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a_1_02_大乘无上续论宝性论

科判pdf

        大乘无上续论宝性论 讲记 偈颂 科判

            弥勒菩萨 造 全知多罗瓦 科判 智圆法师 译讲

        释道净 整理 25 稿 qq 973451196 校对 圆兴 狄明利 圆锦 夏凡 慈信

 

 

Z_RA4K0-1总表 缘起品2

科判

颂词

在此相合圣者无著之注释()宣说《大乘无上乘续论》之义分四科判:

甲一、相应正论之名

义分四

乙一、三种论名的

对应

梵语:摩诃衍那.俄达

(日阿)    ra丹扎.西扎

藏语:特巴钦波

吉喇嘛丹珠

汉语:大乘无上

续论

乙二、标显梵语的必要

乙三、解释论名

乙四、取名必要

甲二、成就大义之总礼

顶礼一切佛菩萨!

 

 

 

 

 

 

 

 

 

 

 

 

甲三

、具殊胜义之正论分三

 

缘起品

 

乙一、安立 论体 分三

丙一、总标略说

佛法僧及如来藏,菩提功德与事业,

论体一切摄略说,如是七种金刚处。

丙二、对照经典

应知七种相次第,依照总持自在王,

经序有三余四处,菩萨如来差别分。

丙三、决定次第

从佛有法从法僧,从僧获得藏智界,

终获智慧胜菩提,力等具利众生业。

 

 

 

 

 

 

 

 

 

 

 

 

乙二

、广说论支分二

 

 

 

 

 

 

丙一

、广说所得三宝之支分分三

 

果续

(自相续果

 

 

 

 

 

 

 

丁一

、抉择三宝各自体相分三

一、究竟皈依

佛宝

体相分三

己一、以赞叹说佛宝

谁无初中后三际,寂静自觉而证知,既已觉悟令他觉, 宣说无畏常恒道,执胜智悲剑金刚,割截一切苦苗芽,

摧诸见林疑虑墙,如是佛陀我敬礼。

己二、别说彼义

无为法体任运成,不依他缘而证知,

具有圆满智悲力,具足二利唯佛陀。

 

己三、广说彼等对应

非初非中非后际,自性故是无为体;寂静法身自性故, 应知称为任运成;唯以各别自证故,不依他缘而证知; 证此三相故为智;宣说道故为大悲;依于智慧及大悲,

断除苦惑故为力;以初三者成自利;末后三者成他利。

二、佛所 圣教

法宝

体相分四

己一、以赞叹说法宝

非无非有非有无,亦非非有非无边,不可思量离言语, 各别自证及寂灭,无垢智慧具光明,能破一切攀缘境,

贪欲瞋恚愚痴暗,如是法日我敬礼。

己二、别说彼义

不思不二无分别,清净显现对治故,

何法依何离贪欲,具二谛相是为法。

己三、彼等摄于二谛中

远离贪欲自性者,灭道二谛所摄取,

如其次第彼等亦,应以三三功德知。

己四、广说彼等对应

不思量故无言故,圣者自证故不思,

寂故不二无分别,净等三者犹如日。

 

 

三、持此

僧宝

体相分三

己一、以赞叹说僧宝

此心自性光明故,照见烦恼本无实,真实证悟诸有情, 无我真实际寂静,见众如来常随逐,具有无障净智者,

见众清净遍无量,如是具慧我敬礼。

己二、彼等功德摄于二种中

如所尽所各别证,智慧见者清净故,

具慧不退之僧宝,定具无上之功德。

 

三、广说彼等对应分四

庚一、广说证悟如所有法之

功德

众生寂灭之法性,证悟故为如所性,

彼亦本来清净故,烦恼本来消尽故。

庚二、广说证悟尽所有法

(之)的功德

所知究竟证悟心,现见一切有情众,

具有遍知法性者,是故具有尽所性。

庚三、宣说彼等清净

如是证悟之彼者,依于各别自证见,

无垢法界无贪著,无碍故彼为清净。

庚四、宣说彼是一切众生殊

胜的(之)皈依处

智慧见者清净故,佛陀智慧无上故,

不退转众之圣者,是诸有情皈依处。

丁二、安立三皈依之

分三

戊一、观待必要安立三皈依

由说佛法僧功德,依照三乘三供养,

不同信解六种人,是故安立三皈依。

戊二、后二者非究竟皈依处

可舍弃故虚妄故,无故具有怖畏故,

二种法及圣者众,非为究竟皈依处。

戊三、抉择了义(的)皈依处

了义之中诸有情,皈依唯一是佛陀,

能仁法性之身故,亦彼僧之究竟故。

丁三、宣说三宝之释词

少出现故无垢故,具势力故世严故,

殊胜故及不变故,以此六因称胜宝。


 

 

 

 

 

 

 

 

 

 

 

 

 

 

 

 

甲三

、具殊胜义之正论分三

 

缘起品

 

 

 

 

 

 

 

 

 

 

 

 

 

 

 

 

 

乙二

、广说论支分二

 

 

 

 

 

 

 

 

 

 

 

 

 

 

丙二

、广说能得因缘之四金刚处分三

 

戊一、四金刚处唯是佛之境界

真如有垢及无垢,无垢佛德佛事业,

从彼生起三宝善,证悟胜义诸佛境。

丁一、 共同宣说分四

戊二、显示彼等不可思议

如是三宝此种性,遍知诸佛妙境界, 彼亦四相依次第,以四根据不思议。

戊三、广说彼等(之)根据

清净而具杂染故,无杂染而清净故,

法不离而不现故,任运而无分别故。

 

戊四、安立因与缘

所觉以及觉悟体,觉悟支及觉他故, 依次所觉为净因,其余三者为净缘。

 

 

 

 

 

 

 

 

 

 

 

 

丁二

、别说各自体相分四

 

 

 

 

 

 

基续

(自相续因

 

己一、法界遍满一切                               1-1

 

己二、总标略说能遍者                             1-1

 

 

庚一、以本体与因清净义分二                (表 1-1

 

 

庚二、果与业成就义分二                    (表 1-1

 

 

庚三、诸功德相应义分二                    (表 1-1

戊一、

庚四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二              (表 1-1

庚五、分位差别唯名分析分二                (表 1-1

所觉法

(己)

界义

三、

庚六、如空遍行义分二                      (表 1-1

分八

其义

庚七、恒时不变义分

辛一宣说不变之分位              (表 1-1

 

广说

辛二、其义广说分三

壬一不净位不变分二      (表 1-2

第一

分八

壬二不净净位不变分二    (表 1-2

如来藏

 

壬三、极(清)净位(不变)分二

1-3

 

 

 

庚八(诸)功德无二(别)义分二           (表 1-3

1

己四、摄义并启下义(文)                         (表 1-3

6

己五、依启下

庚一、有垢真如共同相似对应分三 1-31-5

 

义以喻宣说

庚二、(宣说(垢障与如来藏二者)各自相似对应

 

分二

分二                           1-51-6

 

(己)六、所说(之)义以信心了知               (表 1-6

 

己七、认定所证(觉)的(之)空性                 (表 1-6

己八、以彼等(诠示)宣说之必要分二               (表 1-6

 

 

道续

(他相续缘

戊二、觉性

己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                      (表 2-1

己二、总标讲法                             (表 2-1

()本体()

 

庚一、净得本体及(之)因义分二     (表 2-1

菩提义分三

 

庚二、远离垢障之果义分二           (表 2-1

第二 菩提品

己三、其义广

庚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分二         (表 2-1

庚四、具足功德义分二               (表 2-2

2

说分七

庚五、(以)三身之分类行义分二 2-22-3

庚六、于众生未尽间彼等恒常义分二   (表 2-3

3

 

庚七、如实不可思议(义)分二       (表 2-3

戊三、觉(悟支分)()功德义分

己一、对应二身功德之分类分二3-1

  第三  功德(表 32 表)

己二、抉择功德之分类分四3-13-2

戊四、觉()他行之事业义

己一、显示任运相续不间断分二4-1

分二 第四  事业品44

己二、以比喻了知分四 4-14-5

丁三、于四金刚处生起信解之(彼等)利益

戊一、以殊胜赞叹之方式宣说分二

分二 第五 校量功德品 5

戊二、以异门说彼分二

乙三、圆满作业分二 6

丙一、广说所讲之义分三

丙二、由讲解之方式摄义而宣说

甲四、

善巧翻译此论(义)

未证邪证及怀疑,一切冥暗能根断,即此善说日光明,愿此善根除众暗。

吉祥无比城之大智者婆罗门宝珠金刚叔伯班智达萨迦那与释迦比丘具慧译师共译于无比大城。

 


科判

颂词

 

 

 

 

 

 

 

 

 

 

 

 

 

 

 

戊一

、所觉法界义分八

 

第一如来藏品

己一、法界遍满一切

佛陀法身能现故,真如无有差别故,具种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佛智入诸有情故,自性无垢彼无二,佛性假立彼果故,说众皆具如来藏。

己二、总标略说能遍者

本体因果业相应,行及分位遍行义,

常恒不变德无别,是说胜义界密意。

 

 

 

 

 

 

 

 

 

 

 

 

 

 

 

 

(己

)三

、其义广说分八

 

 

庚一、以本体与因 清净义分二

辛一、共同宣说能净所净

如净宝珠虚空水,自性恒时无杂染, 信法以及增上慧,三昧大悲而出生。

 

二、别说各自本体分二

壬一、所净本体义

自在势力及不变,滋润本体自性故,

彼等宝空水功德,是为相似对应法。

 

壬二、能净因

义) 分二

 

癸一、断除四障

于法瞋恨及我见,怖畏轮回之痛苦, 舍离利乐众生事,是为四种障碍性。大欲有情及外道,声闻以及辟支佛, 增上信等四种法,应知是为能净因。

癸二、以对治成为佛子

信解胜乘为种子,般若为母生佛法,

禅乐胎处悲乳母,具足彼等诞佛子。

 

庚二

、果与业成就义分二

辛一、共同宣说所得能得

净我大乐及恒常,功德波罗蜜多果, 厌离轮回求涅槃,欲愿彼等之作业。

 

辛二

、广说各自体相分二

 

 

壬一、所得果分三

癸一、断除颠倒相

彼等果者若总摄,以于法身四颠倒,

不净无我苦无常,相反对治而获得。

癸二、获得四种果

法身自性清净故,及断习气故为净,我与无我诸戏论,

寂灭之故为圣我,彼意生身及其因,舍离故为大安乐,

三有轮回及涅槃,证悟平等故为常。

癸三、解脱于二边

智慧断除我爱执,悲悯众生不住寂,

智悲菩提方便力,圣者不住有寂边。

 

壬二、

能得作业分二

癸一、若无种性不能了知取舍

倘若无有佛种性,不能厌离轮回苦, 及不希求于涅槃,亦无希欲之愿心。

癸二、若有种性则有了

知功过之作业

于彼轮回及涅槃,观见苦乐之功过,

此依具有种性有,何故于无种性无。

 

庚三、诸功德相应义分二

辛一、宣说因果共同功德

犹如大海器宝水,无量功德无尽处, 具有无别功德性,是故犹如酥油灯。

辛二、

宣说各自功德分二

壬一、因功德相应义

法身以及如来智,大悲之因蕴涵故,

如以具有器宝水,是故宣说如大海。

壬二、果功德相应义

神通智慧及漏尽,于彼真如体无别, 犹如灯之明暧色,故与无垢界相似。

庚四、

以补特伽罗分类行

分二

辛一、以三者宣说分类行义

依于凡夫及圣人,佛陀真如分类行,

见真实者于众生,宣说如此如来藏。

辛二、彼等渐次清净理

一切凡夫心颠倒,已见真实异于彼, 如来如实不颠倒,远离一切诸戏论。

庚五、

分位差别唯名分析分二

辛一、于三分位安立异名

不净以及不净净,极为圆满清净者,

如是次第而宣说,凡夫菩萨与如来。

辛二、以三名摄六义之理

于彼本体等诸义,以六所摄之法界, 彼者于三分位中,以三异名而宣说。

庚六、

如空遍行义分二

辛一、无分别周遍一切

犹如具无分别性,虚空遍行于一切,

心之自性无垢界,如是遍行于一切。

辛二、共相无差别理

共相法性能周遍,过失功德究竟位, 犹如虚空能周遍,下中上等色相器。

庚七、恒时不变义分二

辛一、宣说不变之分位

具有过失客尘故,具有功德自性故,

本初如是后亦尔,真如法性无变异。


 

 

 

 

 

 

 

 

戊一

、所觉法界义分八

 

(己

)三

、其义广说分八

 

庚七

、恒时不变义分二

 

 

 

 

 

 

 

 

 

 

 

 

 

 

 

 

 

 

 

 

辛二

、其义广说分三

 

 

 

 

 

 

 

壬一

、不净位不变分二

 

 

 

 

 

癸一

、如空无变理分三

子一、略说

犹如虚空遍一切,由体细故尘不染,

如是佛性遍众生,一切烦恼亦不染。

 

 

 

 

 

子二

、广说分五

丑一、有法显现生灭理

犹如器界一切法,依于虚空而生灭, 如是有情之诸根,依无为界而生灭。

丑二、法性无灭理

犹如虚空以诸火,往昔何时未曾烧,

如是佛性死病老,诸火亦复不能烧。

 

 

 

丑三、广说实相分三

寅一、比喻

地者依于水而住,水则依于风而住, 风复依于虚空住,虚空不依地等住。

 

寅二、意义

如是一切蕴界处,住于业及烦恼中, 此等行业及烦恼,住于非理作意中, 此等非理作意者,住于心之清净中,

心之自性诸法者,不住彼等诸法中。

寅三、彼等对应

知蕴界处犹如地,有情业惑犹如水, 非理作意犹如风,净心如空无基住。

 

丑四、以客尘成立轮回相(理)

非理作意分别者,住于心之自性中, 依于非理之作意,生起诸业及烦恼, 依于业及烦恼水,生起有漏蕴界处,

空中器界成坏般,如是有情生而灭。

丑五、自性无变理

心之自性如虚空,无因以及无有缘, 无有和合及无生,无灭亦无安住相。

子三、摄义

心之自性为光明,犹如虚空无转变,

妄念所生诸贪等,客尘诸垢不能染。

癸二、

宣说彼等差别分二

子一、无变法性以生灭而空

依于业及惑水等,不能令彼新生起, 以死病老猛烈火,亦复不能焚烧彼。

子二、变异与三火相同

劫末地狱普通火,三者依次而对应,

死病老之三种火,应知彼等相似法。

 

 

 

 

 

 

 

壬二

、不净净位不变分二

癸一、宣说以生等不变之真实义

分二

子一、不变似现变之理

菩萨如实知佛性,解脱生老病死等, 离生等贫由证因,悲悯众生示生死。

 

子二、其义广说分二

丑一、以痛苦不能转变

死病老之诸痛苦,圣者悉皆永灭尽,

依于烦恼业力生,彼者无彼故无生。

丑二、以大悲来表示

(示现)变异

如实真实已见故,虽于生等已超离, 然以大悲之自性,示现生死老病等。

 

 

 

 

 

 

 

癸二、认定十地佛子功德分

 

子一、已生菩提心之功德

诸佛意子已证悟,不变法界真如性, 无明令盲诸众生,见现生等诚稀有, 若得胜者之境界,凡夫境界中显现,

是故众生之至亲,善巧以及悲殊胜。

 

子二、已入殊胜行之功德

彼者超越诸世间,依然安住于世间, 为利世间现世间,世间垢障无染污。犹如莲花出于水,不为彼水所染污,

如是佛子生世间,不为世间法所染。

子三、获不退转之功德

行持利他之事业,智慧恒如火炽燃,

寂灭静虑等持中,恒时入于定境中。

 

 

子四、成最后有之功德

以宿善愿推动力,及离一切分别故, 为令成熟诸有情,十地菩萨无勤作。说法以及现色身,利行及与诸威仪, 何者以何如何调,此者如是皆通达。如是对于虚空际,无边有情恒时中,

具慧任运无障碍,真实广行利生业。

 

子五、成办二利差别之功德

菩提萨埵后得时,事业相与诸善逝, 真实救度诸有情,于此世间视平等。然如大地与微尘,亦如大海牛迹水,

彼等差别极悬殊,佛与菩萨亦如是。


 

 

 

 

 

 

 

 

 

 

 

 

 

 

 

 

 

 

 

戊一

、所觉法界义分八

 

 

 

 

 

 

 

 

 

 

(己

)三

、其义广说分八

 

 

庚七

、恒时不变义分二

 

 

辛二

、其义广说分三

 

 

 

壬三、极

(清) 净位

(不变分二

癸一、略说不变异

不变性具无尽法,众皈无后际究竟,

此常不二无分别,无灭法性非作故。

 

 

 

 

癸二、其义 广说 分三

 

子一、远离 生等义分二

丑一、分别宣说

清净法界无有生,无死无病亦无老, 依次常故坚固故,寂灭故与不变故。

 

丑二、广说对应

佛性依于意生身,无生其性恒常故; 依于不可思议死,无死其性坚固故; 依于无明习气病,无害其性寂灭故;

依于无漏之行业,无老其性不变故。

子二、摄义并承上启下

当知以二复二句,亦复具有二二句, 依次无为法界中,具有常恒坚固等。

 

子三、安立常等之根据

具有无尽功德故,如如不变常恒义; 如同轮回无边故,皈依自性坚固义; 无分别智自性故,无二法性寂灭义; 具非造作功德故,自性不灭不变义。

 

 

庚八

(诸

)功德无二

(别

)义分二

辛一、以名略说

法身如来及圣谛,涅槃如光不离日,

如是功德无二故,除佛之外无涅槃。

 

 

 

 

辛二

、其义广说分三

 

壬一、广说异名分二

癸一、以四义说四名

总之无漏法界中,依于四种义差别, 当知四种相应名,称为法身如来等。

癸二、名义对应而说

佛陀诸法不相离,及彼佛性如是得,

不妄不欺之法性,本来自性寂灭性。

 

壬二、广说意义分二

癸一、广说无二义

遍知一切现菩提,已断障垢及习气, 如来以及涅槃者,于胜义中无二性。

癸二、广说解脱义

一切行相无数量,无思无垢之功德,

无别体相即解脱,解脱彼者为如来。

 

 

壬三、彼等

() 了知分二

 

 

癸一、绘画喻

譬如种种绘画师,各自善巧各不同,某师了知能绘分, 比分余人不知晓,此后于此由诸师,我之形貌当共绘, 具权国王于彼等,下谕布绢赐与彼,从彼听闻此事已, 着手绘画国王像,绘画王像画师中,若有一人去他方, 由于彼人远行去,缺少彼者一人故,圆满王像遂不成, 此喻此处如是知,所言彼等画师者,布施持戒忍辱等, 具有殊胜诸方便,空性即说圆身像。

癸二、日轮喻分二

子一、以四法与日轮相似

般若以及智解脱,光明照耀及清净,

无二是故如光明,光芒日轮无二般。

子二、除佛外无究竟涅槃之理

是故乃至未得佛,真实涅槃不可得, 如舍光明及光芒,日轮永时不可见。

己四、摄义并启下义(文)

如是已说如来藏,十种意义而安立,

今说烦恼所缠藏,当以九喻而了知。

 

己五

、依启下义以喻宣说分二

庚一

、有垢真如共同相似对应分

辛一、如来藏周遍众生之理分二

 

壬一、略说

萎花中佛蜂中蜜,皮壳中果粪中金,地中宝藏果中芽, 破衣之中宝佛像,贫贱丑女腹中王,焦泥模中妙宝像,

客尘烦恼所障覆,众生如是佛性住。

壬二、宣说喻义对

障垢犹如萎莲花,蜜蜂皮壳及粪秽,地蕴果皮破坏衣, 苦逼丑女黑泥模。无垢佛性如佛身,蜂蜜果实及黄金,

宝藏胚芽宝佛像,四洲圣王妙宝像。

 

 

辛二、广说其喻义 分九

 

 

壬一、 萎花中佛之喻义对应

分三

癸一、萎花中佛身之喻

譬如萎败莲花中,安住相好庄严佛, 具净天眼人见已,去除花叶显佛身。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如是善逝佛眼见,阿鼻亦遍如来藏,

无碍大悲于轮回,常住令众解脱障。

 

癸三、喻义对应

犹如萎败莲花中,安住善逝佛陀身, 无垢天眼见此已,去除凋残败坏叶。如是众生贪嗔等,烦恼缠中住佛性, 大悲能仁见此已,善作摧毁垢障业。


 

 

 

 

 

 

 

 

 

 

 

 

 

 

 

 

 

 

 

 

戊一

、所觉法界义分八

 

 

 

 

 

 

 

 

 

 

 

 

 

 

 

 

 

己五

、依启下义以喻宣说分二

 

 

 

 

 

 

 

 

 

 

 

 

 

 

 

 

庚一

、有垢真如共同相似对应分三

 

 

 

 

 

 

 

 

 

 

 

 

 

 

 

 

 

 

 

辛二

、广说其喻义分九

 

壬二、群蜂中蜜之喻义

分三

癸一、群蜂中蜜之喻

譬如上妙美味蜜,为诸群蜂所围绕,

须者见已设方便,驱散群蜂而取蜜。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大仙一切智眼见,犹如蜂蜜之佛性,

 彼之障垢如蜜蜂,善作彻底断除业。

 

癸三、喻义对应

譬如蜜为百千万,蜜蜂障覆须求人,

驱散彼等诸群蜂,随意而作蜂蜜事。

如是众生所具有,无漏智慧如蜂蜜,

善巧摧毁如蜂惑,智者佛陀如丈夫。

 

壬三、皮壳中果实之喻义 分三

癸一、皮壳中果实之喻

譬如具壳之果实,众人不能得受用,

凡欲食用果实者,去除皮壳取果实。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如是众生所具有,佛性为诸惑垢杂,

乃至未脱烦恼垢,三有不能作佛事。

 

癸三、喻义对应

譬如稻谷麦等粮,果未脱壳具芒者,

倘若果实未善治,众人不能享美味。

如是众具法自在,未离烦恼之佛身,

于为烦恼所逼众,不能赐予法喜味。

 

 

 

壬四、粪中金之喻义分三

 

癸一、粪中金之喻

譬如有人行路时,黄金遗失粪秽中,

具有不坏之黄金,于此安住百千年。

具净天眼见金已,以语告示余人言,

此中现有真金在,汝当还净起金用。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如是能仁明然见,陷溺烦恼粪秽中,

众生功德欲令净,于诸众生澍法雨。

 

癸三、喻义对应

譬如腐烂粪秽中,坠入黄金天眼见,

 为令清净胜美金,认真显示于他人。

如是佛陀已明见,烦恼不净大粪中,

堕入有情圆觉宝,令净于众说圣法。

 

壬五、地下宝藏之喻

分三

癸一、地下宝藏之喻

譬如贫人家地下,具有无尽珍宝藏,

 主人于此无所知,宝藏不言我在此。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如是意中珍宝藏,不增不减净法性,

由未证故诸众生,恒时备受贫乏苦。

 

癸三、喻义对应

譬如贫家地层下,已有宝藏对主人,

 宝藏不言我在此,主人不知有宝藏。

如是意家法藏住,一切众生如穷人,

 为令彼等获此故,大仙真实降世间。

 

壬六、果皮中胚芽之喻义 分三

癸一、果皮中胚芽之喻

譬如郁多罗等树,果中种芽未朽坏,

种于地中灌水等,渐次生长成大树。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一切有情无明等,果皮中缠法界善,

 如是若依彼彼善,渐次成为能仁王。

 

癸三、喻义对应

譬如依水日风土,时间虚空之众缘,

 郁多罗及菴摩罗,果皮之内生长树。

有情烦恼果皮内,具有正觉之胚芽,

如是彼彼善缘力,见法次第渐增长。

 

壬七、破() 衣中宝佛像之喻义分三

癸一、破()衣中宝佛像之喻

譬如宝成之佛像,臭秽破衣所缠裹,

 天人见彼在道中,为除秽衣此示他。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佛陀无碍眼现见,诸惑缠裹如来藏,

下至旁生亦具有,为令解脱示方便。

 

癸三、喻义对应

譬如珍宝之佛像,臭秽破衣所缠裹,

 置于路中天眼见,为令解脱示他人。

如是烦恼破衣缠,佛性安住轮回道,

 佛见旁生亦具有,为令解脱说妙法。


 

 

 

 

 

 

 

 

 

 

 

 

 

 

 

 

 

 

 

 

戊一

、所觉法界义分八

 

 

 

 

 

 

 

 

 

 

 

 

 

 

 

 

 

 

己五

、依启下义以喻宣说分二

 

 

 

庚一

、有垢真如共同相似对应分三

 

 

 

辛二

、广说其喻义分九

壬八、贫贱丑女腹中所怀 轮王 之喻义分三

癸一、贫贱丑女腹中怀轮王之喻

譬如丑陋无怙女,住于无有依怙处,

胎藏住持吉祥王,自腹有王不觉知。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转生三有无怙家,不净众生如孕妇, 具有怙主无垢界,如彼腹中转轮王。

 

癸三、喻义对应

譬如身著破垢衣,丑女胎中轮王住, 然于无怙寒舍中,感受猛厉之痛苦。如是心住佛性怙,无怙具心诸有情,

由于烦恼心不静,是故安住痛苦处。

壬九、

焦) 泥模中

(妙 )像之喻义

分三

癸一、泥模中金像之喻

譬如模中融金铸,宝像外有焦泥模, 见已知者为清净,内金除去外泥障。

癸二、烦恼中佛性之义

佛见自性常明净,以及尘垢所染污,

众生犹如金泥模,令净诸垢成菩提。

 

癸三、喻义对应

譬如无垢金铸成,象马等像藏模中, 彼无垢故寂灭性,铸师知已除泥模。如是遍知佛陀见,犹如纯金寂灭意,

以说妙法巧方便,善破模障令清净。

 

 

辛三、(总)摄(义)而说无前际(之)理

萎败莲花与蜜蜂,皮壳粪秽及土地, 果皮破坏垢秽衣,女人胎藏及泥模, 佛身蜂蜜与果实,纯金宝藏及大树, 佛像以及转轮王,纯金所铸宝像般。宣说众生无始来,具有烦恼客尘垢,

无垢自性清净心,无始不离而安住。

 

庚二

宣说

垢障与如来藏二者

各自相似对应分二

 

 

 

 

 

 

 

 

 

 

 

 

辛一、明示垢障之差别分四

 

 

壬一、能障障垢之分类

贪欲嗔恚痴随眠,猛厉现行及习气, 见道修道不净地,清净地之所断障。如是九种障垢相,依于萎莲等显示, 以随烦恼所缠覆,差别之相无有数。贪等九种障垢者,概要略说如次第, 萎败莲花等九喻,依彼真实而宣说。

壬二、以彼等障覆法界之理

以彼等垢令凡夫,罗汉学人及具慧,

如其次第四一二,复二成为不清净。

 

 

 

 

 

 

 

 

壬三、广说各自(之)喻义

譬如淤泥水莲花,初敷荣时人欢喜, 后萎悴时人不喜,欢喜贪欲亦如是。譬如爱命之蜜蜂,极其扰乱刺蛰击, 如是生起嗔恚故,内心产生诸苦恼。譬如稻等内果实,外为皮壳所包裹, 如是现见如来藏,痴心蛋壳所覆蔽。譬如粪秽不合意,如是具贪诸有情, 依止五欲之因故,猛厉现行如粪秽。譬如财富由覆障,不知不得珍宝藏, 如是众生自生智,无明习气地所覆。譬如芽等渐生故,种子皮壳即破裂, 如是由见真实性,断除见道诸所断。由与圣道相连属,摧毁坏聚见核心, 修道智慧诸所断,宣说犹如破坏衣。依于七地诸垢障,犹如胎藏之垢障, 如同远离于胎藏,无分别智成熟般。随逐三地诸障垢,当知犹如泥土染,

巨大智慧之自性,金刚喻定所摧毁。

壬四、再摄总义

如是贪等九种垢,如同萎败莲花等。


 

 

 

 

 

 

 

 

 

 

 

 

 

 

 

 

 

 

 

戊一

、所觉法界义分八

 

 

 

己五

、依启下义以喻宣说分二

 

 

 

 

 

庚二、

(宣 障与如来藏二者)各自相似对应 分二

 

 

 

 

辛二

、明示自性法界分三

壬一、略说九喻显示三法

由三自性归摄故,种性如同佛身等。

壬二、显示分别喻义

此之自性即法身,真如以及种性者, 其中由三及一种,五种比喻当了知。

 

 

壬三

、广说分别喻义分三

癸一、法身

喻义分二

子一、明示法身之分类

当知法身有二种,法界最极清净体,

以及依彼之等流,宣说深及种种法。

 

子二、彼等与比喻对应

当知由超世间故,世间此喻不可见, 不可见故佛自身,宣说与彼界相同。所说微细甚深法,犹如蜂蜜一味性,

所说种种广大法,犹如种种壳中实。

癸二、真如之喻义

由于自性无变异,以及胜善及清净,

是故宣说此真如,与彼真金性相同。

 

癸三、种性 之喻

分三

子一、以喻明示二种性

犹如地藏及果树,当知佛性有二种, 无始自性住种性,真实纳受胜种性。

子二、由此获得三身之

承许依此二种性,获得如来三种身,

依于初者得初身,依于次者得后二。

 

子三、彼等与比喻对应

当知庄严自性身,犹如珍宝之佛像, 自性本来非所作,摄集功德宝藏故。具大法王国政故,报身犹如转轮王, 唯是影像自性故,化身犹如金影像。

(己)六、所说(之)义以信心了知

自生诸佛之胜义,唯是依信所证悟,

犹如日轮光晃耀,无眼目者亦不见。

 

己七、认定所证(觉)的(之)空性

此无任何所遮遣,亦无纤毫所安立, 真实正观真实性,真实见已即解脱。具有分离之体性,如来藏以客尘空,

无有分离之体性,藏以无上法不空。

 

 

 

己八

、以彼等

(诠示

)宣说之必要分二

 

庚一、以问答略说分二

辛一、提问

处处经说诸法空,如云如梦如幻相,

此中如来云何说,众生皆具如来藏?

辛二、答复

心怯轻慢劣众生,执著虚妄谤正法, 增上我执五过失,为具过者断彼说。

 

 

 

 

 

庚二

、其义广说分二

 

辛一、二转法轮宣说空性之密意

究竟清净真实际,以诸有为法而空, 烦恼行业果报义,说为犹如浮云等, 一切烦恼犹如云,行业犹如梦受用,

烦恼行业之果报,五蕴犹如幻变化。

 

 

 

 

辛二、 此无上续典中宣说法界如来藏之功德分三

壬一、为除过失而说法界如来藏

先前如是安立已,复于无上续此中, 为令断除五过失,宣说具有如来藏。

 

 

 

 

壬二、过失如何产生之理

如是未闻此善法,而以轻视自身过, 心中生起怯弱者,菩提心者不生起。何者已生菩提心,由此故生我慢心, 众生未生菩提心,于彼生起下劣想。如是于此思惟者,真实智慧不生起, 是故执著虚妄法,及不能知真实义。由于改造客尘故,众生过失非实有, 真实此过无有我,功德自性为清净。执著虚妄之过失,诽谤真实功德者,

具慧自身与众生,不得现见平等慈。

 

壬三、由遣除过失速得功德之理

如是依于听闻此,勇悍敬众如导师, 生起般若智大慈,由于生起此五法, 无罪以及观平等,无有过失具功德, 自与有情平等慈,依此疾得如来果。

大乘无上续论 辩三宝种性 第一如来藏品释 终


科判

颂词

 

 

 

 

 

 

 

 

 

 

 

 

 

 

 

戊二

、觉性本体之菩提义分三

 

第二菩提品

己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

净得远离及二利,其依深广大自性,

 常住世间如实性,以此八义而宣说。

己二、总标讲法

本体因果与事业,相应以及分类行,

常住以及不思议,由此建立如来地。

 

 

 

 

 

 

 

 

 

 

 

 

 

 

 

 

 

己三

、其义广说分七

 

 

庚一、净得 本体

(之) 因义 分二

 

辛一、略说净得

所谓自性之光明,犹如日轮与虚空,

 以客烦恼所知障,厚重云聚而遮障,

 遍具无垢佛功德,常坚不变之佛体。

此依于法无分别,及以拣择智获得。

 

 

辛二、其义 广说 分二

壬一、具二 净之 本体

分二

癸一、真实

佛性是由无别异,清净妙法所安立,

犹如日轮与虚空,智慧离染二体相。

癸二、差别 分二

子一、自性光明之差别

光明非是所作性,无离超过恒河沙,

 是故本来即具足,佛陀功德之诸法。

子二、离垢清净

之差别

是由自性不成立,周遍以及客尘故,

烦恼所知二障位,宣说犹如厚重云。

壬二、能得智慧因义

断除二种障碍因,承许即是二种智,

 一者无分别智慧,二者依彼后得智。

 

 

庚二

、远离垢障之果义分二

 

 

辛一、以喻略说无垢

犹如具有无垢水,莲花渐荣遍满池,

 亦如圆满之月轮,罗睺口中得解脱,

复如圆满之日轮,云聚烦恼中解脱,

 具有无垢功德故,具光明者即彼体。

唯佛如同佛身蜜,果实真金及宝藏,

果树无垢宝佛像,转轮圣王纯金像。

 

辛二

、其义广说分三

壬一、以二智慧出生二

如水池等贪欲等,客尘烦恼得清净,简要无分别智慧,

 其果如是而宣说;具有一切相殊胜,佛陀之身决定得,

 是依出定拣择智,其果如是而宣说。

 

壬二、由断三毒成就二

由断贪欲之浊尘,且于所化众莲中,降禅定水滋润故,

 佛如清净之池水,由脱嗔恚罗睺罗,且以大慈悲光明,

 普照一切众生故,佛如无垢之满月;由脱厚重愚痴云,

且以慧光照群生,遣除无知黑暗故,佛如无垢之日轮。

 

壬三、由净垢障获得

(真)实义

获得无等等法故,赐予无上法味故,远离二障皮壳故,

佛如佛身蜜果实,净故真实妙功德,遣除有情贫穷故,

 解脱果赐众生故,佛如真金宝藏树。现前珍宝法身故,

 两足根本最胜故,显示种种宝色故,佛如佛像王金像。

 

庚三

、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分二

 

辛一、略说成就二利义

无漏周遍不灭法,坚固寂常不变处,诸佛法身如虚空,

 能作圣者六根境,令见非大微妙色,令闻清净微妙音,

 令嗅善逝戒妙香,令尝大圣妙法味,令受三昧妙乐触,

令知甚深胜妙理,倘若仔细而思惟,佛如虚空离诸相。

 

辛二

、其义广说分三

壬一、总说成办二利之

总说二智之作用,应当如此而了知,成就圆满解脱身,

 及成清净法性身。解脱身与法性身,应知二相示一相,

 无漏性故周遍故,无为法故依处故。

 

 

壬二、别说自利圆满

烦恼习气灭尽故,承许即是无漏法,无著以及无碍故,

 承许智慧周遍行;毕竟无灭自性故,承许即是无为法,

 不灭性者为略说,由坚固等广说彼,当知灭者有四相,

 翻此坚固等法故,谓腐变异及间断,不可思义变易死,

当知无彼故次第,坚固寂静常不变。

 

壬三、别说他利圆满

为白净法所依故,无垢智慧是为处,犹如无相虚空界,

 见色闻声与嗅香,尝味觉触知诸法,皆由彼者作为因,

 如是为佛于二身,无碍加行坚固者,殊胜六根行境中,

无漏功德能生因。


 

 

 

 

 

 

 

 

 

 

 

 

 

 

 

 

 

 

戊二

、觉性本体之菩提义分三

 

 

 

 

 

 

 

 

 

 

 

 

 

 

 

 

 

 

 

己三

、其义广说分七

 

 

 

 

庚四

、具足功德义分二

辛一、以异名略说

不思常坚寂不变,静遍离念如虚空,

无著无碍无涩触,非见取善佛无垢。

 

 

 

辛二

、广说根据分二

壬一、于何者具功德之理

依于解脱法性身,显示自利及他利, 自利他利之依处,具有不思等功德。

 

 

 

 

壬二、所具 之功 德分

癸一、广说 甚深 之根 据分

子一、总标不可思议之理

一切种智之行境,如来非是三慧境,

是故当知此智慧,一切有情不可思。

子二、广说彼之差别

微细故非闻慧境,胜义故非思慧境, 法性甚深故亦非,世间修慧等境界。

子三、根据与比喻对应

此因如盲不见色,凡夫从来未曾见,

亦如产房内婴儿,不见日轮圣亦尔。

 

癸二、宣说 其余 之根

分三

子一、不变之功德

远离生故是恒常,无有灭故是坚固, 无彼二故是寂灭,法性住故是不变。

 

子二、断证之功德

证悟灭谛故极静,觉悟一切故周遍, 无所住故无分别,断烦恼故无耽著, 清净一切所知障,是故一切皆无碍,

无二堪能且调柔,是故远离粗涩触。

子三、清净之功德

彼无色故不可见,亦无相故不可取, 自性净故胜善根,障垢断故极无垢。

 

 

 

 

 

 

 

 

庚五

(以

)三身之分类行义分二

 

 

辛一、

略说体相之异门分三

 

壬一、自性身之体相及五种功德

非初中后无别异,无二离三垢分别, 证悟法界之自性,入定瑜伽师得见, 无量超过恒沙数,具诸不思无等德,

如来无垢法性身,尽断过失及习气。

壬二、报身亦具五种差别相

种种妙法光明身,勤修众生解脱义, 事业犹如摩尼宝,能现种种非彼体。

壬三、化身具有三种功德

世间令置寂静道,成熟授记因色身,

不离法界恒安住,犹如诸色不离空。

 

 

 

 

 

 

 

辛二

、其义广说分三

 

壬一、略说共同安立分类

自生诸佛之遍知,唯称彼者为如来, 最胜涅槃不思议,各别自证出有坏。彼者分类由深广,大自性三功德法,

当知如是自性等,安立法报化三身。

 

 

 

 

 

 

壬二、安立 各自

体) 相分

 

 

癸一、安立 自性 身体 相分

子一、略说体相及功德

其中一切诸如来,自性身之五体相,

摄略宣说当了知,具有五种功德相。

 

 

子二、广说彼等分二

 

丑一、广说体相

无为法与无别异,以及遣除二种边, 烦恼所知三摩地,三障决定得解脱, 无垢无有分别心,诸瑜伽师境界故, 由于法界自性力,本来清净故光明。

 

丑二、广说功德

无量无数不思议,无等清净之究竟, 当知彼等诸功德,真实自性身具足。广大故及无数故,非为寻思境界故,

唯佛习气亦断故,次第是为无量等。

 

癸二、 广说(安立)报身体相

分三

 

子一、广说报身体相

圆满受用诸法故,显示自性之法故, 大悲清净之等流,利益众生无息故, 无有分别任运中,所欲如实满足故, 以如意宝神通故,圆满受用身安住。

子二、复摄彼义

说法示现业不息,无有加行功用相,

显现不是彼自体,此处种种示五相。

子三、随缘示现

如由种种形色物,摩尼中现非彼体, 亦由众生种种缘,如来显现非彼体。


 

 

 

 

 

 

 

 

 

 

 

 

 

 

 

 

 

戊二

、觉性本体之菩提义分三

 

 

 

 

 

 

 

 

 

 

 

 

 

 

 

 

 

 

己三

、其义广说分七

 

 

庚五

(以

)三身之分类行义分二

 

 

 

 

 

 

辛二

、其义广说分三

壬二

、安立各自性

相分三

 

 

 

 

 

癸三、安立化身(体相) 分三

(二)

 

 

 

 

子一、殊胜化身示现十二相

依大悲心知世间,观照一切世间界,

法性身中不动移,幻化种种之事业。

天界出生圣白幢,从于兜率天宫降,

 入于母胎及降生,善巧通达工巧处,

 王妃眷属中嬉乐,出家修习诸苦行,

 往诣菩提道场中,降伏一切诸魔军,

 圆满菩提转法轮,趋入大般涅槃界,

普于不净刹土中,轮回未空恒示现。

 

子二、其作业次第引导众生分三

丑一、安置平凡者于小乘道

演说诸法无常苦,无我寂静知方便,

先令众生厌三有,后令悟入于涅槃。

 

丑二、安置小乘于大乘(道)

已入声缘寂灭道,具有获得涅槃想,

妙法莲花等诸经,宣说诸法真实性,

 遣除彼等先前执,而以智慧方便摄,

令彼成熟于胜乘。

丑三、安置大乘于解脱位

授与殊胜菩提记。

 

 

壬三、彼等摄义分二

癸一、对应根据摄于

三义中

甚深圆满大势力,善引凡夫同利故,

 彼等次第应称为,甚深广大大自性。

癸二、对应实际摄于

二义中

此处初者为法身,其后二者为色身,

如于空中色安住,于初身中后身住。

 

 

 

庚六、于众 生未 尽间 彼等 恒常 义分

辛一、略说常住之根据

由无量因众无尽,慈悲神足智具乐,

 得法自在灭死魔,无体世尊故常法。

 

 

 

 

 

辛二、 其义广说分三

 

 

 

壬一、色身恒常之根据

弃舍身命财三者,护持诸佛正法故,

为利一切诸有情,究竟圆满本愿故,

佛身净洁及澄清,大慈大悲生起故,

神变神足力显示,彼者住世行持故。

成就妙智于轮涅,取舍二执脱离故,

 恒常圆满而具足,无量等持大乐故,

常住世间利益他,不为世间染污故。

 

壬二、法身恒常之根据

获得无死寂静处,无有死魔现行故,

 无为自性之能仁,本来极为寂静故,

恒常是诸无依者,皈依处等合理故。

壬三、对应二身摄义

由前七种无误理,显示色身恒常性,

 由后三种无误理,显示法身恒常性。

 

 

庚七、如实 不可 思议

(义) 分二

辛一、略说

非言语境胜义摄,非心所观超譬喻,

无上轮涅不摄故,佛境圣亦不可思。

 

 

辛二、 广说分二

(三)

 

壬一、依次(第)宣说根据

不可思议离言故,离言胜义所摄故,

 胜义所摄非思故,非思超越比量故,

超越比量无上故,无上轮涅不摄故,

 轮涅不摄不住故,不取轮涅过德故。

壬二、对应二身摄义

前五正理微细故,如来法身不思议,

第六正理自在故,如来色身不思议。

壬三、功德不可思议之理

无上智悲等功德,至德彼岸佛不思,

 是故诸佛最后相,自在大仙亦不知。

大乘无上续论 辩三宝种性中 第二菩提品释 终


科判

颂词

 

 

 

 

 

 

 

 

 

 

 

 

 

 

戊三

、觉之功德义分二

 

第三功德品

 

 

己一、

对应二身功德之分类分二

 

庚一、分别宣说身与功德

自利他利胜义身,及依彼者世俗身,

 离系果与异熟果,功德分类六十四。

 

 

庚二、彼等各自分类

自利圆满功德处,即一切佛胜义身,

 他利圆满功德处,即一切佛世俗身。

初者法身十力等,离系功德皆具足,

二者大丈夫相等,异熟功德皆具足。

 

 

 

 

 

 

 

 

 

 

 

 

己二

、抉择功德之分类分四

 

庚一、总标略说喻义对应

力破愚痴如金刚,处众无畏若狮子,

 善逝不共类虚空,佛现二身同水月。

 

 

 

 

 

 

 

 

 

 

 

 

 

庚二

、广说各义分二

 

 

 

 

 

 

 

 

辛一

、自利胜义法身具离系功德分三

 

 

 

壬一、十力 分二

 

 

癸一、所表义之本体

知处非处业异熟,种种根基种种界,

 种种信解遍趣行,染净二种静虑等,

 忆念自他之宿命,了知生死天眼通,

寂灭烦恼习气智,如是宣说十种力。

 

 

癸二、依能表比喻了知

是处非处异熟界,众生种种信解性,

遍趣行与染净定,种种根机忆宿命,

天眼通及漏尽智,无明铠甲墙与林,

能刺能摧能截故,佛力犹如金刚杵。

 

 

壬二、四无畏分二

 

癸一、

认定本体之义分二

 

子一、认定本体

诸法圆满觉菩提,一切诸障能禁止,

 宣说道谛及灭谛,如是四种无所畏。

 

子二、其作用

诸法自知令他知,道障自断令他断,

 入道自得令他得,说二利谛佛无畏。

 

癸二、以比喻了知彼义

林中兽王常无畏,百兽群中自在行,

佛陀狮王处众中,无畏善住坚势力。

 

 

 

 

壬三

、十八不共法分二

 

 

癸一

、真实

分二

子一、十八 不共

各自 分类

分二

丑一

、广说分

 

寅一、行所摄(的) 六法

如来无过亦无诤,无有心意失念过。

亦无不定散乱心,及无轮涅种种想。

并无不择而舍置。

 

寅二、证所摄六法

志欲精进与正念,以及智慧与解脱,

解脱知见不退失。

寅三、事业所摄三法

三门事业随智转。

寅四、智慧所摄三法

智慧无碍知三世。

丑二、摄义并说余义

如是十八及余法,是为佛陀不共德。

 

 

子二、复说(以)上义及(作用与)获得之理

佛身语意悉无过,心无动摇无异想,

 不择舍置亦远离,志欲精进清净念,

 无垢智慧及解脱,解脱知见均不退,

 诸业普随智导转,三世无碍广智行,

 觉彼不共大菩提,为众无畏转妙轮,

此唯具足大悲者,一切中胜如来得。

 

癸二、喻义对应

地等体相空中无,虚空体相色中无, 然五大种世间共,不共世间尘许无。


 

 

 

 

 

 

 

 

 

 

 

 

 

 

 

 

 

 

 

戊三

、觉之功德义分二

 

 

 

 

 

 

 

 

 

 

 

 

 

 

 

 

 

己二

、抉择功德之分类分四

 

 

 

 

 

 

庚二

、广说各义分二

 

 

 

 

 

 

 

 

 

辛二、(他利世俗) 色身(具)异熟果功德分二

 

 

 

 

 

 

 

 

 

壬一、所表之三十二相

善住平满轮辐相,足跟广长踝不隆, 手足诸指悉纤长,及如鹅王网缦相, 肌肤柔软且细嫩,身体七处极隆满, 伊尼延鹿王腨相,阴藏犹如大象王, 上身犹如狮子王,肩脖隆满极丰腴, 臂膀浑圆丰腴相,手软浑圆无高下, 正立不俯手过膝,清净之身具圆光, 颈项无垢如海螺,两颊平广似兽王, 齿具四十上下等,亦极清净且密严, 净齿长短粗细匀,大牙极胜洁白性, 难思无边广长舌,品尝诸味得胜味, 迦陵频伽自然声,梵音清澈深远闻, 眼如莲花牛王睫,具净白毫严饰面, 顶有肉髻肤金色,清净细薄众生尊, 一孔生一细柔毛,右旋细轮向上靡, 净发严如琉璃宝,身量端似尼拘树, 普贤无譬大仙人,那罗延力坚固身,

不思议相三十二,佛说此是人王相。

壬二、以能表比喻归摄

犹如无云空月色,秋季湛海水中见, 如是正觉坛城中,佛子能见遍主身。

庚三、以经教了知彼等功德

如是六十四功德,各自所具成就因,

及其次第当依照,宝女问经而了知。

 

 

庚四

、以喻复摄其义

(复说喻义摄义

)分二

辛一、总说喻义相同

由无坏裂无羸劣,无与伦比无动故, 次第金刚狮子王,虚空水月喻显示。

 

 

辛二

别说

彼等各自喻义对应分二

 

壬一

、宣说离系果法身之功德分二

 

 

癸一

、展开以比喻表示分三

 

子一、

以金刚喻表示十力

分二

 

丑一、别别表示

初六中三后一力,依此十力之次第, 遣除所知三昧障,以及习气诸障故。

如甲如墙如稠林,刺穿摧毁截断故。

 

丑二、共同表示

重精坚固不坏故,大仙势力如金刚, 何以沉重由精华,何以精华由坚固,

何以坚固由不坏,不坏是故如金刚。

 

子二、

以狮子喻表示无畏

分二

丑一、略说

无畏惧故善住故,坚故势力圆满故,

释迦狮子如狮子,于大众中无畏惧。

 

丑二、广说

正遍知故于何者,无所畏惧而安住, 清净有情与自身,亦见不等故善住, 心于一切诸法中,一缘安住故坚固,

极细无明习气地,彻底越故具势力。

 

子三、以虚空喻表示不共法

凡夫声闻及独觉,具慧菩萨与如来, 愈上智慧愈细微,故以五大喻显示, 一切世间受用处,故如地水火风大,

超越世出世间相,故不共法如空大。

癸二、归纳无差别之理

此等三十二功德,依止法身无别异, 如如意宝光色形,彼等三者无别故。

壬二、

宣说色身异熟果之(的)功

德分二

癸一、三十二相依报化二

身而往

见时喜足功德者,所谓妙相三十二,

依二色身即化身,圣法圆满受用身。

癸二、以月喻表示二色身

依于垢净远近众,世间如来坛城中, 见此有情有二种,如现水空月轮色。

大乘无上续论 辩三宝种性中 第三功德品释 终


科判

颂词

 

 

 

 

 

 

 

 

 

 

 

 

 

 

 

戊四

、觉他行之事业义分二

 

第四事业品

 

 

 

 

 

己一

、显示任运相续不间断分二

 

 

庚一、略说分二

辛一、略说任运

所化界与调方便,所化界之调伏事, 随所化处应时行,遍主恒时任运转。

 

辛二、略说相续不间断

具足功德胜宝聚,智慧水海福慧日, 诸乘无余定成就,广无中边如空遍。佛性功德无垢藏,已见众生无别具,

烦恼所知云罗网,诸佛大悲风令散。

 

 

 

 

 

 

庚二

、广说分二

 

辛一、宣说任运

何者依于何方便,调所化业何处时, 于彼不生分别念,是故能仁恒任运。何者种种所化界,彼彼诸多调方便,

所化种种之事业,何处何时任运行。

 

 

 

 

 

 

辛二、宣说相续不间断分五

壬一、以名宣说分类

出离以及彼显示,彼果以及摄受彼,

彼障以及断障缘,于此无有分别故。

 

壬二、宣说义之本体

所谓出离即十地,二种资粮是彼因, 彼果乃为大菩提,菩提摄受诸有情, 彼障无边诸烦恼,及随烦恼与习气,

一切时中断障缘,彼者乃为大悲心。

壬三、以比喻表示彼等

应知此等之六处,如其次第而宣说,

犹如大海与日轮,虚空宝藏及云风。

 

 

壬四、广说喻义

智水功德宝具故,诸地犹如广大海, 为诸众生资生故,二种资粮如日轮, 无有中边广大故,菩提犹如虚空界, 正等正觉法性故,众生界如珍宝藏; 客尘周遍无体故,彼障烦恼如云聚;

具能散尽彼障故,大悲犹如猛烈风。

壬五、相续不间断之摄义

由于他因得出离,自与有情见平等,

事业尚未圆满故,轮回未空业不息。

 

 

 

 

 

 

 

己二

、以比喻了知分四

庚一、总标以比喻分类

譬如帝释法鼓云,亦如梵天及日轮, 摩尼宝王与谷响,以及虚空与大地。

 

 

 

 

庚二

、对应意义别别宣说分九

 

 

辛一

、应以帝释喻说显示种种神变之理分三

 

 

 

 

 

壬一

、虽无分别成就他利分二

 

癸一

、能表比喻分四

 

子一、净地基(中)现影像

犹如自性净无垢,琉璃所成大地基, 以其清净故映现,天主帝释天女众, 以及胜利妙宫殿,此外其余诸宫殿,

帝释无量宫种种,天界诸物皆现见。

 

子二、由此安置善业中

此后地上所居住,善男善女诸群众, 已见彼等诸显现,心中能发如是愿, 我亦无须极久远,即与帝释成同等, 为获彼者真实持,白净善法而安住。

子三、以彼善业获得所欲果

彼等由于白善法,仅见此等影像显,

虽不如实而了知,地上命终升天界。

子四、无勤成办利益之理

显现影像彼等者,虽极无念无动摇, 然而于此地基上,成就大义而安住。

 

癸二

、所表之义分四

 

子一、于净心中现色身

如是无垢信心等,修持信心等功德,自心中现正等觉,

具有妙相及随好,从容行步及站立,端然而坐与卧息,

作诸威仪妙姿态,有时宣说寂灭法,有时默然入禅定,

显示种种神变相,具大威光极晃耀,有缘众生能见此。

子二、以彼成就所欲果

见已发起愿求心,为能成佛善修习, 真实受持成佛因,所欲之果能获得。

子三、无勤成就利益

净心显现之佛陀,虽极无念无动摇,

然而于此世间中,成就大义而安住。

子四、渐次得究竟法身

此乃自心所显现,虽诸异生不能了,然由现见色身相,

 亦于彼等有义利,依见色身亦逐渐,安住大乘诸士夫,

以智慧眼能照见,内具胜义法性身。


 

 

 

 

 

 

 

 

 

 

 

 

 

 

 

 

 

戊四

、觉他行之事业义分二

 

 

 

 

 

 

 

 

 

 

 

 

 

 

 

 

 

 

己二

、以比喻了知分四

 

 

 

 

 

 

 

 

 

 

 

 

 

 

 

 

庚二

、对应意义别别宣说分九

 

 

 

 

 

辛一、

应以帝释喻说显示种种神变之理分三

 

 

 

壬二、与彼者善加对应

(而)宣说

犹如诸地离险难,具摩尼德光严净。如是无垢琉璃成,地面平正清净故, 映现天主诸住处,天主及天眷属像, 净地功德渐离故,则此不复再显现, 为得彼者而修持,近住禁戒布施等, 男女诸众发愿心,向空抛散妙花等。为能获得如琉璃,净心中现能仁果,

具极欢喜诸佛子,善能发起如是心。

 

 

壬三、摄义(而)说无生灭相

犹如清净琉璃地,映现天主身影像, 如是众生净心地,亦现能仁身影像, 犹如帝释现不现,由地净与不净故, 众生现不现影像,由心浊与不浊故,

佛影虽现生与灭,然不能作生灭观。

 

 

 

 

 

辛二

、应以妙法鼓喻了知宣说教诫之理分三

 

 

 

 

 

壬一、以天鼓妙音宣说圣法分二

 

 

 

癸一、广说喻义相同之根据分三

 

 

 

子一、无勤作

如天界中由诸天,往昔白法善业力, 法鼓无勤无生处,亦无意色与分别, 同时能说无常苦,无我寂静之法音, 依此数数作警策,令诸天人不放逸, 如是遍主虽远离,勤等然于诸有情,

如来法音能周遍,于诸有缘宣说法。

 

子二、由业出生

犹如天界妙法鼓,其音依于自业生, 如是世间佛说法,其音众生自业生。

 

子三、由此成就寂灭

如离勤作处身心,妙音令天得寂静, 如是离勤等法音,令诸众生得寂静。

 

 

癸二、又复善加对应摄义

譬如天城妙鼓声,彼因产生无畏施, 烦恼心起战斗时,破诸修罗与嬉戏。如是由佛于世间,说法四禅四无色,

彼因摧毁烦恼苦,开示无上寂静道。

 

 

 

 

 

壬二、亦超此等诸喻分二

 

癸一、略说

由于能遍众生界,具有利乐三神变, 是故如来妙语声,超胜天界铙钹等。

 

 

 

 

癸二、广说

天界妙鼓发巨响,地居众生耳不闻, 佛鼓妙音能遍行,轮回下界诸世间; 天界乐器百千万,为增欲火而演奏, 大悲诸佛仅一音,亦令息灭痛苦火; 天界美妙铙钹声,唯增心之掉举因, 大悲自性如来音,能令心入三摩地。总之宣说尽世间,天及地住安乐因,

此等无余皆依靠,普世遍现佛圆音。

 

 

壬三、彼等由缘而入

犹如远离耳根故,不能听闻细音声, 亦如具有天耳者,亦非遍闻一切声。如是微妙胜法音,微细智慧之境界, 若心无有烦恼垢,彼人耳中方闻受。


 

 

 

 

 

 

 

 

 

 

 

 

 

 

 

 

 

 

戊四

、觉他行之事业义分二

 

 

 

 

 

 

 

 

 

 

 

 

 

 

 

 

 

 

己二

、以比喻了知分四

 

 

 

 

 

 

 

 

 

 

 

 

 

 

 

 

 

庚二

、对应意义别别宣说分九

 

 

 

 

 

 

 

 

辛三

、应以云喻了知智悲周遍之理分四

 

 

壬一、

与生长庄稼相似而对应

分二

 

 

癸一、略说无勤作之理

犹如夏季之云聚,庄稼茂盛圆满因, 水蕴丝毫无勤作,自然降澍于大地。如是依于大悲云,佛陀圣教妙法雨, 众生善根庄稼因,无有分别自然降。

 

 

癸二、说由缘而入

犹如世间行善时,风起云涌降雨霖, 如是慈风为增善,佛云降澍圣法雨。于彼三有依智悲,不染轮涅住虚空,

三昧总持净水藏,佛云善根庄稼因。

壬二、

相似而对应分二

癸一、宣说比喻

犹如云聚中普降,清凉甘甜轻软水, 由合地层盐咸等,遂成种种诸异味。

癸二、宣说其义

如是广阔慈悲云,普降八支圣道雨, 由合众生分类处,遂成种种异解味。

 

 

 

壬三、

与不观待相似而对应

分三

癸一、以三喻略说

于此最胜大乘法,具信中等及嗔者, 此等三聚似三类,人类孔雀与饿鬼。

 

 

癸二、广说其义

犹如夏季无云雨,人苦孔雀住舍受, 夏季地上降澍雨,令诸饿鬼受灼苦。诸佛大悲云聚中,法雨世间降不降, 于法具信及嗔者,世间之中此譬喻。

 

 

癸三、无观待而入

犹如空中降大雨,冰雹石类金刚火, 微细含生入谷人,云于彼等无分别。善巧方便智悲云,普降细广妙法雨,

惑净我见随眠众,佛于彼等无分别。

 

 

 

壬四、

(与)寂灭诸火相似而对应分三

 

 

癸一、能寂灭苦火聚

轮回生死无始际,众生流转于五道, 犹如粪秽无香气,五道之中无安乐, 轮回痛苦恒如触,烈火利刃盐生苦, 大悲云降圣法雨,善能平息此诸苦。

 

癸二、次第生起能寂灭之智慧

已知天中死堕苦,人中亦有寻求苦, 是故具有智慧者,人天殊胜亦不求, 智慧以及随佛语,生起信解此是苦,

此等业惑是苦因,此灭由智所见故。

癸三、依照了知取舍而修

如病应知因须断,乐住当得药当依, 苦因苦灭如是道,应知应断应触修。

 

 

 

辛四、应以梵天喻了知种种幻化相之理 分二

 

 

壬一、于有缘者示现显现 分三

 

癸一、宣说无勤作故相似

犹如梵天于住处,梵宫不动之同时, 遍于欲天一切处,无勤自然而示现, 如是能仁法身中,毫不动摇之同时,

于世有缘无勤作,自然示现变化等。

 

癸二、宣说除过失故相似

如梵恒住无量宫,不动遍现欲界天, 诸天见彼妙色相,由此遣除五欲乐。如是佛于法身中,不动示现诸世间, 有缘众生见欢喜,由此恒能净诸障。

癸三、宣说对有缘者示现故相似

如依梵天昔誓愿,及与诸天善业力,

梵天无勤而显现,佛陀化身亦复然。

壬二、于无缘者不示现显现

降入胎诞往父国,嬉乐苦行降魔军, 证大菩提转法轮,涅槃无缘者不见。


 

 

 

 

 

 

 

 

 

 

 

 

 

 

 

 

 

 

戊四

、觉他行之事业义分二

 

 

 

 

 

 

 

 

 

 

 

 

 

 

 

 

 

 

己二

、以比喻了知分四

 

 

 

 

 

 

 

 

 

 

 

 

 

 

 

 

 

庚二

、对应意义别别宣说分九

 

 

辛五

、应以日轮喻了知智慧照射之理分四

壬一、于利害无分别

如日普照诸莲花,有花闭合有花绽, 日于功过无分别,佛陀日轮亦复然。

 

 

 

壬二、

无分别而利他分三

 

 

癸一、由无分别利他

犹如日轮无分别,光明一时普照射, 能令水花得增长,亦令他物得成熟。如是如来大日轮,放射圣法无量光, 于诸所化众生莲,无有分别而照入。

癸二、由放射光明利他

依靠法身及色身,菩提精藏虚空中, 显现遍知大日轮,智慧光芒照群生。

癸三、由一时同现利他

由于所化清净故,于彼一切水器中, 如来日轮之影像,无量一时皆显现。

 

壬三、由缘分差异而次第显现分二

癸一、略说

恒时周遍于一切,法界虚空之中央, 升起佛陀大日轮,应所化山次第照。

癸二、广说

如具千光日初升,照亮一切世间已, 高中低山次第照,佛日次第照众生。

 

 

 

壬四、

超胜比喻之理分二

 

 

癸一、由光明超胜之理

一切国土虚空中,日轮不能普照射, 无力破除无明暗,亦不能示所知境。大悲体性遍放射,种种彩色光明网,

能为众生照明了,真实微妙所知境。

 

 

癸二、以作用超胜之理

佛陀进入聚落时,无目盲人重得目, 远离无义诸恶法,见佛获利而觉受, 无明瞎却溺有海,邪见暗覆诸有情,

依于佛日光明照,慧光当见不见处。

 

辛六、应以 如意 宝喻 了知 意之 秘密 分二

壬一、成就所欲故说相似 分二

 

 

癸一、无分别成就一切所求

犹如如意宝珠王,虽无分别然一时, 一时同处诸有情,亦随所愿皆能满。如是依佛如意宝,种种意乐诸有情, 虽闻种种差别法,然佛于彼无分别。

癸二、无勤作恒时安住之理

如如意宝无分别,无勤赐予所求物, 能仁无勤应众机,利他恒住三有中。

 

壬二、难得故说相似

蕴藏深海地下住,于彼心虽有欲求, 然彼善妙如意宝,薄福众生难获得。如是劣缘诸有情,为诸烦恼所执持,

当知于彼垢心前,极难亲睹于善逝。

 

辛七、应以谷响喻了知语之秘密分二

壬一、比喻

犹如一切谷响声,依于他缘而得起, 无有分别无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内。

壬二、意义

如是如来声亦然,依于他心而生起,

无有分别无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内。

 

辛八、应以虚空喻了知身之秘密分二

 

壬一、比喻

譬如无物无显现,无有所缘无所依, 超过眼识之境界,无色不可示虚空, 纵然于彼见高下,而彼虚空非如是。

壬二、意义

如是于佛见一切,然而其义非如是。

 

辛九、应(以)大地喻了知遍入之理分二

壬一、比喻

譬如种种诸草木,依止大地得生起, 大地无有分别心,亦令增固及成就。

壬二、意义

如是众生诸善根,依止佛地得生起,

佛陀无有分别心,亦令增固及成就。


 

 

 

 

 

 

 

 

 

 

 

 

 

 

 

 

 

 

戊四

、觉他行之事业义分二

 

 

 

 

 

 

 

 

 

 

 

 

 

 

 

 

 

 

己二

、以比喻了知分四

 

 

 

庚三

、宣说必要并

摄该处之义分二

 

 

 

 

 

辛一、宣说 必要 并以 喻义 分类 分四

 

 

壬一、成就必要与必要之必要之理

由于未见无勤作,而能成办事业故, 为除所化之疑惑,宣说此等九譬喻。于彼修多罗教中,广说此等九譬喻, 经名佛境智庄严,亦示此等之必要。由闻此等所生智,广大光明所庄严,

具足智慧之菩萨,速入佛陀诸境界。

 

壬二、摄彼等喻义而说

为示无勤事业义,已曾广说琉璃地, 帝释影像等九喻,摄彼要义当了知, 示现言说与周遍,幻化智慧放光芒,

身口意之三秘密,获得大悲自性者。

 

壬三、所立等三义之对应

一切勤作相续灭,无有分别之智慧, 犹如离垢琉璃上,映现帝释影像等, 寂灭勤作是所立,无分别智是能立,

为能成立自性义,喻为帝释影像等。

壬四、该处无勤作之理

此处所表此义者,已说示现等九种, 导师远离生与死,无有勤作任运转。

 

辛二、别说 以比喻表示 之理 分二

壬一、宣说比喻之分类

犹如帝释妙鼓云,梵天日轮如意宝,

响空地般尽轮回,无勤利他瑜伽知。

 

 

壬二、宣说喻义对应

显身如宝现帝释,善说教诫如天鼓, 遍主智悲广大云,遍至有顶无边众, 如梵不动无漏界,示现种种变化相, 如日智慧放光明,意密如净摩尼宝, 佛语无字犹如响,身遍非色恒如空,

如地众生白法药,一切所依为佛地。

 

庚四

复归纳

说差别分二

 

辛一、

色身显现生灭而法身无生灭之理分二

 

 

壬一、以帝释喻说无生灭

犹如琉璃净心地,彼为现见佛陀因, 即彼清净心地者,增长不夺之信根。由自善根生与灭,故佛色身现生灭,

然如帝释天主身,法界之身无生灭。

壬二、相似故以所有比喻说相续不断

如是远离诸勤作,无生无灭法身中, 乃至三有未空时,转入示现等事业。

 

 

 

 

 

 

辛二、相似故显现相同法然亦超胜彼者分二

壬一、略说

以此诸喻摄要义,及其前后之次第, 前喻难表不同分,后喻就同分宣说。

 

 

 

 

 

 

壬二、广说

诸佛如来如影像,非具音故非如彼; 具妙音故如鼓音,非普利故非如彼; 能普利故如大云,非断惑故非如彼, 能除贪故如梵天,非竟熟故非如彼, 能竟熟故如日轮,非常住故非如彼, 能常照故如摩尼,非难得故非如彼; 不可得故如谷响,他缘依故非如彼; 不依缘故如虚空,善非依故非如彼。如是世间出世间,众生一切之圆满; 乃为彼等所依处,是故犹如大地般; 即依如来大菩提,出生出世间道故,

亦成善法与诸禅,四无量及四空故。

大乘无上续论 辩三宝种性中 第四事业品释 终


科判

颂词

 

 

 

 

 

 

 

丁三

、于四金刚处生起信解之利益分二

 

第五校量功德品

 

 

戊一

、以殊胜赞叹之方式宣说分二

 

己一、四金刚处难证之理

佛种性与佛菩提,佛陀法及佛事业, 清净有情亦难思,此等唯是诸佛境。

 

 

己二

、证悟彼者获益之理分二

 

庚一

、超胜其余方便善根分二

 

辛一、略说

具慧信解佛境界,成佛功德聚之器, 于此不思德聚喜,映蔽一切有情福。

 

 

 

 

 

 

 

辛二、广说分三

 

 

壬一、超胜布施供养

若人为求菩提果,珠宝严饰黄金刹, 佛刹尘数日日中,供养一切诸法王, 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 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布施德更多。

 

 

壬二、亦超胜戒律

若有具慧为求取,无上菩提经多劫, 身口意业无勤作,能护无垢诸律仪, 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

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持戒德更多。

 

 

壬三、亦超胜修行

若人修持能息灭,三有烦恼火静虑, 修持梵天至究竟,菩提无动之方便, 余人于此仅闻句,闻已生起胜解信,

依此所生之福德,较前静虑德更多。

 

庚二、能得殊胜智慧之根据

何故以施得受用,持戒升天定伏惑, 慧断烦恼所知障,此胜闻彼为慧因。

 

 

 

 

 

戊二

、以异门说彼分二

 

 

己一、得究竟利益

自性住与彼转依,彼功德及成就义, 如来智慧之境界,四处如上已宣说, 于彼具慧信解有,力及具足诸功德,

成就速疾能获得,善逝果位之缘分。

 

 

 

己二

、得入道利益分二

 

 

庚一、生起无上菩提心之利益

如此不可思议境,信有如我亦可得, 得果具足诸功德,于此由信胜解故, 欲勤正念及静虑,智慧等诸功德器, 菩提心于此等中,定当恒时善安住。

 

 

 

 

 

庚二、入六度加行之利益分四

 

 

辛一、圆满波罗蜜

彼者恒住菩提心,故彼佛子不退转, 圆满福德波罗蜜,以及诸善得清净, 福德五种波罗蜜,于此无有三轮执,

是故彼等皆圆满,断除违品是清净。

 

辛二、彼等摄于三类福中

施所生善是施福,戒所生善是戒福, 忍定二种是修福,精进遍行于一切。

 

辛三、认定违品二障之体相

三轮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所知障, 悭等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烦恼障。

 

辛四、获殊胜对治之智慧

若离智慧无余因,能断烦恼所知障, 是故智慧最第一,慧依闻故闻最胜。


科判

颂词

 

 

 

 

 

 

 

 

 

 

 

 

 

 

 

 

 

乙三

、圆满作业分二

 

 

 

 

 

 

 

 

 

 

 

 

丙一

、广说所讲之义分三

 

 

 

 

丁一、

如何造论之理分五

戊一、依何而说

如是依于正教理,

 

戊二、为何而说

为令自心纯一净,具信善圆之智者,

亦为摄彼宣说此。

 

戊三、依如何宣讲之理而说

依灯电宝日月光,具眼能见众色法,

如是依佛义词法,乐说光明说此法。

 

戊四、所讲经典之体相

何者具义相应法,能断三界烦恼语,

 显示寂静之利益,即是佛说余翻此。

 

戊五、恭敬顶受彼之等流

何者唯依佛教法,无散乱心而宣说,

与得解脱道相应,亦如佛经当顶受。

 

 

 

 

丁二

、断损害正法之理分三

 

 

 

戊一、

认定清净之方便而教诫依止分二

 

 

己一、断自臆造

何故较佛善巧者,于此世间一亦无,

无余真如殊胜者,如理遍知知非他,

 是故大仙自安立,如是契经勿错乱,

若坏能仁圣教规,故彼亦损圣教法。

 

 

己二、断偏袒执

烦恼愚痴诸恶人,诽谤圣者并轻蔑,

 彼所说法彼皆以,妄计邪见而造作,

 是故具执邪见垢,智者与彼勿相合,

犹如净衣可染色,垢腻染色非如是。

 

 

戊二、认定毁坏之因而教诫断除

慧劣远离白法信,倒慢往昔谤法障,

执不了义为了义,贪著利养恶见制,

 亲近诽谤正法者,远离受持正法士,

 信解劣故将舍弃,出有坏之诸圣法。

 

 

 

戊三、

断甚深法失坏之果分二

 

 

己一、断恶趣之理

如畏诽谤甚深法,如是智者于猛火,

毒蛇仇怨及霹雳,不应极生畏惧心,

 火蛇怨敌金刚火,彼等仅能断命根,

不能令人深陷堕,极为可怖阿鼻狱。

 

 

己二、断轮回之理

若由数近恶人故,具有恶心出佛血,

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最胜和合僧,

若能思维修法性,此人速疾从此脱,

 若人恶心谤圣法,此人焉能有解脱。

 

 

丁三、回向造论善根

三宝以及净种性,无垢菩提功德业,

 此七义处如理说,由此我获诸善根,

 以此普愿诸有情,面见无量光寿佛,

见已生起净法眼,得证殊胜菩提果。

 

 

 

丙二、由讲解之方式摄义而宣说

依于何因何必要,如何宣说何者义,

于彼等流何者说,以四偈颂已显示,

 四偈自净之方便,二偈损坏圣法因,

其次依于四偈颂,即为显示诸果报,

由说入佛眷属中,获得法忍菩提法,

 总之二种果法依,末后二偈作显示。

大乘无上续论 辨三宝种性中 第五校量功德品释 终大乘无上续论 怙主弥勒 撰著圆满

 

a_1_02_大乘无上续论宝性论.txt · 最后更改: 2021/08/08 01:50 由 kepanqx