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a_3_25_阿赖耶与阿赖耶识之异同

科判pdf

                                   阿赖耶与阿赖耶识之异同 表解

      全知无垢光尊者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释道净 整理 3稿 qq 973451196

 

1

 

依据《心性休息 第四品 业因果》之个人学习笔记,括号内仅供参考,具体见原文。

阿赖耶

阿赖耶识

相同

1、都是识的一个本体的两个侧面,每个识都有阿赖耶和阿赖耶识两个部分。

(《心性休息》明而无念之识,明分为阿赖耶识;无分别念分为阿赖耶。

2、都无分别念(无念)。《菩萨地论》云:

不与外境相系无分别念即阿赖耶之时;与外境相系无分别念即阿赖耶识之时;

3、白日七识多为主,余二一体为附属:白天时以七转识为主,阿赖耶和阿赖耶识为附属。

不同

1、《菩萨地论》云:不与外境相系无分别念即阿赖耶之时;

1与外境相系无分别念即阿赖耶识之时;

2、《心性休息》明而无念之识,无分别念分为阿赖耶。

2、明分为阿赖耶识; 

3心识无念悠然时,不执显现之外境,一缘阿赖耶之时,明现然不执著彼:如是于任何处境皆不分别,一缘悠然而住即是阿赖耶之时;

3、阿赖耶识明清稳:明了见到现境时,不分别任何法坦然而住即是阿赖耶识之时;

4、不明,无思亦无明相显现,有如昏睡或失知觉境界,酣睡无梦时。于任何处境皆不分别(无分别),

4、明,明了(明清分)、无念(无分别),

5、(1)不现或不见,不了知外境,不与外境相系,(2)一缘悠然而住。

5、(1)见,现或了知外境,与外境相系,

2)不分别任何法坦然而住,

6、习气阿赖耶如镜子无记的部分,无念(无念分)

6、如镜子明清的部分,明清分 

7、种子积于(习气)阿赖耶上;

7、不积种子。

8、阿赖耶不具有(作用)。

8、阿赖耶识具有促成彼等(种子)增加、积累、减少等作用。

9、所依如处所或房室(如坚慧论师于其所著的《经观庄严论广释》中说:意与眼等五根乃业之门,故为趋入之所依;思善、不善、中等之意为作者;色等六境为所作;阿赖耶识起作用;阿赖耶乃所依如处所或房室。)。

9、能起作用(如坚慧论师于其所著的《经观庄严论广释》中说:意与眼等五根乃业之门,故为趋入之所依;思善、不善、中等之意为作者;色等六境为所作;阿赖耶识起作用;阿赖耶乃所依如处所或房室。);

10、从阿赖耶中产生八识,阿赖耶是能生,八识是所生。

(阿赖耶是一切习气的根本,显现种种的境、识、身的根本,)

10、八识是所生

11、无念一缘无色因:遮止现境后不分别任何法而修,成为转生无色界之因,其种子存在于阿赖耶上。(阿赖耶的状态)。

《宝积经·禅定品》云:既非色界亦非欲界之心,不见外境之迹,数数而观串习者流转于无色界。” 

无色界:不与解脱道相联的阿赖耶位之识一缘寂止的稳固等持;

11、无念明现色界因:(未以证悟实相所摄之等持,即)于所现之现境,不生分别的状态中修持,是转生色界之业,积于阿赖耶上;(阿赖耶识的状态)

《宝积经〃禅定品》云:心于何法亦不分别、不舍外境一缘而行瑜伽,且远离证悟诸法本性者,乃色界之行;色界:明而无念稳固胜观等持分;

12无色界以阿赖耶为主,其余以随眠的方式存在,

12色界以阿赖耶识与趋入识为主,其余为附;

13、无色界:无色界四名蕴依心之理:

无色界之自地识,即是阿赖耶自性,空无边等之四处,住于一缘寂止中。心相续依极细微,受想行识四名蕴,一缘寂止劫不醒,亦未播下善种子:于往昔死亡之处,融入阿赖耶之受想行识四分称为四名蕴,心相续依赖于意身,趋入一缘寂止,安住于空无边等四无色处长达数劫,犹如酣睡阶段,无有所行之善法。虽然无有直接所行的不善业,但因无色界自地属愚痴地所摄,所以自然增长愚痴。

13、色界:

色界自识四禅定,住于阿赖耶识中,偶生执境细微识,多时等持中安住

禅定正行时,各以无分别念为主,分别外境则以随眠之附属方式存在。一禅、二禅、三禅分别具有分别、伺察、喜摄感受的过失,四禅偶尔有此三种分别,如凡夫三地的死亡以及闻法等时。

2

不同

14、阿赖耶和八识转依获得五智的功德:

——辨法法性论讲记 智圆法师讲授)阿赖耶转依获得法界体性智,就是与法界无二的智慧遍行于一切所知,如虚空般无分别而周遍。

14、阿赖耶识转依获得大圆镜智,恒时在法性中不动移,没有我与我所的执著,于一切境均无偏堕、恒时照见,犹如明镜中现影像般,虽于一切所知都不愚昧而显现,但没有所境能境的分别。

大圆镜智也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以及如来智慧施设的根本。

15、融入方式:种种破立无而现,从中觉醒六识聚,趋入外境而造业,夜以继日如是现。

如是欲界夜眠时,五根识渐入意识,意识融入阿赖耶,一缘无念无现境,彼者融入法界故,自性远离诸戏论,

欲界众生睡眠时,五根识与染污意识融入意识,意识融入阿赖耶识,顷刻出现明而无念之状态。(虽然新派有些上师说:认识阿赖耶识本面的人在此基础上安住,从而无梦享受光明法性。但我认为是)

阿赖耶识融入不分别任何法的阿赖耶中,阿赖耶又融入法界而使粗细执著灭尽的,并显现了光明离戏之法性。若了知此理,则可断除迷惑。《集密智宝续》云:七聚入阿赖耶识,后阿赖耶净法界,尔时显现本俱生,明空自然之智慧,瑜伽士当知此理。

复现阿赖耶识中,意识单起而作梦:复次再现,即从法界中出现阿赖耶,从阿赖耶中产生阿赖耶识,又从阿赖耶识中单独生起意识而显现各种梦境,即以习气而将外境执为我所之时。

也就是说,分别运行之风与依七识聚之脉内的风由经精脉、血脉而入于中脉内时,称为阿赖耶三等之识,因三风合而为一之故。尔后此识入中脉内成为一味一体是阿赖耶时,即酣睡时无梦,也有整个晚上处于无梦状态中的。

16、之后,阿赖耶融入法界,是指中脉中央具有粗界、无风运行、殊胜光明不变明性之光脉。

《普明续》云:中脉中之脉,不变胜光明,无实明性界,自成智之处。所谓中脉之清风是指自心。

若通达心性,则显现光明。此时,出现光明、明点、光芒、彩虹等显现光明;现出离戏心性之空性光明;现前明觉觉受大智慧之双运光明。

再后显现阿赖耶、阿赖耶识、意识时,即是风运行于意念所依之命脉中时,其后风入于依各根之脉中,醒来后自然对现境产生二取执著。如见色法之一境,也可以各自分类,此理下文有明说。

17当知执色之眼识,无念明分普基识,无分别分阿赖耶,其余六识亦复然。:如是眼见色法之分为眼识;明而无念之识,明分为阿赖耶识;无分别念分为阿赖耶。同样,闻声、嗅香、品味、受触以及觉知回忆对境时,明知各自对境分为彼等之识;识之明分为阿赖耶识;无分别念分为阿赖耶。

于明清不动阿赖耶识之时,也不遮各自之对境分为五根识;从明分而言是阿赖耶识;从无念而言是阿赖耶。

诸识聚融入一缘中时,实际上就是诸识融入了阿赖耶并以随眠的方式存在,如太阳升起时群星以隐没的方式存在。

佛铠论师于《观察心智释》中说:意识不分别任何法即安立为阿赖耶;仅就明分而言为阿赖耶识;觉知各自对境乃六识聚。即彼融入无念者为阿赖耶时。

18、八识聚于阿赖耶外散的情形:一缘眠时阿赖耶:一缘睡眠时,即是诸识于阿赖耶中互为一体之时,毫无外散;

梦中阿赖耶之识,意识二者为一体:梦中时意识从阿赖耶识上独自生起,所以是从阿赖耶性中稍许外散之时,从阿赖耶中出现的阿赖耶识与意识一体存在;

醒时一切一本体:醒觉时诸识从阿赖耶中严重外散,所以阿赖耶与八识聚均以一体的方式存在。此等是依照《密藏疏》中所说而述。

19、从阿赖耶中所现的阿赖耶识与七识聚。

即意识由于无明迷乱而积业,如经中云:意者为主极迅速,诸法之初意先行。

因未了知无变本性之圆成实,而产生各种不净迷现之遍计依他起,要想断除如梦般的轮回迷乱也必须通达心性圆成实,通过修持无倒之道——生圆次第方便智慧可现前本基如来藏。

3

不同

20、轮涅的阿赖耶:

轮回与涅槃之诸业均以种子的形式存在于阿赖耶上(本来具有如虚空般的无始心性法界中,因解脱依之而称为本性真实义阿赖耶;因轮回依之而称为种种习气阿赖耶)。

《文殊净智经》云:阿赖耶乃一切基,轮回清净涅槃基。也就是说,所谓真如法界中的阿赖耶作为分基,是指于何者也不分析之无记法。

从依于其上,或其本性中的,本来觉性无为法任运自成,之自性分而言,称为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无明作为基,即从存在彼上具有习气之轮回法八识聚分而言,称为种种习气阿赖耶。

一切善不善业之有为法皆依靠它,因此显现各种苦乐。

也就是说,随福德分之一切因果依于阿赖耶;随解脱分之一切善法也同样依赖于阿赖耶,而它的离垢之果依于佛性。

广说彼等之理

无记法的阿赖耶上,存在有轮回因果不善业、随福德分之微善业、涅槃所离之因——随解脱分善业、现前所有证道之菩提业等一切业。

道地所摄的随解脱分善业也是暂时之有为法,故以离因的方式存在于种种习气阿赖耶上,它的离果依于如来藏,如遮日之云清净分依靠太阳。

《宝性论》云:如地依水大,水大依风大,风大依虚空,虚空非依风,亦非依地水。如是蕴界根,依于诸业惑,业惑则恒时,依非理作意,非理作意者,住于净心中,心自性诸法,不住于一切。

如虚空般自性清净心性上的清净佛刹及本来具有的功德等无始善法界,以二种佛性的方式存在于离基中,离基即是涅槃之所依。

此处应当了知离基、离因、离果、所离四者。

其中离基是指佛性或如来藏;离因即指能清净如来藏上一切垢染的随解脱分善道;离果是指远离一切垢染后所现前的如来藏功德;所离是指依赖于种种习气阿赖耶的具习气八识聚。

此等按密宗而言,共称为净基、能净、净果、所净四种。所以说,这四者虽然名称不同,实际上是一体。

不清净的轮回识聚与随解脱分的有为诸法均长久存在于无明自性之种种习气阿赖耶上。

……由于是清净本性身智等之因故称为无漏真实义阿赖耶;作为轮回所依故立名为有漏种种习气阿赖耶。

所依法是一本体(法界无分类),是以能依法分类而安立不同名称的,此理与《现观庄严论》中所说的以能依法别,宣说彼分类。相同。

意思是说,存在垢染的阶段,根据清净每一垢染时的佛性,或如来藏,而安立不同的名称,也是合理的。

如《密严庄严经》云:愚者虽分别,月有盈与亏,然月无盈亏,照明大小洲。如是诸愚夫,于阿赖耶识,恒分别增减,彼乃无始佛。诸法之本基,为慢等习气,分别所染污,清净则无漏。若获无漏相,彼等恒稳固。意思是说,虽然月亮本体上无有增减,但因时间运行,而于四大洲中照射似有增减。

同样,尽管于心性光明本体中成佛无有自相苦乐,但因流转轮回而感受善趣恶趣等不同苦乐。

倘若修炼本性实义,即是所谓的趋至阿赖耶本义

4

不同

21种种习气阿赖耶:心性上存有轮回习气分而言,称为种种习气阿赖耶

为什么呢?因为善、不善、解脱、涅槃之业本来即无有自性,但它能作积累忽然所生之诸业的所依,即善不善业均依赖于它。

阿赖耶之本体是愚痴,故为无记法。

有者认为阿赖耶非愚痴性,因它既作为所有五毒之所依,又是涅槃之所依故。

这也仅是因为他们未懂得本义而已。为什么呢?此愚痴并非是五毒的愚痴,而是以最初迷乱为轮回时的俱生无明而立名愚痴的。

所谓的是涅槃之所依也需要观察。因为阿赖耶不能作为本来清净与净除一切客尘之具二清净的佛陀智慧及如来藏之所依,因阿赖耶尚需转依故。如《殊胜金光经》云:阿赖耶转依为本体法身。《灭尽四大续》云:阿赖耶净乃法界

种种习气阿赖耶不是佛性之所依,因为一切垢染于其中是以离因的方式存在,或者与彼是能依所依的关系。因此说,种种习气阿赖耶仅能作为,修道而成就菩提的福慧资粮有为法,之所依而已,因二资为道谛所摄,故安立为欺惑无常性,这也是由于它依赖于种种习气阿赖耶的缘故。

若问:如果依靠它,则如何于其有害?

答:这也是应理的,诸如依靠灯心之油灯自燃或依靠薪之火自焚等,以依赖于阿赖耶之二资粮道而使轮回习气自净,尽除佛性与界性之垢,真实如初安住,因能现前光明菩提而称为清净缘。最后能净之对治也毁尽,因心所假立的遍计法是善法之故。

如《宝性论释》云:现前菩提(一地)位开始,遣除一切地道故。

《入中论》云: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此等教证均可说明这一点。

若问:那么,阿赖耶上怎么具有无舍空性与三十七道法呢?

答:具有佛地所摄之无舍空性与三十七道法而并非有道地所摄之法,因彼等是究竟道位故。

对此也有不同名称,即俱生无明、种种习气阿赖耶、无始无终之障、大黑暗、本住无明等。也就是说,本来具有如虚空般的无始心性法界中,因解脱依之而称为本性真实义阿赖耶;因轮回依之而称为种种习气阿赖耶,并产生轮回中的不同苦乐、功过之显现。

《宝性论释》中所引教证云:无始终时界,乃为诸法处,具此故显现,众生与涅槃。

22、本性真实义实相如来藏:

从涅槃功德之所依分而言,称为本性真实义阿赖耶,又名为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如宝珠般功德任运自成、无垢、无离垢、本来光明身智无离无合之密意实相;

从自性清净分来说,虽可立名为如虚空、无相、空性、无为法等,然而并非是无有一切的断空,而是任运自成身智光明之意趣,也是解脱一切轮回法的空性。

《密严庄严经》云:清净之月轮,恒无垢圆满,因时于世间,分别月盈亏。如是阿赖耶,恒具如来藏,佛说如来藏,名为阿赖耶。不晓此愚者,以自习气力,见其异苦乐,业感烦恼相。自性净无垢,功德如宝珠,无迁亦无变,彻知而解脱。弥勒菩萨云:于此无所破,所立亦毫无,真实见真性,见真性解脱。

对此也有种种异名,诸如本性真实义阿赖耶、无始善法界、如来藏、佛性、心之自性光明、法界、实相真如义、自性清净之真如、智慧到彼岸等;从所依之基、来源、离因等作用分而立名为不可思议

。。。。。。光明心性是一切之所依或来源,从这一角度来说,无论轮回还是涅槃皆无破立、无异体、无迁变,因此称为轮涅之源——本性真实义实相如来藏。

《道歌集》云:唯一心性诸种子,从中显现轮涅法,能赐一切所欲果,顶礼如摩尼宝心

《密严庄严经》云:所谓殊胜因,彼能生一切,无心皆无有,无作亦无有。与涅槃同体,阿赖耶无二,若与涅槃异,阿赖耶非常,无现无坏常,断除四边也。亦称如来藏,幻化智慧名,互为一体藏,如手镯而住。异地阿赖耶,亦是如来藏,彼藏阿赖耶,如来所宣说,藏名阿赖耶,浅慧者不了。

 

a_3_25_阿赖耶与阿赖耶识之异同.txt · 最后更改: 2021/04/04 13:19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