见心,无相可得。

戌三

结分

亥初结相属心

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 得住持。

亥二举喻以况

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

亥三释外伏疑

唯心虚妄。

亥四反验唯心, 显境成妄

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

申初标

复次言意识者。

申二

释分

酉初约人辨粗

即此相续识,依诸凡夫取着转深。

酉二出其惑体

计我我所,种种妄执。

酉三明执所依缘

随事攀缘,分别六尘。

酉四制立其名

名为意识,亦名分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 识。

酉五明识起所依

此识依见爱烦恼增长义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8 / 23

 

 

 

6-2:(2 表) 卯二释上生灭因缘分二

午初

标叹

甚深

分二

未初牒上所说,依根本无明,起 彼静心,成业等识

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

未 二

正 叹

甚 深

分三

申初凡小非分

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觉。

申二菩萨分知

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观察,若证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尽知。

申三唯佛穷了

唯佛穷了。

午二

释深

所以

分二

未初问

何以故?

申 初 即 净常染 分三

酉初缘起体

是心从本已来,自性清净。

酉二发缘起之由

而有无明,

酉三显缘起之相

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

申二即染常净

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

申三结成难测

是故此义,唯佛能知。

广

未初释上不变之义

所谓心性常无念故,名为不变。

未二显上无明缘起之由

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

忽然念起,名为无明。

申初标

染心者有六种。

申二问

云何为六?

酉初执相应染 分二

戌初障

一者执相应染。

戌二治

依二乘解脱,及信相应地远离故。

酉二不断相应 染分二

戌初障

二者不断相应染。

戌二治

依信相应地修学方便,渐渐能舍,得净心 地究竟离故。

酉三分别智相 应染分二

戌初障

三者分别智相应染。

戌二治

依具戒地渐离,乃至无相方便地究竟离故。

酉四现色不相 应染分二

戌初障

四者现色不相应染。

戌二治

依色自在地能离故。

酉五能见心不 相应染分二

戌初障

五者能见心不相应染。

戌二治

依心自在地能离故。

酉六根本业不 相应染分二

戌初障

六者根本业不相应染。

戌二治

依菩萨尽地,得入如来地能离故。

未初辨上无 明,约治断 料拣分二

申初标

不了一法界义者。

申二释

分二

酉初初粗者 至初地离

从信相应地观察学断,入净心地随分得离。

酉二后细者 至佛地尽

乃至如来地能究竟离故。

未二释上相应、不相应义

言相应义者,谓心念法异,依染净差别, 而知相缘相同故。

不相应义者,谓即心不觉,常无别异,不 同知相缘相故。

未三

举上

染心

及无

明,

约境

成二

碍义

分二

申初

标立

分二

酉初惑障

又染心义者,名为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 智故。

酉二智障

无明义者,名为智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 故。

申二

重释

分二

酉初问

此义云何?

酉二答 分二

戌初释烦恼 碍

以依染心,能见能现,妄取境界,违平等 性故。

戌二释智碍

以一切法常静,无有起相。

无明不觉,妄与法违,故不能得随顺世间 一切境界种种知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9 / 23

 

 

 

7:(1 表) 卯三释上生灭相分三

科判

论文

辰初标数起问

复次分别生灭相者有二种。云何为二?

辰二列名略显

一者麤,与心相应故。

二者细,与心不相应故。

广

巳初约人对显

又麤中之麤,凡夫境界。

麤中之细,及细中之麤,菩萨境界。

细中之细,是佛境界。

午初顺辨生 缘分二

未初明通缘

此二种生灭,依于无明熏习而有。

未二显别因

所谓依因依缘。依因者,不觉义故。

依缘者,妄作境界义故。

未初正辨分二

申初明通灭

若因灭,则缘灭。

申二别显灭

因灭故,不相应心灭。缘灭故,相应心灭。

申初问

问曰:若心灭者,云何相续?

若相续者,云何说究竟灭?

申二

答分

酉初法

答曰:所言灭者,唯心相灭,非心体灭。

酉二喻

如风依水而有动相,若水灭者,则风相断绝,无 所依止。以水不灭,风相相续。

唯风灭故,动相随灭,非是水灭。

酉三合

无明亦尔,依心体而动。若心体灭,则众生断绝,无所依止。以体不灭,心得相续。

唯痴灭故,心相随灭,非心智灭。

8-1:(3 表) 丑二辨染净相资分四

科判

论文

寅初举数总标

复次有四种法熏习义故,染法净法起不断绝。

寅二列染净法名

云何为四?

一者净法,名为真如。

二者一切染因,名为无明。

三者妄心,名为业识。

四者妄境界,所谓六尘。

广

卯初

总释

分二

辰初喻

熏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

辰二合 分二

巳初染熏

此亦如是。

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则有染相。

巳二净熏

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用。

巳初问

云何熏习起染法不断?

午初略释

所谓以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

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熏习真如。

以熏习故,则有妄心。

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

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界。

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即熏习妄心,令其念着,造种种 业,受于一切身心等苦。

广

未初境界熏

此妄境界熏习义则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增长念熏习,

二者增长取熏习。

未二妄心熏

妄心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业识根本熏习,能受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生 灭苦故。二者增长分别事识熏习,能受凡夫业系苦故。

未三无明熏

无明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根本熏习,以能成就业识义故。

二者所起见爱熏习,以能成就分别事识义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10 / 23

 

 

 

8-2:(3 表) 丑二辨染净相资分四

广

巳初问

云何熏习起净法不断?

未初正明 熏习分二

申初明真如内熏无 明,令成净业

所谓以有真如法故,能熏习无明。

以熏习因缘力故,则令妄心厌生死苦,乐求涅槃。

申二即此净用反熏 真如,增其势力

以此妄心有厌求因缘故,即熏习真如。

未二辨其 功能分二

申初因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前境界,修远离法。 以如实知无前境界故,种种方便,起随顺行,不取 不念。乃至久远熏习力故,

申二果

分二

酉初灭惑

无明则灭。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

以无起故,境界随灭。

酉二证理

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成自然业。

广

未初明妄 心熏习分 二

申初标

妄心熏习义有二种。

申二释

云何为二?

一者分别事识熏习,依诸凡夫二乘人等,厌生死苦,随力所能,以渐趣向无上道故。

二者意熏习,谓诸菩萨发心勇猛,速趣涅槃故。

申初标数

真如熏习义有二种。

申二列名

云何为二?一者自体相熏习,二者用熏习。

亥初

正显

分二

角初辨熏习自

体相熏习者,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备有 不思议业,作境界之性。

角二显熏功能

依此二义恒常熏习,以有力故,能令众生厌 生死苦,乐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法,发 心修行。

角初问

问曰:若如是义者,一切众生悉有真如,等 皆熏习。云何有信无信,无量前后差别? 皆应一时自知有真如法,勤修方便,等入涅 槃。

亢初通体明内熏不无

答曰:真如本一。

氐初约染惑对缘, 起有厚薄

而有无量无边无明,从本已来,自 性差别,厚薄不同故。过恒沙等上 烦恼,依无明起差别。

我见爱染烦恼,依无明起差别。如 是一切烦恼,依于无明所起,前后 无量差别,唯如来能知故。

房初法

又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 得成办。

房二喻

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无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烧木,无有是处。

心初明因 缘互阙之 失

众生亦尔,虽有正因熏习之力,若 不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等以之为缘, 能自断烦恼入涅槃者,则无是处。 若虽有外缘之力,而内净法未有熏 习力者,亦不能究竟厌生死苦,乐 求涅槃。

心二

明性

用相

应之

得分

尾初辨具缘

若因缘具足者,所谓自 有熏习之力,又为诸佛 菩萨等慈悲愿护故,

尾二

明熏

益分

箕初明 自分

能起厌苦之心,信有涅 槃,修习善根。

箕二明 胜进

以修善根成熟故,则值 诸佛菩萨示教利喜,乃 能进趣向涅槃道。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11 / 23

 

 

 

8-3:(3 表) 丑二辨染净相资分四

广

广

亥初指事总标

用熏习者,即是众生外缘之力。

角初标

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

角二列

云何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

房初明感用因

差别缘者,此人依于诸佛菩萨等,从初发意 始求道时,乃至得佛,于中若见若念。

心初

正明

差别

之用

分二

尾初

开总

成别

分五

箕初慈爱以摄生

或为眷属父母诸亲,

箕二居卑以引物

或为给使,

箕三同类以劝发

或为知友,

箕四怖之以入道

或为怨家,

箕五直以四法摄令 修益

或起四摄,

尾二摄别成总

乃至一切所作无量 行缘。

心二辨用之益

以起大悲熏习之力, 能令众生增长善根, 若见若闻得利益故。

氐二

别开

分二

房初就根熟不熟,开 远近二缘

此缘有二种,云何为二?

一者近缘,速得度故。

二者远缘,久远得度故。

房二就前远近,复各 开为二

是近远二缘,分别复有二种。 云何为二?

一者增长行缘,二者受道缘。

亢二平 等缘分 二

氐初明能作缘者

平等缘者,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 脱一切众生,自然熏习,恒常不舍。以同体智力故,随应见闻而现作业。

氐二明对机显平等义

所谓众生依于三昧,乃得平等见诸 佛故。

戌初标

此体用熏习,分别复有二种。

戌二释分二

云何为二?

 

亥初

未相

应分

角初约位举人

一者未相应。谓凡夫二乘初发意菩萨等,

角二辨行劣

以意意识熏习,依信力故而修行。

角三明 未相应 分二

亢初明无正体智故,未与法 身体相应

未得无分别心,与体相应故。

亢二以无证真后得智故,未 与应化身用相应

未得自在业修行,与用相应故。

亥二已相应分三

角初显人位

二者已相应。谓法身菩萨,

角二正辨相应

得无分别心,与诸佛智用相应。

角三明其行胜

唯依法力自然修行,熏习真如灭无明故。

寅四明染净尽 不尽义分二

卯初明染法违真,无始有终

复次染法从无始已来,熏习不断。 乃至得佛,后则有断。

卯二明净法顺理, 有始无终分二

辰初正显

净法熏习,则无有断,尽于未来。

辰二释成

此义云何?

以真如法常熏习故,妄心则灭,法身显现,起用熏习,故无有断。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12 / 23

 

 

 

9-1:(2 表) 子二释生灭门中所显之义大分二

科判

论文

寅初总标二大名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

卯初明体大义

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 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

午初总

从本已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

未初本觉智明义

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

未二本觉显照诸法义

遍照法界义故,

未三显照之时无倒义

真实识知义故,

未四性离惑染义

自性清净心义故,

未五性德圆备义

常乐我净义故,

未六性德无迁义

清凉不变自在义故。

午三结

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 思议佛法。

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

巳二显立名

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

巳初执体疑相难

问曰:上说真如其体平等,离一切相。 云何复说体有如是种种功德?

午 初 明 虽差别 而不二 分二

未初明实德虽 多,同一如味

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而无差别之相。 等同一味,唯一真如。

未二释成不二

此义云何?以无分别,离分别相,是故无二。

未初略

复以何义得说差别?以依业识生灭相示。

广

申初问对染表示 之相

此云何示?

申二举彼染法一 一对显

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于念。

而有妄心,不觉起念,见诸境界,故说无明。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故。

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

心性离见,即是遍照法界义故。

若心有动,非真识知,无有自性,非常非乐 非我非净,热恼衰变则不自在,乃至具有过 恒沙等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则 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

若心有起,更见前法可念者,则有所少。 如是净法无量功德,即是一心,更无所念, 是故满足,名为法身如来之藏。

辰初举本正行

复次真如用者,所谓诸佛如来,本在因地, 发大慈悲,修诸波罗蜜,摄化众生。

辰二举本 大愿分二

巳初广大心

立大誓愿,尽欲度脱等众生界。

巳二长时心

亦不限劫数,尽于未来。

辰三举悲 智大方便 分四

巳初显悲深

以取一切众生如己身故,

巳二明智深

而亦不取众生相。

巳三征前悲智深所以

此以何义?

巳四依真如门答显深

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 异故。

卯二牒因 显果分三

辰初牒前因

以有如是大方便智,

辰二自利果

除灭无明,见本法身。

辰三正显用相

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即与真如等遍 一切处,又亦无有用相可得。何以故? 谓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义谛。无有世谛境界,离于施作,但随众生见闻得 益,故说为用。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13 / 23

 

 

 

9-2:(2 表) 子二释生灭门中所显之义大分二

卯初标

此用有二种。

午初明应身

云何为二?

一者依分别事识,凡夫二乘心所见者,名为应 身。

以不知转识现故,见从外来,取色分齐,不能 尽知故。

未初约识举人

二者依于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 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

未二明 所见报 相分二

申初正报

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

申二依报

所住依果,亦有无量种种庄严。

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 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

未三结果由因,释显 报名

如是功德,皆因诸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 议熏之所成就。

具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身。

午初应身

又为凡夫所见者,是其麤色。随于六道各见不 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故说为应身。

午二

报身

分二

未初明地前所见

复次初发意菩萨等所见者,以深信真如法故, 少分而见。

知彼色相庄严等事,无来无去,离于分齐。 唯依心现,不离真如。

然此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

未二显地上所见

若得净心,所见微妙,其用转胜,乃至菩萨地 尽,见之究竟。

若离业识,则无见相。

以诸佛法身,无有彼此色相迭相见故。

巳初问

问曰:若诸佛法身离于色相者,云何能现色 相?

午初释法身 能现分二

未初总

答曰: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能现于色。

未二别

所谓从本已来,色心不二。

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 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

午二释所现之色

所现之色无有分齐。

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 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 此非心识分别能知,以真如自在用义故。

 

 

10:(1 表) 壬二明会相入实,显动静不异分三

科判

论文

壬二

明会

相入

实,

显动

静不

异分

癸初标

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真如门。

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

癸二释分二

子初观色法

六尘境界,毕竟无念。

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

子二观心法分二

丑初喻

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

丑二合

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

癸三总结

若能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入真如门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14 / 23

 

 

 

11-1:(2 表) 庚二对治邪执分二

科判

论文

辛初就本总标

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

癸初标数

是我见有二种。

癸二列名

云何为二?一者人我见,二者法我见。

丑初总标

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

卯初起执缘

云何为五?一者闻修多罗说,如来法身,毕竟 寂寞,犹如虚空。

卯二正明执相

以不知为破着故,即谓虚空是如来性。

卯三辨对治相分二

云何对治?

 

辰初

明此

虚空

是妄

非真

分三

巳初立

分二

午初立情有

明虚空相是其妄法。

午二立理无

体无,不实。

巳二释

分二

午初明情有

以对色故有,是可见相,令心生灭。

午二释理无

以一切色法,本来是心,实无外色。若无外色者,则无虚空之相。

巳三结

分二

午初结情有

所谓一切境界,唯心妄起故有。

午二结理无

若心离于妄动,则一切境界灭,

辰二明彼法 身是真非妄 分二

巳初辨法同喻

唯一真心,无所不遍。

巳二简法异喻

此谓如来广大性智究竟之义,非如 虚空相故。

寅二

妄执

法体

唯是

空无

分三

卯初起执缘

二者闻修多罗说,世间诸法毕竟体空,乃至涅槃 真如之法亦毕竟空,从本已来自空,离一切相。

卯二正明执相

以不知为破着故,即谓真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

卯三辨对治相

云何对治?

明真如法身自体不空,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寅三

执性

德同

色心

分三

卯初起执缘

三者闻修多罗说,如来之藏无有增减,体备一切 功德之法。

卯二正明执相

以不解故,即谓如来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别。

卯三辨对治相

云何对治?

以唯依真如义说故,因生灭染义示现说差别故。

卯初起执缘

四者闻修多罗说,一切世间生死染法, 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

卯二正明执相

以不解故,谓如来藏自体,具有一切世 间生死等法。

卯三辨对治相分二

云何对治?

 

辰初

夺破

分三

巳初明净德妙有

以如来藏从本已来,唯有过恒沙等诸净 功德,不离不断,不异真如义故。

巳二明妄染理无

以过恒沙等烦恼染法,唯是妄有,性自 本无。

巳三明妄不入真

从无始世来,未曾与如来藏相应故。

辰二纵破

若如来藏体有妄法,而使证会永息妄 者,则无是处故。

卯初起执缘

五者闻修多罗说,依如来藏故有生死, 依如来藏故得涅槃。

卯二正明执相

以不解故,谓众生有始。以见始故,复 谓如来所得涅槃,有其终尽,还作众生。

卯三辨对治相分二

云何对治?

 

辰初明法体离始,则显 生死无初

以如来藏无前际故,无明之相,亦无有 始。若说三界外,更有众生始起者,即 是外道经说。

辰二法体离终,则显涅 槃无尽

又如来藏无有后际,诸佛所得涅槃,与 之相应,则无后际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15 / 23

 

 

 

11-2:(2 表) 庚二对治邪执分二

壬初

对治

离分

癸三

辨相

分二

子二

法我

见分

丑初起执之由

法我见者,依二乘钝根故,如来但为说人无我。

丑二显其执相

以说不究竟,见有五阴生灭之法,怖畏生死,妄取 涅槃。

丑三显其对治

云何对治?

以五阴法自性不生,则无有灭,本来涅槃故。

壬二

究竟

离分

癸初约 法明治 分二

子初约法总显

复次究竟离妄执者,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 自相可说。

子二举类广求

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 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

癸二会 释伏疑 分三

子初正会伏疑

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 生。

子二辨定圣意

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

子三反以释成

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

 

 

12-1:(4 表) 庚三分别发趣道相分二

科判

论文

辛初总标大意,以显其名

分别发趣道相者,谓一切诸佛所 证之道,一切菩萨发心修行趣向 义故。

壬初标数

略说发心有三种。

壬二列名

云何为三?一者信成就发心,二 者解行发心,三者证发心。

丑初问

信成就发心者,依何等人? 修何等行?

得信成就,堪能发心?

辰初答初问

所谓依不定聚众生,

辰二

答第

二问

分二

巳初辨行因

有熏习善根力故,信业果报,能 起十善,厌生死苦,欲求无上菩 提。

巳二明修行缘

得值诸佛,亲承供养,修行信心。

辰三

答第

三问

分二

巳初明时满行成

经一万劫,信心成就故。

巳二约胜缘明其发心

诸佛菩萨教令发心,或以大悲故,能自发心。或因正法欲灭,以护 法因缘,能自发心。

卯二结成位

如是信心成就得发心者,入正定 聚,毕竟不退。

名住如来种中,正因相应。

辰初

内因

力微

分二

巳初惑重

若有众生善根微少,久远已来烦 恼深厚。

巳二

德薄

分三

午初倒求人天

虽值于佛亦得供养,然起人天种 子,

午二异求小果

或起二乘种子。

午三犹豫大乘

设有求大乘者,根则不定,若进 若退。

辰二

外缘

力劣

分二

巳初明行时未满

或有供养诸佛未经一万劫,

巳二

遇缘

不胜

分四

午初观佛色

于中遇缘,亦有发心。

所谓见佛色相而发其心。

午二供大众

或因供养众僧而发其心。

午三劣友劝

或因二乘之人教令发心。

午四学他发

或学他发心。

卯二结成退失

如是等发心,悉皆不定。

遇恶因缘,或便退失堕二乘地。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16 / 23

 

 

 

12-2:(4 表) 庚三分别发趣道相分二

丑初正明 三心分二

寅初问

复次信成就发心者,发何等心?

寅二答 分二

卯初标数

略说有三种。

卯二别释

云何为三?

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

二者深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

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寅初问

问曰:上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 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

辰初喻

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 秽之垢。

若人虽念宝性,不以方便种种磨治,终无 得净。

辰二合 分三

巳初正合前文

如是众生真如之法,体性空 净,而有无量烦恼染垢。 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 熏修,亦无得净。

巳二释众修行所以

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 善行以为对治。

巳三明善行顺真

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 真如法故。

便

辰初标数

略说方便有四种。

巳初无住行分三

云何为四?

 

午初列名

一者行根本方便。

午二释相分二

未初智

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 见,不住生死。

未二悲

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 失,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 化众生,不住涅槃。

午三明修意

以随顺法性无住故。

午初断 德分三

未初列名

二者能止方便。

未二释相

谓惭愧悔过,能止一切恶法不 令增长。

未三明修意

以随顺法性,离诸过故。

未初列名

三者发起善根增长方便。

申初约缘修行

谓勤供养礼拜三宝,赞叹随 喜,劝请诸佛。

申二

辨修

行成

益分

酉 初 生 智益

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 长,乃能志求无上之道。

酉 二 明 灭障益

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能消业 障,善根不退。

未三明修意

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

午初列名

四者大愿平等方便。

午二释 相分三

未初长时心

所谓发愿尽于未来,

未二广大心

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

未三第一心

皆令究竟无余涅槃。

午三明 修分二

未初显顺性

以随顺法性无断绝故,

未二明起大愿 意

法性广大,遍一切众生,平等 无二,不念彼此,究竟寂灭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17 / 23

 

 

 

12-3:(4 表) 庚三分别发趣道相分二

丑初显胜德分二

寅初自利功德

菩萨发是心故,则得少分见于法身。

寅二八相益生

以见法身故,随其愿力能现八种利益 众生。

所谓从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于涅槃。

丑二明微过分二

寅初异地上

然是菩萨未名法身。

以其过去无量世来有漏之业,未能决 断。

随其所生,与微苦相应。

寅二异凡愚

亦非业系,以有大愿自在力故。

丑三通权教分二

寅初举教

如修多罗中,或说有退堕恶趣者。

寅二释通

非其实退,但为初学菩萨未入正位而 懈怠者恐怖,令彼勇猛故。

丑四叹实行分二

寅初于下不恋

又是菩萨一发心后,远离怯弱,毕竟 不畏堕二乘地。

寅二于上不怯

若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勤苦难行, 乃得涅槃,亦不怯弱,以信知一切法,从本已来,自涅槃故。

子初总标叹胜

解行发心者,当知转胜。

子二显其 胜相分二

丑初举时显胜

以是菩萨从初正信已来,于第一阿僧 祇劫将欲满故。

丑二明其行胜 分二

寅初总

于真如法中,深解现前,所修离相。

寅二别

以知法性体无悭贪故,随顺修行檀波 罗蜜。

以知法性无染,离五欲过故,随顺修 行尸波罗蜜。

以知法性无苦,离瞋恼故,随顺修行 羼提波罗蜜。

以知法性无身心相,离懈怠故,随顺 修行毘梨耶波罗蜜。

以知法性常定,体无乱故,随顺修行 禅波罗蜜。以知法性体明,离无明故,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

丑初标地位

证发心者,从净心地,乃至菩萨究竟 地,证何境界?所谓真如。

丑二明行体

以依转识,说为境界。而此证者,无 有境界,唯真如智,名为法身。

寅初请 法上首 德分二

卯初正明请法

是菩萨于一念顷,能至十方无余世 界,供养诸佛,请转法轮。

卯二显其请意

唯为开导利益众生,不依文字。

寅二随 根延促 德分三

卯初促分二

辰初举用

或示超地,速成正觉,

辰二明意

以为怯弱众生故。

卯二延分二

辰初举用

或说我于无量阿僧祇劫,当成佛道,

辰二明意

以为懈慢众生故。

卯三总结

能示如是无数方便,不可思议。

寅三实行不殊德 分四

卯初因等

而实菩萨种性根等,

卯二行等

发心则等,

卯三真等

所证亦等,

卯四时等

无有超过之法,以一切菩萨,皆经三 阿僧祇劫故。

寅四应机殊行德

但随众生世界不同,所见所闻,根欲 性异,故示所行,亦有差别。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18 / 23

 

 

 

12-4:(4 表) 庚三分别发趣道相分二

子二

明发

心相

分二

丑初叹细标数

又是菩萨发心相者,有三种微细之相,云何为三?

丑二列 名释相 分三

寅初根本无分别智

一者真心,无分别故。

寅二后得智

二者方便心,自然遍行利益众生故。

寅三二智所依阿黎耶识

三者业识心,微细起灭故。

丑初

正显

胜德

分二

寅初总辨 德满位显 分二

卯初因位穷

又是菩萨功德成满,

卯二果位彰

于色究竟处示现一切世间最高大身。

寅二别明 德满分二

卯初明自利行满

谓以一念相应慧,无明顿尽,名一切 种智。

卯二解利他德

自然而有不思议业,能现十方利益众 生。

卯初

问分

辰初陈疑

问曰: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 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

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 如是境界,不可分齐,难知难解。

辰二正设难

若无明断无有心想,云何能了名一切 种智?

卯二

答分

辰初立正理

答曰:一切境界,本来一心,离于想 念。

辰二

举显

失分

巳初妄见有限 之境

以众生妄见境界,故心有分齐。

巳二释成无见 所由

以妄起想念,不称法性,故不能决了。

辰三举是彰得

诸佛如来离于见想,无所不遍。 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

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有大智用无量方 便,随诸众生所应得解,皆能开示种 种法义,是故得名一切种智。

卯初

问分

辰初陈疑

又问曰:

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 众生者。

一切众生,若见其身,若覩神变,若 闻其说,无不得利。

辰二设难

云何世间,多不能见?

卯二

答分

辰初法

答曰:

诸佛如来法身平等,遍一切处,无有 作意故,而说自然,但依众生心现。

辰二喻

众生心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 像不现。

辰三合

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19 / 23

 

 

 

13-1:(4 表) 丁四修行信心分分三

科判

论文

戊初就人标意

已说解释分,次说修行信心分。 是中依未入正定众生,故说修行信心。

广

己初兴二问

何等信心?云何修行?

庚初答信心分二

辛初标数

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

辛二列释

一者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 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故。 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蜜 故。

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 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辛初举数标意

修行有五门,能成此信。

辛二问数列名

云何为五?

一者施门,二者戒门,三者忍门, 四者进门,五者止观门。

子初施门分三

云何修行施门?

 

丑初财施

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以自舍悭贪,令彼欢喜。

丑二无畏施

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 畏。

丑三法施

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能解,方便为 说,不应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

子二戒门分三

云何修行戒门?

 

丑初摄律仪戒

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恶 口、不妄言、不绮语,远离贪嫉、欺诈、谄曲、瞋恚、邪见。

丑二摄善法戒

若出家者,为折伏烦恼故,亦应远离愦 闹,常处寂静,修习少欲知足头陀等行。乃至小罪,心生怖畏,惭愧改悔,不得 轻于如来所制禁戒。

丑三摄众生戒

当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

子三忍门分二

云何修行忍门?

 

丑初他不饶益忍

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

丑二安受忍

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

子四进门分三

云何修行进门?

 

丑初勤勇精进

所谓于诸善事,心不懈退。

丑二难坏精进

立志坚强,远离怯弱。

丑三无足精进

当念过去久远已来,虚受一切身心大苦,无有利益。

是故应勤修诸功德,自利利他,速离众 苦。

癸二别 就进门 明除障 方便分 二

子初障 分二

丑初业障

复次若人虽修行信心,以从先世来,多 有重罪恶业障故。

丑二报障

为邪魔诸鬼之所恼乱,或为世间事务种 种牵缠,或为病苦所恼,有如是等众多 障碍。

子二治

是故应当勇猛精勤,昼夜六时,礼拜诸 佛,诚心忏悔,劝请随喜,回向菩提, 常不休废。

得免诸障,善根增长故。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20 / 23

 

 

 

13-2:(4 表) 丁四修行信心分分三

广

广

癸初寄问

云何修行止观门?

子初略明分 三

丑初止

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

丑二观

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

丑三双顺

云何随顺?以此二义渐渐修习,不相舍离,双现前故。

广

便

巳初约外缘

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

巳二

内自

安心

明修

止次

第分

午初

约坐

修止

分二

未初离倒境

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 知。

未二除依前倒 境所生妄想之 心亦遣

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 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摄 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 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 无自相,念念不可得。

午二约余威仪修止

若从坐起,去来进止,有所施作。于一切时,常念方便,随顺观察。

辰二止成得 定,除障不 退分三

巳初止成

久习淳熟,其心得住。

巳二明止力附心, 猛利得定

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 真如三昧。

巳三明伏惑入位

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

卯二障者不能

唯除疑惑、不信、诽谤、重罪业 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 不能入。

寅二

显止

胜能

分二

卯初能生一 行三昧分三

辰初立

复次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

辰二释显其相

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 等无二。

辰三显其名

即名一行三昧。

卯二能生无量三昧

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

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

卯初略明魔事分二

辰初障

或有众生,无善根力,则为诸魔 外道鬼神之所惑乱。若于坐中, 现形恐怖,或现端正男女等相。

辰二治

当念唯心,境界则灭,终不为恼。

广

巳初现形说法

或现天像、菩萨像,亦作如来像,相好具足。 或说陁罗尼,或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禅定、智慧,或说平等空无相无愿,无怨无亲,无因无果,毕竟空寂,是真涅槃。

巳二得通起辨

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 心智,辩才无碍,能令众生贪着世间名利之事。

巳三起惑造业

又令使人数瞋数喜,性无常准。或多慈爱,多 睡多病,其心懈怠。或卒起精进,后便休废。 生于不信,多疑多虑。

或舍本胜行,更修杂业,若着世事种种牵缠。

巳四授定得禅

亦能使人得诸三昧少分相似,皆是外道所得, 非真三昧。或复令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七日,住于定中,得自然香美饮食,身心 适悦,不饥不渴,使人爱着。

巳五食差颜变

或亦令人食无分齐,乍多乍少,颜色变异。

辰二明其对治

以是义故,行者常应智慧观察,勿令此心堕于 邪网。

当勤正念,不取不着,则能远离是诸业障。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21 / 23

 

 

 

13-3:(4 表) 丁四修行信心分分三

广

广

广

卯初举外内 二定,以别 邪正分二

辰初明邪定

应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贪着世间 名利恭敬故。

辰二明正定

真如三昧者,不住见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无 懈慢,所有烦恼,渐渐微薄。

卯二对理事 二定,以明 真伪分二

辰初明理定

若诸凡夫,不习此三昧法,得入如来种性,无有是处。

辰二明事定

以修世间诸禅三昧,多起味着,依于我见,系属三界,与外道共,若离善知识所护,则起外道见故。

卯初总标

复次精勤专心修学此三昧者,现世当得十种利益。

辰初善友摄护益

云何为十?一者常为十方诸佛菩萨之所护念。

辰二

离障

益分

巳初离外恶 缘障分二

午初离天魔现形

二者不为诸魔恶鬼所能恐怖。

午二离外道邪惑

三者不为九十五种外道鬼神之所惑 乱。

巳二离内惑 业障分二

午初离恶业

四者远离诽谤甚深之法,重罪业障, 渐渐微薄。

午二灭惑障

五者灭一切疑,诸恶觉观。

辰三

行成

坚固

益分

巳初于理信增

六者于如来境界,信得增长。

巳二处染不怯

七者远离忧悔,于生死中,勇猛不怯。

巳三不为缘坏

八者其心柔和,舍于憍慢,不为他人 所恼。

巳四无世滋味

九者虽未得定,于一切时一切境界 处,则能减损烦恼,不乐世间。

巳五得深禅定

十者若得三昧,不为外缘一切音声之 所惊动。

寅初明修观意

复次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沉没。

或起懈惑,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修观。

卯初

法相

观分

辰初明无常观

修习观者,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无得久停,须臾 变坏。

辰二明苦观

一切心行,念念生灭,以是故苦。

辰三明无我观

应观过去所念诸法,恍惚如梦。

应观现在所念诸法,犹如电光。

应观未来所念诸法,犹如于云忽尔而起。

辰四明不净观

应观世间一切有身,悉皆不净,种种秽污,无一可乐。

卯二大悲观

如是当念一切众生,从无始世来,皆因无明所熏习故,令心生灭,已受一切身心大苦。

现在即有无量逼迫,未来所苦,亦无分齐。难舍难离,而不觉知。众生如是,甚为可愍。

卯三大愿观

作此思惟,即应勇猛立大誓愿,愿令我心离分别故, 遍于十方,修行一切诸善功德。尽其未来,以无量方 便,救拔一切苦恼众生,令得涅槃第一义乐。

卯四精进观

以起如是愿故,于一切时、一切处,所有众善,随己 堪能,不舍修学,心无懈怠。

寅三结观分齐

唯除坐时专念于止,若余一切,悉当观察,应作不应 作。

寅初总标

若行若住,若卧若起,皆应止观俱行。

卯初约

法明俱 分二

辰初即止之观

所谓虽念诸法自性不生,而复即念因缘和合,善恶之 业,苦乐等报,不失不坏。

辰二即观之止

虽念因缘善恶业报,而亦即念性不可得。

卯二对障明俱

若修止者,对治凡夫住着世间,能舍二乘怯弱之见。 若修观者,对治二乘不起大悲狭劣心过,远离凡夫不修善根。

寅三总结

以是义故,是止观二门共相助成,不相舍离。

若止观不具,则无能入菩提之道。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22 / 23

 

 

 

13-4:(4 表) 丁四修行信心分分三

退

己初明可退之人分二

庚初标行劣

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

庚二举处释成

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 供养。

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着。

己二

明防

退之

法分

庚初通举圣意 分二

辛初标圣善巧

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

辛二释显巧相

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 于佛,永离恶道。

庚二别引经证 分二

辛初引经

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 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

辛二释经文

常见佛故,终无有退。

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 定故。

14:(1 表) 丁五劝修利益分分三

科判

论文

戊初总结前说

已说修行信心分,次说劝修利益分。 如是摩诃衍诸佛秘藏,我已总说。

庚初约三慧总举其益

若有众生欲于如来甚深境界,得生正信,远 离诽谤,入大乘道。

当持此论,思量修习,究竟能至无上之道。

辛初闻时益

若人闻是法已,不生怯弱,当知此人定绍佛 种,必为诸佛之所授记。

辛二思时益

假使有人能化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 十善,不如有人于一食顷,正思此法,过前 功德不可为喻。

辛三修行时益 分三

壬初时少德多

复次若人受持此论,观察修行,若一日一夜,所有功德,无量无边,不可得说。

壬二校量多相

假令十方一切诸佛,各于无量无边阿僧祇 劫,叹其功德,亦不能尽。

壬三释多所以

何以故?

谓法性功德,无有尽故,此人功德亦复如是,无有边际。

己二

谤毁

罪重

分四

庚初谤成罪重

其有众生,于此论中,毁谤不信,所获罪报,经无量劫,受大苦恼。

庚二诫劝止谤

是故众生但应仰信,不应诽谤。

庚三释罪重意

以深自害,亦害他人,断绝一切三宝之种。

庚四转释 断三宝之 义分二

辛初约果人依之得涅槃

以一切如来,皆依此法,得涅槃故。

辛二约因人依之得菩提

一切菩萨,因之修行,入佛智故。

戊三结劝修学

当知过去菩萨,已依此法,得成净信; 现在菩萨,今依此法,得成净信; 未来菩萨,当依此法,得成净信。 是故众生应勤修学。

15:(1 表) 甲三流通分分二

科判

论文

甲三流通分分二

乙初结上所说分二

丙初结义

诸佛甚深广大义,

丙二结文

我今随分总持说。

乙二回向利益分二

丙初明德广

回此功德如法性,

丙二辨遐沾

普利一切众生界。

              大乘起信论义记 海会寺讲记 科判 23 / 23

 

 

 

c_2_04_大乘起信论义记_海会寺讲记.txt · 最后更改: 2021/04/14 22:39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